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看似以“保护”之名督促女孩:“早点回家、裙子不要穿太短。”背后的意识是一双双父权凝视紧盯着我们成为“好女孩”。可是亲爱的爸爸妈妈,尽管明知用肉身与意志抵抗这世界会疼或痛,我们还是要走出一条有别以往的途径。听听作者 Ka 说:“妈妈,我还年轻,年轻得可以不相信任何规则。”

“家里饭热腾腾的,干嘛不回家吃?”我不是一个很常待在家里的人,在妈妈眼中,大概不算是太孝顺、愿意为家里付出的那种好女儿,但当然,她还是很爱我,虽然常常不满的叨念,但其实也是爱护与担心成分高,很少真的强迫我什么,除了她很坚持的回家的时间,一定要在晚上十点以前到家,“女孩子一个人那么晚回家,好危险!”妈妈很担心。

自从我小学三四年级开始自己走路回家至今,常被妈妈耳提面命:要注意陌生人、不要随便帮别人带路、尽量骑比较明亮、容易经过派出所的路、别随便让人家知道家里在哪;最近看到新闻,妳一定要记得不要随便给人家开门进来喔⋯⋯我理解母亲的忧虑,也在一个人的时候提高警觉,只是晚归这点,我总觉得如果因为害怕别人犯罪会伤到我,而使自己的自由受限,这样好像有点本末倒置,像是惩罚到自己一样。

妈妈回答:“妳不能这样说,妳当然没错,可是不要让别人的错,使自己受伤嘛。”妈妈,我不该让妳担心,我会早点回家。只是我同时也很希望,有一天我们不用因为担心己的安危,而限制自己的自由;我希望我们能更大声的挞伐罪恶,为这些罪恶做一点什么,而这些“什么”不只是告诫孩子,妳该如何保护好自己。

推荐你看:“一个女生好勇敢喔”的保护魔咒!香港女生的台湾观察

“如果可以,男朋友不该比女友更早到家,”虽然男友的确力气比我大,不过如果真遇上什么事,我想应该还是智取比较可行,咱能凶得过人家内行吗?而所谓拉车门、送回家、让女生走在内侧等“绅士风范”,一直强调男生该如何如何对待(保护)女生,这样社会期待的标准,表面上似乎使得男性肩上挑起更重的担子,事实上女性却也因此变得弱小。(虽然认清了这点可是还是会被韩剧的学长迷得七荤八素QQ)

“还有,女生跟男友约会到那么晚,别人观感不好。对了,一定要记得不要到人家家里去!”是的,“一个女孩子那么晚回家”这样的责备或关心,不仅仅是因为安全,还因为“观感”,而这两者都隐隐表示了社会对女生的期许。

我的妈妈对于我的不受社会管教,表示非常担心。“毕竟普遍社会就是这样要求。”可是,我喜欢下了班,能和朋友吃饭聊天,相约小酌、听听 live band、看展;或者自己留在咖啡馆做事;也许和男友看看电影、和男友一起待在一个空间里各做各的事,不太像约会,倒是很生活。我不愿意被社会观感绑架,因为我知道我的确在乎我自己,我知道对我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爱”。

“妳将来是要嫁到人家家的,一定要多了解一些对方家里的情况。女孩子很难跟婆家切割开来。”

“我对他没有特别好或坏的评价,只是觉得和一个未来还充满未知的对象交往,需要再谨慎一点,多看看。女生青春有限,妳还能分手、再交往几次?”

“很奇怪,女儿总在婚前被劝离时,告诉妈妈,这是我的人生。但是,在婚后,回娘家说要离婚时,却总是妈妈安抚劝合。妈妈瞭解女儿,她知道谁最适合妳。”

先别急着嗤之以鼻。以前我喜欢和平,觉得当个乖乖牌挺方便,我不需要急着表达自己,自讨苦吃;现在我不畏惧争吵冲突,可也常常因为不够好的表达,而让所爱的人伤心。在几次争吵之后,我和妈妈更理解彼此,也更将爱我的人放进心里。正好看到脸书上黄咏梅的这段话

“我们要怎么理解‘父权’这件事,所谓低层次的恨意,是说你忘记看到关系、你忘记看到人、你忘记看到除了‘他对我做的事’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在摆弄我们,你把那个人当成敌人的时候,你就觉得你不需要听他说话。”

于是遇见暴露狂,我觉得害怕,但缓过来的想法却是希望能更了解——也许这些行为的背后有一些比猥琐可恨更值得深究的原因?于是男友让我走在马路内侧,我不会只想到我是父权下的弱者,我看到他的感情;于是妈妈告诉我早点回家、告诉我选择对象要注意,我不能只想到父权而反感,我要看到她的担心。(于是看到韩剧里男主男配保护女主,我们除了大翻白眼之外,还是可以为他们的深情感动一下。)

推荐你看:七年级生给五年级生的一封信:我们挑战社会,因为台湾值得更好

看着一个人从怀里抱着、会走会跑、到自己到处跑是什么样的感觉?妳知道那个人的所有,记得她自己也不记得的自己,知道她如何成长到现在,知道她从小到大妳念了骂了千万遍还改不了的坏习惯,知道她最引以为傲的文字能力奠基于学龄前妳便为她读过一本本书。

真正的“懂”很难,有一些事情非常难以真正体会,唯有亲身经历才够切实,“母亲”必定是其中一项最难最难将心比心的差事儿。我相信妈妈为我好的心情,也相信她很了解我,而她来到人世半百岁月,她比我更知道世界的规则。

可我却还是有一个梦。

我梦想这个世界,有一天不用谈谁嫁娶到哪里,不用问对方什么条件、你们什么时候要结婚、打算生几个孩子?在被问起近况时,我可以微笑这么说:我们没有说好以结婚为前提交往,但同样认真努力。我们各自有自己投入的志业,但同时,我们互爱、互信、互相尊重包容,并且愿意一起走一段。我们的爱并不是毫无选择的停滞,而是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重新选择了彼此。像是《分歧者 3》写的:

“我曾经以为,两个相爱的人瞬间爱上了,只想待在原地,之后再无其他选择。一开始的确如此,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这话就没道理了。 我爱上了他,可之后我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和他在一起,我并不是没有其他选择。我跟他在一起是因为我选择了他,我睁开眼看到的每一天,我们吵架、彼此欺骗、让对方难过的每一天,我都选择了他。我一遍又一遍地选择了他,他也一遍又一遍地选择了我。”

而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选择彼此,那也没关系。因为一直以来,我们不仅仅是我们一起,也是我自己加上他自己。

这个梦如果说得大一些,那就是:我希望我们是自由的、流动的、包容的、多元的、拥有种种可能,没有人会告诉我们大家都是这样子的,没有人告诉我们该用哪一种方式去完成生命。

香港歌手谢安琪的《家明》这么唱:

“无论你是爱他不爱他 还是可将那勇气带回家
时代遍地砖瓦 却欠这种优雅
教人梦想 不要去谈代价”

妈妈,我还年轻,年轻得可以不相信任何规则。我知道社会有一些期待,我知道我们都必须和世界打交道,我曾经太浪漫,不肯认识现实,而现在,我认真倾听妳说的字句,我张大眼睛、竖起耳朵感受这个社会,我会更了解它,更了解我们,但是我还是要做梦。

因为社会就是我们,我们就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