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加入了科技业,身为高敏感族的 Lizzy 曾有过辞职的念头、想要逃避压力的来源,直到她运用了“钝感力”,让她的选择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文|Lizzy Hsu

初入职场一年半,像其他理工科系毕业生一样,我加入了科技业,在有竞争力的薪资背后,是紧凑高压的日子。

快节奏的这一年半,让我意识到职场“钝感力”的重要性。

“Lizzy,早上跟你要的报告,准备好了吗?动作怎么那么慢!”

“Lizzy,怎么跟你上次说的需求不一样,是都没做功课吗?”

“Lizzy,可以请你老板不要改来改去吗?我下面的工程师都被你们逼到要离职了!”

当时加入组织不满半年的我,常常为了每日不可预期(以及可预期的)责备与施压,找不到起床上班的动力。

有过辞职念头,只想逃避,甚至很不健康地养成每三个礼拜,便会为了工作暗自大哭的不良生理时钟(现在回想可能与经期报到也有关系)。

日复一日的心理压力要将我压垮,但我需要这份薪水。于是我开始四处找寻解法。

延伸阅读:下班后的迷人俱乐部|牌卡导师周咏诗“疗愈书写”三心法,释放深层压力


图片|Photo by Kinga Cichewicz on Unsplash

某日,我遇见了日本当代知名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钝感力”。

现代人多所赞颂敏感、抗拒迟钝,因为迟钝意味着对人际互动的后知后觉、对不舒适的不痛不养,听起来不太好对吧?

这却成为我这只职场菜鸟一步步振作的力量。

我开始有意识地练习把焦点放在对“事件”的评价,而非对我“本人”的评价;面对指责,模糊情绪化的字眼,站在远景的角度,动手去处理核心的事件,动口说出安抚人心的话。

专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分散了对自身心情起伏的注意力。


图片|Photo by Mimi Thian on Unsplash

“我报告完成一半了。请问老板你要现在先看,还是再给我半小时,我快速整理好初版与你讨论?”

“需求在这个礼拜确实有变动,抱歉造成你们的困扰,我下次会做更长远的规划再提交。”

“晶片型号的需求风向改变了,并非我老板的本意,如果有机会我未来转去你们部门帮忙好了!(笑)”

说也奇怪,当对方有意挥来的一记重拳,却被笑着四两拨千斤,对方的反应比起暴怒,更多的是感觉自讨没趣,有些甚至被渲染,也俐落地放下情绪,聚焦于如何解决争端与善后。

我逐渐理解,在职场,谁对谁错并不那么重要;圆满目送任务结束,才是我的本分。

我的脆弱并非我的弱点,只是将他们展现在那些懂得心疼我的人面前,才有意义。

延伸阅读:给大人的绘本|《快乐王子》心疼别人的力气,记得拿一点回来给自己


图片|Photo by Claudia on PIXTA

其他工程师、我的上级,我不该期待他们温柔地接住我,但我需要他们短时间内重整旗鼓,与我并肩作战。大家都是来把工作做好的,那些心境上面临的挫折与乌云,本就现实地包含在每月薪资单中。

“Lizzy,谢谢你这一年以来的临危授命,协助团队完成艰钜的任务。你会在这波的升职名单当中。”

离开经理办公室的我,眼眶因为喜悦而泛红,内心 25 岁的小鹿兴奋地乱撞。

这一刻,我确定我的敏感并没有消失,只是我长大了,慢慢变成敏感与钝感两者兼容的版本。

敏感与钝感,是人生脚踏车的前后轮,两种能力协调地运用,才能帮助我在职涯取得平衡,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