忧郁症患者长年背负着许多污名,与社会投射的迷思。小郁乱入,由两位台科大学生提出的毕业制作,他们深信忧郁症在台湾应该获得更多重视与讨论。透过与专业医师合作,他们渴望让忧郁症的知识更加普及,让长年被污名的忧郁症更被大众理解。这一回,跟着他们的图表一起破解忧郁的迷思。

关于忧郁症,总是流传着一些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的迷思,如果让这些迷思持续迷惑社会大众,不论对患者还是一般大众都可能会有或大或小的伤害。所以小郁乱入整理了忧郁症常见的七大迷思,希望大家看完后能破除对忧郁症的错误观念,并分享让更多人了解有关忧郁症的正确知识!

同场加映:心理师聊“自杀”:他们渴望被理解痛苦,而非否认痛苦存在

忧郁症常被误认为是普通的悲伤,不是病,然而它却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该疾病的生物证据可以从脑部的扫描看出,显示患此症者脑部有异常活动的水平。在神经之间传送信号的大脑关键化学物质,似乎在忧郁症患者也失去平衡。

我们对任何有忧郁症的人会快速贴上牢骚大王的标签。但是,有临床忧郁症的人不是懒惰,或不只是感觉对不起自己,他们也无法让忧郁消失。忧郁症是一种医疗上的疾病,是与大脑改变有关的健康问题。

与这个疾病常见的相关事情当中,半真半假的比比都是。其中之一就是把自己投入到工作中,会感觉更好。对于温和的忧郁,这可能确实有所帮助,但忧郁症是一种不同的疾病。过度的工作其实反而可能是临床忧郁症的迹象,特别是男性

忧郁症的人并不常常哭。当他们沮丧时,有些人甚至不哭,举动也不像非常伤心的样子。相反地,他们在情感上是“空白的”,且可能觉得自己一文不值或没用。即使没有显着的症状,忧郁症若不接受治疗的话,会阻止人们发挥生活功能到极致,并使家庭付出代价。

像百忧解这类的药物,只是用来解除忧郁症的方法之一。而寻求帮助,并不意味着要被迫服用处方药。事实上,研究表明,对于轻度到中度忧郁症,心理疗法与药物一样有效。

大多数老人通过老龄化的挑战,不会有忧郁症。不过,当它确实发生时,它常常会被忽略。年纪大的人可能会隐藏自己的悲伤,或有食物就是不好吃,疼痛加重,或睡眠模式改变等这些不同、模糊的症状。医疗方面的问题,可能引发老年人的忧郁症,且忧郁症会使心脏病发作后的恢复或手术的恢复都较缓慢。

人们曾经被建议不要谈论忧郁症,聊自己的忧郁症,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现有证据表明,治疗的第一步是跟心理健康专家谈一谈,与专家做有引导性的讨论,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通过解决负面的思维模式、不自觉的感受或关系的烦恼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心理疗法,来治疗忧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