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好奇:工作究竟在人生中占据了多少分量?许多时候,我们认为“薪水”是职涯中最重要的部份,事实上,能让我们保持热情的往往不是金钱,而是拥有学习的机会、在责任中成长、对他人有贡献,并取得受人肯定的成就

你觉得最重要的事,不一定能带给你快乐。

身为享誉全球的“破坏式创新大师”,克里斯汀生不仅能提出帮助企业未来策略的理论,更结合他的生命经验,点醒我们关于如何无愧于己、幸福过活的疑惑。

你是否曾经好奇,在一辈子的时间里,工作究竟在人生中占据了多少分量?

着有《创新的两难》(The Innovator's Dilemma)、《创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两本重量级着作的“破坏式创新大师”克雷顿·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衷心地对此提出建言:别把自己最好的经营头脑、最精华的心力与时间,全部投资在事业上!比起工作,生命中有许多更重要的事值得你关心。

在 2010 年的春天,克里斯汀生受邀为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生演讲时,便针对这项建议,详细阐述了他近年来的各种体悟。

2009 年,克里斯汀生获知自己罹患了滤泡性淋巴癌(他的父亲正是因此而过世),在彷佛永无止尽的化学治疗中,他大幅消瘦、掉光了头发。然而,癌症也同时为他带来新的思考:杰出的管理理论,可以为企业解决眼前困难、拟定未来策略,但是,它可以帮助我们面对人生吗?

比起开创管理策略,让更多企业因此获得更高利益,克里斯汀生选择转换思考角度,开始致力于将“创新式管理”套用至生涯规划。他期待人人都可以藉此来衡量自己的人生,去思索一些非常重要、但可能从不曾意识到的生涯课题。

推荐阅读:“破坏式创新”世代:台湾人有没有大胆的勇气?

最后,他将自己长年与学生反覆辩证归纳出的重点,浓缩成3个简单明瞭、却几乎横跨整个人生蓝图的问题,提供读者更进一步的思考。

Q1:如何确保自己乐在工作?

探索热情工作的指标——动机因素

离开求学阶段后,工作往往占据我们一天中绝大多数的时间,但是,似乎很少听到有人乐在其中。喜爱自己的工作,真的如此困难吗?

面对这样的困境,克里斯汀生建议,不妨先问问自己:对你的工作生涯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多数人的问题在于,你觉得最重要的事,不一定能带给你快乐。

许多人认为“薪水”是职涯中最重要的部份,寻找工作时,自然就把薪水列为首要考量。然而,一份你并不真正喜欢、诱因又只来自薪水的工作,绝对无法让你保有长久的热诚。

同时,一份无法令你燃起热情的工作,即使随着年资累积、薪资成长,让你享受优渥的生活,但在需要工作的大部份时间里,这种“对自己的妥协”,将会令你越来越茫然,逐渐失去自我,也失去持续奋斗的目标。

那么,我们该如何维持对工作的热诚?克里斯汀生引用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动机理论(two-factor theory),将可能影响对工作观感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与动机因素(moctivation factor)。

保健因素,指的是一份工作中包含的各种基础条件,如地位、薪水、稳定性、工作环境、公司政策等。正面的保健因素越多,表示这份工作“相对健康”。但具备这些条件,并不能让你热爱工作,充其量也只是不讨厌而已。

事实上,对工作热诚与否的真正原因,取决于你是否具备动机因素──赫兹伯格的研究显示,我们人生中最强烈的动机,往往不是金钱,而是拥有学习的机会、在责任中成长、对他人有贡献,并取得受人肯定的成就。

同场加映:自己就是最棒的品牌!规划人生该知道的4个黄金守则

这些,才是让你愿意全心投入,并且乐于工作的动力。

Q2:如何确保自己的家庭关系幸福美满?

把家庭视为及早累积复利的长期投资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把场景拉回熟悉的职场,回想一下在公司里,是怎么决定和执行一项策略的?

