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港人的年节日常!属于香港人的年节记忆,嗅闻年菜的香气,元宝汤、横财就手、金条春卷,回味传统年味的气息。

撰文、摄影/Liz 高琹雯

拥有法律人的完整履历,却不想当法律人的贪吃鬼。曾至哈佛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一度以为自己会在国际大型律师事务所终老,却发现自己的专长在于“吃”──寻吃、品吃、写吃。热衷于一切与饮食相关的事物。“美食家的自学之路”部落格格主,着有《我的日式食物柜》。


图说:象征鸿图大利的桃花。

父亲自幼成长于香港,家族成员目前也大多定居于香江,除我们一家在台湾,及几位移民美国的亲戚,香港一直是我们的家族基地。春节团聚,那团聚之地也必属香港。父亲那辈共有十一个兄弟姊妹,连同我这代的年轻后生,一大家子团圆聚首的景况可是热闹哄哄地令人难以招架,广东话、普通话、英语三声带齐开,比锣鼓喧腾的贺年歌曲还要吵杂。

推荐阅读:传奇的老城,时尚的生活,有故事的香港

我总记得,当我好小好小时,爸爸妈妈会带我到九龙尖沙咀柯士町路的老家,我会伸出小手按压凸起如钮扣的电梯按钮,召唤那摇摇晃晃的铁笼,铁笼外还有一扇锈蚀斑驳的铁栅栏,得靠父亲扳开才能进出,叽拐叽拐的声响总让我害怕会被这铁笼给吃了。

爷爷坐在靠近门口的一张长椅上,瘦长而嶙峋,他见到我总是乐呵呵地笑,这位住在台湾不常见面的孙女来看他了。奶奶在厨房里指挥若定,她的好手艺源于爷爷年轻时爱宴客的习性,虽然因年事高寿而不再亲自动手,但她已将厨艺传给大伯与照顾她的菲佣,我们的年夜饭也依然有品质保证。

香港是个移民社会,祖籍南京的吾家对香港本地人而言来自外省,我们将家乡的饮食习惯带到香江,年夜饭与广东人所吃者便不尽相同。“十样菜”是南京传统年菜,“十样菜”顾名思义,乃取十样素菜炒制而成,象征十全十美之好意头,吾家版本有豆芽菜、胡萝卜、莲藕、芹菜、雪菜、香菇、木耳、豆干、金针花、冬笋,每样分别切丝、分开炒制,胡萝卜还得先风干两天,手续繁杂,仅在过年制作、也必于过年食用;“元宝汤”是另一道必登除夕餐桌的年菜,所谓“元宝”其实是蛋饺,汤里还有黄牙白(注1)、冬笋,以鸡或猪熬汤底,美味又吉祥;鱼也不可少,两条鲫鱼做成葱烧,但当晚不食,意谓“年年有余”。

同场加映:美味料理食谱:大厨在我家,一条叫做爱情的豆瓣鱼

除夕围炉,餐桌只能容纳大人,挤不下小孩,小孩便在餐桌与沙发间流窜,要是不小心打破碗盘,得说“落地开花,花开富贵。”

吃完年夜饭,小孩们纷纷去到爷爷身边。我难得用广东话对他说恭喜发财(kung heifat choi),爷爷便派给我一封“利是”(注2)。照理说这是压岁钱,得过午夜十二时才发,但爷爷要早休息,我们孙辈也就乐得提早拿利是。其他长辈也会发利是,但香港的利是行情实在不俏,港币20元意思意思,若拿到 100 元的利是,可就发大财了。

若不待在家守岁,也不怕摩肩擦踵,可至维多利亚公园逛年宵花市。年宵花市通常自年廿八营业至年初一凌晨,既是花市自然卖花,桃花是最受欢迎的,“红桃”与“鸿图”谐音,桃花即象征鸿图大利;剑兰也常见,祈求生男。由于初一凌晨便收摊,这些花花草草在年三十晚过了十二点后,便会贱价求售。花市也不仅仅卖花,各式干货小吃、玩具小物应有尽有,让人逛也逛不完。但父亲总不准我与表姊上花市,他觉得好危险,而他的一句“好危险”不知耽搁了我多少青春。

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我们有好些年未返港过节。时光流转无影无踪,却在生命留下记号,柯士甸路的老旧公寓已人去楼空,家族成员离港归港迁徙不定,再度聚首,年夜饭已不在家开伙。

到广东餐厅吃年夜饭,必有几道喜气菜色,如“横财就手”,传统作法乃将猪手、生菜、冬菇一同用酱油、料酒焖煮,猪手音似“就手”,生菜则比喻“生财”,有的菜谱还会放猪脷(注3),更加吉利;“发财好事”则是发菜蚝豉的谐音,内有发菜、蚝豉(注4)、生菜,通常也会添加猪手或/及猪脷,成了“发财好事就手吉利”,反正新年来到何必禁止贪心,喜事最好通通报到。

同场加映:美味料理食谱:大厨在我家,外省风味前菜四道

年初一,依据广东习俗得吃斋,但我们南京人不玩这套,前一晚在外头吃饭,新春首日便再聚首,于九姑姑家吃午餐,照样有狮子头、十样菜怀念家乡味,也有蘸了蛋液煎来吃的年糕,还有最最重要的“金条” 春卷!里头包的是韭黄鸡肉或黄牙白冬菇肉丝,蘸黑醋吃。当然,家族移居香港多年,我们也早接受粤式饮食习惯,广东人过年爱吃的糕点如萝卜糕、煎堆(注5)、油角(注6)、马蹄糕⋯⋯,我们也吃,不过通常在出去饮茶时才吃。

香港春节还有一重头戏,是初二晚间的烟火秀,灿烂如星的烟花于维多利亚港上方绽放,人人抬头仰望,捕捉片刻光辉;若不想人挤人,也可以预订看得见烟火的餐厅或面对维多利亚港的酒店房间,当然这得尽早下手。年初三则是“赤口日”,为免口舌是非,取消拜年,改至车公庙拜拜,买一轮风车祈求转运。

这几年至香江度春节,我别有一番体会。我熟悉这蕞尔又喧嚣的华城,却始终与她保持距离,既亲近又疏远,只需观光而无需面对现实。狭地高楼是我眼中美景,快口粤语听来也悦耳舒畅,大红春联与减价标示同样提醒着新年将至,在广东话、普通话、英语交杂的家族聚会中,我感受到了比台北浓厚的传统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