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青少年打扮歧视看性别刻板印象,当我们替他们贴上“不像真男人”的标签时,同样加深了环境的歧视目光。

那天晚上闲来没事,拿起手机随意滑滑脸书,就看到朋友转了这张图。一开始我其实是没有太多想法的,毕竟对我来说这些孩子的喜好真的是让人觉得自己已年华老去,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开始有了代沟。不过反正每个人情欲或情感投射的对象本来就会不同,倒也没碍着谁。然而,当我点开留言看到一连串充满歧视与偏见的言论时,我开始觉得不舒服,甚至是生气了起来。


截图自脸书

在留言里,不少人认为这些青少年是“一堆妖精”,有人说他们是“抹口红吗?见鬼了!”、“我以前念男校,他们来我会担心”、甚至还出现“恶心,男生都不男生了”等具有攻击性的言语批评图中九个男生的穿着打扮。

分析完这些言论可以发现,不少人攻击的点都从这些男生“很娘/很不男生”出发,同时也把这样的形象与“幼稚/中二/不成熟”连结在一起,但这样的情形,不正是充满偏见的大人,把性别刻板印象套到这群正处于自我探索期的青少年身上吗?

同场加映:运动场上的性别歧视:男人打排球很娘?攻击女生不要脸啦?

当这个社会开始有不同的声音,期许环境能“更多元”、“更开放”、“更包容并尊重差异”的的同时,嘲谑青少年品味的批评风向,不正也是将这些男孩女孩推进主流规范与框架的死胡同?

“你不是真男人?”贬抑阴柔气质的性别刻板印象

从言论中可以发现,将图中这些男孩归化为“你不是真男人”,是最常被采用的批评策略。透过这样的语汇将这类青少年排除于“正常男人”的框架之外,认为他们“不够男人”,并以此巩固了自己阳刚男人的形象。

同场加映:【厌女症】“下辈子我要做男人”的厌女潜意识

然而,这样的状况却也是对于阴柔气质的压迫与贬抑,彷佛男孩只有成为符合主流社会期待的“男子汉”,才是正常、成熟、甚至是干净的象征,并一概否认男孩可能的多样化性别气质与展演,似乎将那些“败坏的”阴柔男孩去除就能够让社会更进步。

但事实上这些歧视正是让许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到压抑与自卑的重要因素,使得无数本该亮丽缤纷的笑脸渐渐黯淡、对于歧视与偏见开始不闻不问,最终将自己塞进社会所期待的性别框架里,抑或是被边缘化而在社会的阴暗角落成为早凋的玫瑰。

“年轻人就是不懂事啦!”以成年人为中心的“进步”思维

而留言中除了可看到诸多贬低阴柔气质的言论之外,也有不少将重点放在这些男孩“年轻不懂事、等长大就会后悔”这件事情上,若将这类言论的问题与前段合起来看,便不难发现其中的盲点,那就是假定这些青少年在长大之后必会为此刻的自己感到后悔与羞耻,而没有去意识到这类想法正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成熟”形象,而将这些男孩归类为“不够进步”“不够成熟”的“中二屁孩”,这也是不同时代中老一辈看待年轻一辈最常发生的文化现象。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中二”与否,往往是出于个体有无责任感与意识,去担负起自己所做的决定,而非在于一个人的年龄与外型,更何况样貌的形塑是人生中不断变动、且没有好坏标准的进程,如同诸多人在青春期的打扮与进入大学与社会后的打扮也大不相同,现在的我们又为什么要成为一个我们曾认为的“讨厌的大人”,嘲笑我们现在所认定的“中二屁孩”呢?

不论是因为外貌形塑而将青少年视为“娘娘腔”或“中二屁孩”,都只是出于对异己的排斥与厌弃,将他们归化为他者,以巩固自身的主体性而已。

尽管每个人喜欢的对象可能大不相同,任何人都不该试图打压,并认为青春期的男孩应该遵循社会规范与阳刚特质,进入所谓“男人”的“常轨”,成为“崇阳贬阴”共犯结构的一员;也不该对于不同于主流框架的外型、衣着等样貌展演群起攻之,将之标签为“落后、不成熟的”,毕竟如果我们对于性别与身体展演的想像仍旧如此扁平而单一,要如何骄傲的宣称这是个尊重多元、包容异己的平权社会呢?

推荐阅读:起心动念与实践都是多元!女人迷内容准则 Guideline

真正的平权,应该是给予不同个体足够的自由决定自己的样貌且不被抨击,在尊重、理解与包容差异的前提下,才能让“只有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样子”不再只是一个空泛的、政治正确的浪漫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