通常,管理阶层会宣布投入某项方案,并请各部门延伸出对应的策略。如果在执行初期缺乏沟通,最后的结果,可能会与管理阶层预测的大不相同。

此外,许多决策者喜欢可以立即见效的投资,却往往忽略了值得长期发展的计画。这样熟悉的流程,也经常发生在家庭关系里。

克里斯汀生以自己为例,他在哈佛商学院里的同学们,个个拥有头衔显赫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俊男美女的配偶,每个人都看似拥有美满的人生。

但是,在近年的同学会中,他发现许多人的家庭濒临破碎。有人离过几次婚,甚至有人好几年没跟自己的孩子说过话,亲子关系变得可有可无。

大家都不希望这些事情发生,但许多人却无意识地采取着这种人生策略:在他们决定如何运用自己的时间、才能与精力时,没有把“家庭”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克里斯汀生指出,唯有制定清楚的人生目标,才不会在面临重要抉择时失去方向,导致结果完全背离初衷。

如同公司选择投资方案,我们也必须将自己的时间与心力,妥善分配到最值得的地方。而家庭,就是那个可能得花上一、二十年才会看见成果,却关系到你终生幸福与否的长期投资。

许多人可能有这样的念头:“我可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专心冲刺事业,等他们长大一点再花心思教育,应该也来得及。”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克里斯汀生在《来上一堂破坏课》(Disrupting Class)书中曾提到一项实验:在孩子两岁前,经常主动对他们说话的父母,每小时说出的字汇在2,100个左右,远高于平均值的1,500字,以及较低值的600字。持续观察这些孩子的学业表现后,发现孩童在生命最初30个月内,听到的话语越多,日后在字汇和阅读能力的表现就越好,智能发展也将越超前。

这个结论与父母的收入、种族或教育程度无关,单纯取决于父母花费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谁能想到,在婴儿牙牙学语那几年的小投资,会在长大后得到如此惊人的收益?

就连教育,也需要为家庭投资适当的时间,才能促成亲子间的交流,你和家人的关系更是如此。再圆满的家庭关系,也禁不起长期的拖延与等待。及早开始对家人付出心力,家庭生活才会成为你最持久的快乐来源。

Q3:如何确保自己一生都坚守原则,避免牢狱之灾?

100%坚守原则,比98%更容易

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泛指增加或减少单位产品时,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化量。克里斯汀生指出,在面临错与对的抉择时,我们常常不自觉采用边际成本的思考模式。

我们会盘算着:“我知道这样不对,但这次情况特殊,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听见这种声音的时候,明知道不应该,却因为“只此一次”的想法太过诱人,使得我们就此松绑,决定对自己网开一面。

这似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然而,对你整个人生的“总成本”而言,却可能造成难以估算的影响。许多新闻里数字惊人的诈欺案件,都隐藏在这样的边际成本思维里。

克里斯汀生强调,及早认清“只做这一次”的潜在代价,对自己的工作生涯有益无害。

当年,他曾经是牛津大学篮球队的队员,和队友们情同兄弟,大家拼了命练球,为的就是夺下英国大学球赛总冠军。

当球队打进决赛后,他赫然发现冠军战选在周日举行,而这违背了他16岁以来始终谨守的“星期天只用来和上帝对话、祈祷和反省”的诺言,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抉择。

最后,他选择遵守当年的许诺,坚持不出场比赛,而牛津大学依然拿下冠军。

克里斯汀生回忆,这绝对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在未来的人生中,一定还会有更多“情有可原”的状况发生,只要破了一次例,接下来就会不断重蹈覆辙,诺言也就形同虚设了。

100% 坚守原则,远比 98% 的时候守住原则要来得容易。在人生中,一旦你屈服于“只此一次”的边际成本思维,就有可能不断衍生下去,最终导致后悔莫及的结果。

面对上述包含工作热诚、家庭关系与个人原则的3大人生课题,克里斯汀生最终的建议是,现在就开始思考,你的人生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找到你最重要的一把人生量尺,让自己每天都坚守这个标准。只要能持之以恒,“理想中的人生”也就离你不远了!

克雷顿·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

1952年生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是虔诚的摩门教徒,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取得企管硕士与博士学位。

念大学前,他向往成为《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编辑,却因缘际会投入管理生涯。曾任波士顿顾问集团(BCG)顾问,并陆续成立创见研究所(Innosight)等4家公司,最后返回校园担任教职,成为无数学生与企业家心中的创新管理大师。

曾5度获得“麦肯锡最佳论文奖”,2011年被Thinkers50选为“当代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

延伸观点:如何订定我的人生目标?

克里斯汀生提出“目标三部曲”,也就是订定人生目标的3个步骤:

1. 画像:油画画家在下笔之前,要先把物品的轮廓用铅笔画出来。我们也一样,对于自己“向往成为的样子”,先有一个简单的概念,才能抓住方向。

2. 投入:有了方向,接下来就要求自己,确保每一次做决定的时候,都以“朝那个方向前进”为最高指导原则。

3. 量尺:根据你订定的方向,拟定适当的“量尺”做为评量标准,以便评估自己进步的速度,并督促自己持续往同一个方向前进。以马拉松选手为例,最好的量尺就是明确规定每次练习的里程,再逐渐拉长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