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境与潜意识,佛洛伊德和荣格各有见解,不论如何,梦境与现实脱不了关系,梦境展现的可能是提醒、也可能是补偿⋯⋯或许,还能给你解答。

《故事里的心理学》以深度心理学作为分析的核心,从中带入“梦与潜意识”、“永恒少年”、“阴影”、“个体化”四大主题,这些都是心灵成长极为关键的课题,却也往往是现今生活中,人们隐约可以感受到,却又偏偏很难去面对的课题。

梦境只是意识的垃圾桶?

梦是进入潜意识的通道,也是展现自己的窗口。虽然有许多人试着替梦境理出逻辑,但咸认最为知名的则非精神分析创始人佛洛伊德莫属。

他相信外显的梦境经过了相当程度的扭曲,而且主要反应着性的情结。他的学生,也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则将人类的意识再向下挖掘,直至古老的黑暗。

荣格相信,梦境里蕴含着潜意识的智慧,它不是佛洛伊德说的那样,只是意识的垃圾桶。梦想传达的就是它如其所是的样子,更多时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补偿,只是意识层面的自我不见得能解读它的语言罢了。

如实地说,他们两人都成功解读了梦境的某些元素。梦确实如佛洛伊德所认定的有所扭曲,但其情节基本上接近荣格的见解,也就是潜意识的提醒与补偿。

易言之,解梦确实有其基本原则,但当中的例外并不比原则少。或许可以说,心灵的疆域有多大,梦境的可能性就有多大。


图片|Photo by fizkes on PIXTA

你会喜欢:心理学读梦:剖析梦境,挖掘你生命里隐藏的伤口

梦境的“超越功能”

佛洛伊德提出了着名的梦境公式:“梦是愿望的满足。”潜意识是大方的。

它乐于给我们解答——只要我们愿意祈求。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长久苦思得不到解答的难题,在梦境里得到了指引。荣格将它称为“超越功能”。

这种现象曾出现在许多科学家的回忆录中,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就是因为梦见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长蛇,从而惊觉这就是困扰学界多时的苯分子结构,他醒后大喊:“我知道了!苯分子是环状结构!”

着名的物理学家波耳也是在梦里发现了原子的模型结构,这种例子多得不胜枚举。因此荣格得出结论,治疗师不能过早地解除病人的身心症状,因为在具创造力的解方出现前,身心必须经过难熬的冲突与拉扯,源自潜意识的超越功能才会现身。

梦境与现实疏远的危机

此外,梦境很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感,因为我们既是造梦者、演员,又是观众。

意识的自我无法洞悉潜意识的安排,甚至会深深地相信自己在梦境里面的角色与剧情。性别交换、死者复生、古今对调,这些醒来后再明显不过的瑕疵在梦境里却让我们深信不疑。

存在心理学认为,意识具有超越的性质,它的焦点永远朝向外部。

所以我们的自我其实需要透过与环境互动来自我界定,否则我们将会失去认同的根基。想想那些不再上学的孩子,那些失业之后拒绝出门的成年人,与环境的疏远往往会给他们的自尊与认同带来再次地削弱,因为意识失去了关注的对象,从而也失去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