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同志广告一句“我接受”,许多同志声泪俱下。一起从父母观点看这句“我接受”,并期待未来迈向“我乐见同志”的时代。

“我接受你喜欢男生。”

爸爸一句话,许多人哭了。

同时,许多人也怒了。

有人说:谁要你接受啊。
有人说:麦当劳消费同志。
捍卫家庭大联盟说:真正感人的版本应该是‘我不接受你喜欢男生,但我仍然爱你。’

我们在对话看见人们从“为同志正名”阶段来到“同志如何活得更自由”。有时我们不满同志身份依然被彰显、被特别标志、被作为一种特别要被照顾的族群,我们申诉是不需要刻意强调“我是同志,我也活得很优秀”,我们想去到一个性别身份不必被孤立被异化的年代。

推荐你看:爱的理直气壮!专访瞿欣怡:“我们好不容易,没有成为那个死去的同志”

然而也看见一部分人认同同志了,随时准备好向体制斗;一部分人被留在原地,面对孩子的愤慨不知情何以堪。

同志要活得更自由,我们要看见差异,差异不是只有活在性别战斗里的人,还有尚未理解这个身份的那群人。

这样的人,可能是性别圈诟病的“护家盟”、或者是论述“只要不是我家小孩都好”的父母一辈。为什么对这些人来说,“接受”已经是种极大的宽容?在看见麦当劳广告的“接受”争议时,我开始想,要拿性别议题去靠近亲近的人尤其困难,因为我们之间不只存在政治正确,还牵涉许多情感认同。

我接受你的“接受”歧视

我承认接受是一种歧视,但也是多数家庭的现况。因为它处在相对弱势位置,我们只需要“接受”做不好、做错了的事。可是同志为什么需要被接受?或许在让所有人知道性别差异并不危险之前,我们要愿意先用“接受”这般权力不对等的字去靠近父母一辈。

我们先试着同理这些看来不可理喻的人:他们恐惧自己的小孩被“异质”污染,害怕自己原来在社会上拥有的权力位置被改变,他们担心同志婚姻合法毁家灭婚。

他们在知道孩子“不一样”时会忐忑会紧张,甚至会怪罪自己。这个世界的性别刻板已经深耕父母思考近乎一辈子,我们要如何在“庆祝相爱”前,邀请他们一起步入、欣赏性别百花齐放的嘉年华,更显重要。

推荐阅读:请温柔拒绝闯入校园的“反成家”联署信:我的孩子是同志,我依然爱他

所以我认为“接受”一字应该被谅解,不论我们多麽渴望平等,不能否认父权痕迹活在每个人的生命脉络里,何况遵循“父权体系”价值成长并且得到了身份认同的爸爸妈妈。

看见曾经的正典母亲,也让未来母亲有选择权

我想举与母亲相处的例子。我时常把性别带进我家的饭厅,当我发现对这小小的屋子、与妈妈的世界建构来说,我说的“本来就应该如此”太庞大而残忍,彷佛指责她活得很失败、应该被同情,反面来看抛弃事业、辛苦拉拔孩子长大的母亲似乎成为不合时宜的旧女性。

梁静茹唱得很好:“我虽然心太急,更害怕错过你。”与亲近的人争辩性别观点时我总是想起这样一段。

我们坐拥不同的知识体系,有全然不同的婚嫁观与性别认知。然而这不是谁的错,我无权抹灭这个世界上存活着既有的正典母亲,那些母亲在我这个年岁时,没有想过人生可能有婚姻外的第二种选择,情欲自由多麽悖德,或许看见穿的特别风骚的女人只能眼角瞅着心底痒着,巷尾的李太太离婚了她们会自立一个八卦会碎嘴、确认彼此都在完整的婚姻状态里以建立安全感。她们按照那个年代“好好活下去”的方式去活,不是谁的错。

那个更好的世界,别丢下父母自己往前

我们要做的不是责怪这些自嘲“老古板”的母亲,而是为未来更多母亲,创造其他路径。

我每每回家都要挑一则新闻与母亲闲聊,试图更无痛置入拗口的性别教诲,一面不践踏她堆建四十余年的自我价值,一面想告诉她:你身上的父权痕迹不是你的错,我们每个构成文化的人都有责任。即便有时我成天气愤,她只是冷冷回我一句“你们要怎么活不要阻碍到别人就好了。”至少至少,她从指责电视上的情杀女同志,来到质疑阳光注记的实用性。莫文蔚、小S、五月天挺同志相爱!专访幕后推手 Bruce

推荐阅读:

我们很难忽视“接受”两个字,因为我们希望牵着父母一起走向未来,而非与过去世代切割。不要让愤怒阻止对话,我们很庆幸广告上开始出现了同志形象(甚至有多元的体态、性向、性别气质展演),我们乐见更多对同性议题的讨论曝光,甚至看见企业“愿意”消费同志⋯⋯。

不甚了解我们、伤害我们的人,未必是坏人。不必将立场推向两端,试着温柔拉着那样的人向前。对认同性别平等、婚姻平权的儿子女儿们来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抛弃世界,而是陪伴父母,一起面对那个旧世界的离去。

愤怒与温柔:给爱多一点时间

性别圈里有这样一句话:“愤怒是改变现状的重要力量,如果他们还要小心谨慎、担心愤怒会触怒男性,他们就会沈默消音。”

我相信愤怒很重要,但我也相信温柔和愤怒同等重要。我们这样一代人常常兼具两种女儿身份,我们可能同时是社运召唤转型正义的女儿、也是安于岁月静好母亲的女儿;我们是性别平权的女儿,也是父亲的女儿。要愤怒也要温柔,要面向更好的可能,也要面向被进步抛弃的人。

那些可恶的共犯结构,是我深爱的母亲、我的家人、我的挚友,是我自己。愤怒以外,还得温柔。要学习做一个温柔的纠察队,纠察队从来不讨好,但却必要实践。纠察队们期待一天,要从“接受”同志,来到“乐见”同志的家庭。

延伸阅读:反同志夫妇到彩虹围城现场的感动:我们想理解儿子的“爱”

最后,我看见麦当劳广告里的那个愤而离场的父亲,怀着千丝万绪回来,爱偶尔会制造不在场证明,我们要留余裕让彼此思考。父亲写下“接受”两个字,一笔一划刻的很用力。是啊,他还想不透,他还不明白,他知道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了,只是他没活过这样的社会。

儿子眼眶打转的眼泪带了点自责意味:“谢谢你原谅我,谢谢你接受我不能成为理想的儿子。谢谢你让我爱人同时,能继续心安理得的爱你。”这个眼泪是很真实的,有人说爱不能解释一切性别政治正确,我却觉得爱早就解释一切,我们还要更有耐心,给爱一点走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