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族群的性别流动大秀,主办方以“没有完整的女性生活模样”拆下冠军 Jai Dara Latto 的冠冕。期以性别正确的讨论,将性别温柔松绑。

前日,英国每年度全国变性选美比赛后,冠军 Jai Dara Latto 被拆除后冠。

今年 22 岁的 Jai Dara Latto  于去年九月摘下英国变性选美比赛(Miss Transgender UK )拿下冠军。六个月后,比赛主办人 Rachael Bailey  声称看过 Jai Dara Latto 穿四角裤打拳击的影片,他认为 Jai Dara Latto 并不是一个变性人,而是一位“男同志”。原因是他的生活模式并不“总是活得像个女人一样( living full-time as a woman.)”。

主办单位以“不是完整的变性人(not transgender enough)”理由取消她的资格。

当变性族群成为排外俱乐部

Jai Dara Latto  回应主办单位说词:“我坚信自己是变性人。”Jai 也提出了医生判定的“性别不安症”[注1] 证明,证明中提及 Jia 以女性心理角色与他人互动。主办单位仍以 Jai  的生活模式不够女人,拒绝她踏上变性皇后的门槛。

“变性族群不该是排外俱乐部,在变性族群里头,我们也都各具姿态。”——Jai Dara Latto  
Being transgender is not some exclusive club. There are many of us in it and we are all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Jai Dara Latto 在 The Telegraph 访问中不禁提问:“为什么主办单位要求我‘活得像个女人’?为什么他们要强迫变性人活进女人的刻板印象?”

不单是 Jai 丢出疑问,前阵子 Caitlyn Jenner 的发表“对跨性别女性或跨性别男性而言,他们若能更真实的扮演他们的性别角色,绝对会更好”论述,同样引起“当变性人成为显学,谁够格称之变性人”的争辩。

要活的多像女人才是女人,是 Jai 向世界的呼告,或许你可以试着回答他:女人,该是什么模样?

延伸阅读:身为女人,我们不需要向世界证明什么


Jai Dara Latto 

1.“打拳击”意味不够像女人?

主办人 Rachael Bailey 认为 Jai 的生活模式有违“一个女人该有的样子”,在举办意图矫正传统性别想像的“变性选美比赛”中更显讽刺。这种对女人的刻板想像依归在父权支配下的“阴柔”与“阳刚”特质。佛洛伊德早证实,要男人女人各自待在性别特质的“安全区”不轻举妄动是天方夜谭,心理学说明人的感受与行为跟随社会情境异动,一如喜怒哀乐自然。

当然不是说不能有这二元表述,阳刚与阴柔两种特质是一组可靠的社会工具,让人们对自己所向往的性别进行投资。我们需要维持稳定的自我感觉才能够安身立命,但是太过依赖塑造特质的“性别证据”,无非挑逗男人与女人的二元战争,忽视光谱两端外的性别认同。

延伸阅读:性别二元以外的真实世界:怀抱差异让世界更美

逃离性别角色的纠缠,打破“男-阳刚特质-异性恋”与“女-阴柔特质-异性恋”的组合想像,其余排列组合不该落入“娘娘腔、恶心、变态、不正常”的谴责。如此我们都能更靠近丰富多元的性别与情欲流动。


(图片来源:来源

2. 变性人该是什么模样?

我们的世界曾经轻蔑嘲笑“像个女人一样”一语,现在即将开启的讨论是:当“像个女人一样”被正名,不属于绝对性别认同区块里的人,有没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第三性别概念在 1996 年秋冬时装秀被 Walter Van Beirendonck 提出。他的设计以“无性别主义”观点,企图男、女都可以穿上没有性别差异的服饰。这是第一次时尚产业讨论“二元性别”外的可能。我们不需要再模仿男人/女人,所有性别角色,都可以塞进同一套衣服里。世界存不存在非黑即白的第三种可能?我们应该一同创造的是这件事。(推荐阅读:跨性别女人的年节告白:我们跨得了性别,却跨不进婆家的门

当性别暧昧“过分逾矩”的身体引起社会焦虑,人们难免试图确认:“你到底是男人还是女人?”这样的断言湮灭了跨性别者的自我主体性。

第三性别表示自愿或被社会共识上认为不属于“雄性/男人”或“雌性/女人”的人。在2014年印度最高法院赋予变性人和跨性别决定自己性别的权利。亚洲国家,包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在近年也纷纷推行承认第三性的政策。于是对跨性别来说,他们都能活得更有尊严了。

不要企图定义变性人绝对该是什么样子,如同我们不希望让人拿着阳刚/阴柔的尺度量、把玩自己。


电影《丹麦女孩》(图片来源:来源

3. 谁最政治正确?

我们要战斗的是体制,而不是差异的你我。

很多时候,我们想替任何“人”找到一个心安理得的位置,所以急着寻找“被认同”的途径,期待他们能嵌合在定义下的学术名称。落入政治正确与否的辩证,是平权最大的阻力。

我们要战斗的对象不是差异,不是变性人族群、男人或女人,而是体制。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只有父权凝视的社会,也不是只有母权视野的道路,我们面向的不该是单一思维的生存脉络,而是让所有人都不任意被某种先天优势宰制与矮化。

女性主义是属于所有人的,它不是以女人角度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它不是一场颠覆阴谋,是企图在检视父权惯性思维的文化下,用肉身冲撞、用历史凿洞,走出谁都能够安全行走的出路。

同场加映:谁才是女性主义者的大哉问:期待百花齐放的性别学


知名变性模特儿 Andrej Pejic(图片来源:来源

从 Jai Dara Latto 不够“transgender”的争辩开始讨论,我们渴望一个对生命更友善的世界、渴望能自拥舒适的面目。那是一种基于人,对各种群体的尊重。

但愿有一天,怪诞异常都成为奇异耽美,所有人能依循着本质而活,而非依循性别的理想神话。


[注1] 性别不安症:Gender Dysphoria,原称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ID)是由心理学家和医生所定义的精神医学用语。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性别(一般来说指生理性别及引申的各项标签),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