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滔天的冤案,最激荡的复仇,你看了好评不断的《琅琊榜》吗?作家张大春更写下观后感:“正义的索求与返还,必须及时”。作者半宁布衣这次从《琅琊榜》中常被忽略的小人物沈追和蔡荃切入,要有好的时代,只期待明君跟英雄是万万不够的,我们要的不是一个靖王,而是更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小人物。

《琅琊榜》相关的剧评很多了,不过,这次我想谈的,是剧中两位就剧情比重而言的小人物,沈追和蔡荃。


来源:豆瓣网

沈追和蔡荃,是梅长苏初步调查、审核之后,推荐给靖王萧景琰,认为值得结交的朝臣。沈追是户部侍郎、蔡荃是刑部主司,在各自的部门中,都算不上是重要的官员。他们都因为一心为民、专心办差、不愿结党依附而不得重用。在太子和誉王相争,试图夺得帝位的险峻情势中,这样的官员没有被提拔的价值。

即使因为到处征战而不涉政事的靖王,都明白“他既不是太子的人,又不是誉王,这样的人,要获得尚书之位只怕不容易吧”的道理。如果不是因为梅长苏的谋略,扳倒了依附太子与誉王的各部尚书,又帮助靖王逐渐获得皇帝的重用,从负责的案件中凸显出沈追和蔡荃的能耐,这两个人无论在自己的职位上多么勤勤恳恳,也绝对不可能获得朝廷中重要的位置。

从剧情发展的脉络来看,沈追和蔡荃看似是体现靖王不爱结党、用人唯才的强力佐证;在朝堂上,他们虽未党附,却也因着志趣投合,而成为靖王夺位的重要帮手。似乎是因为靖王,他们才终于能够实现自己的才干,而这也是梅长苏要力推靖王即位,以便澄清吏治的原因。

然而我认为,并不是他们靠着靖王实现自己经世济民的理想,而是因着千千万万个沈追蔡荃,靖王才有建立一个清明盛世的可能。

推荐阅读:真正能改变台湾的,是大多数人愿意做微小的改变

靖王以他甘愿被放逐于权力中心之外、也不同流合污的坚持,成就了霓凰郡主口中“靖王自有他的风骨”的不屈典范,然而,作为皇子的他,有即位的可能性,给他一个梅长苏,他就能翻转劣势、获得权力、顺利即位。由始至终,他只需要搞定他的父亲而已。

 

同场加映:从《琅琊榜》《民王》看台湾政治:我们的政治人物从来都不是太娘,而是不够娘

相反的,对于沈追、蔡荃这样的人,就算给他们一百个梅长苏,没有皇室血统的他们,无论对政治有多少理想、多么愿意坚守原则,他们也不可能决定性地改变整个国家的风气,只能等待一个明主的诞生。因此,当靖王一心为兄长、好友身陷的冤案平反时,他可以嚷嚷着等我即位之后如何如何;而沈追和蔡荃对于皇室草菅人命的行为,不论多么气的跳脚,最终最终的盼望,也只能说一句:“幸好还有靖王”。

同样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比起权势更重视百姓,没有改变的希望、没有决定的权力的沈追和蔡荃,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比起有机会改变些什么的皇子靖王,更显得不容易。

如果在靖王自我放逐的十三年间,没有沈追、蔡荃这样即使不受重用、也无法改变现况,却依旧保持本心的大小官员,就算他有一天登临帝位,又能用谁来辅佐他执行政务呢?更何况,夺位的过程需要势力和人心,梅长苏为厌憎结党的靖王制定的方案是:结交勤恳做事、不同流合污的正直官员,他们虽然不会党附,但多少顾念知遇之恩,只要理念相投,也愿意出力帮助。就像沈追和蔡荃讨论支持靖王时,其原因并不是“靖王很看重我”、“有靖王我才能继续当尚书”,而是靖王是唯一会珍惜在皇子斗争中无辜丧生的六十余条人命的人。但如果朝中根本没有沈追、蔡荃这样的人,靖王又要找谁为助力呢?

沈追和蔡荃并不是仅有的两个例子,他们是许多存心忠直却只能期待明主的有志之士的缩影。

即使在经过十年党争、腐败不堪的大梁皇朝,仍然可以找到许许多多这样的官员。比如说,在梅长苏为不谙政事的靖王寻找一同调查皇帝交办案件的官员时,拿出了一张名单,都是一些经过调查后确信不党附、有原则、肯做事的人。在靖王因为动用军资赈灾而被弹劾时,梅长苏也确信会有“耿直的朝臣”出来替靖王说话。而在众人研讨选贤举才的考官时,朝中也能够挑出以蔡荃为范本、严厉、正直、一丝不苟又有能力的十八位官员。甚至在剧里戏份不多的中书令柳澄,虽然皇帝和誉王都曾经评他为滑头、老油条、打混仗,好像是一个两边不帮、打迷糊仗的庸才。但事实上皇帝之所以晋用沈追为户部尚书,是因为柳澄有意无意地提醒;而在靖王和誉王争执落于下风时,也是他轻松带过为靖王解围。

如果他只图自己安稳,没有理想,他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


来源:LiTV线上影视

如果将琅琊榜视为一部梅长苏的翻案/复仇剧,那么沈追和蔡荃,以及一众与他们相似的官员们一点也不重要,可是,故事没有在梅长苏与靖王成功翻案后就欢天喜地的结束,相反地,靖王对即将奔赴战场的梅长苏,以铿锵有力的一番话来勾勒他对未来的期待:

皇长兄当年一心只愿江山繁华、百姓安康,你如此相信我能够承其所志,做一个以民为重的好皇帝,那就尽你所能安然无恙地回来。我绝不会让帝王之位动摇我的本心,但我仍然希望你能一直在我身边,亲眼看着我,去开创一个不同的大梁天下,好吗?

 

 

 

江山繁华、百姓安康、以民为重,那就是祁王(靖王的皇长兄)、靖王以及梅长苏,甚至是《琅琊榜》全剧,最终、也最重要的目标。而在这样一幅美好壮阔的盛世图景中,固然需要一位有理想的皇帝,但同样需要许许多多一同维护这份理想的臣子。

《琅琊榜》并不是一本让人读了幸福甜蜜、回味无穷的书,但却让人感到荡气回肠,久久不能自己。那份磊落之气,不只来自于主角梅长苏与靖王:他们甘愿承担夺嫡的风险,也要建立一个更加清明安稳的大梁盛世;也在于沈追、蔡荃这样的小人物,拼尽全力也要不违本心地为人民做一点事。算起来,无法掌握权势的普通臣民,那股无力回天却勉力为之的蛮劲更让人动容。

        越是朝局如此,我们越不能心灰意冷。
        既在其位,当谋其政,有些事情虽然你我无能为力,
        但有这份为国为民的心思,总比尸位素餐要强。

沈追这样安慰着对政治灰心失望的蔡荃,这份即使无能为力也要为国为民的心思,让这些坚守原则的人们,不论自己的权位高低、是否能获得重用、实现理想,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闪耀着微小却明亮的星光。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不只是杜甫的盼望,也是许多希望能经世济民的文人终其一生的梦想。幸运的是,身在民主时代的我们,不需要期待奇迹般的明君诞生,我们参与投票、发声讨论、甚至投身抗议,终能将每个人微小的光芒,汇聚成耀眼而巨大的亮光,照亮这个时代。

推荐阅读:七年级生给五年级生的一封信:我们挑战社会,因为台湾值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