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女人迷一起读报!这一周,世界在讨论什么?前两周,我们看年轻人对成功的共同焦虑;上一周,我们精选 Medium 上的议题“为什么当年,我向强暴我的人道歉?”,这一周我们透过 TED 演讲聊聊强悍有力的“天赋论”可能产生的排挤现象,如果你也是遍寻不着天职,内心怀抱着许多兴趣的人,你并不孤单,这篇推荐给你!

“你长大后要做什么?”
“未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诸如此类的问题,从过去给孩子思考的可爱作文题,到高中的社会与自然的二元分组,到大学的选校选系,再到人生的职涯选择,最终成为许多人晚上睡不着的梦靥。

不只亚洲对生涯规划有“抓周式”的期待,近几年西方盛行的“天赋与天职”说,让我们深信着,每个人来到世上必然有命中注定的理由,而我们要做的,是穷极一生,找到我们的天职,发光发热,才不负一生。

许多人总是懊恼着,为什么对某些人而言,结合生命中的兴趣与志业这么容易,对于你而言却这么困难?你总是难以回答“长大后要做什么”的问题,你对于许多事情都展现了高度兴趣;你总是埋头投入每个兴趣,却又再深入钻研瞭解过后,感到无聊。

你对这样的自己感到难堪,人们经常鼓励你“专注”一点,你一边走一边迷惑,兢兢业业地提醒自己,最好不要偏离“寻觅天赋”的轨道。但这样的一条路,让你越走越挫败,你觉得这世界似乎不需要像你这样的人。

如果这曾是你的感受,那么作家兼艺术家艾蜜莉·霍布尼克的 TED 演讲,《为什么你不见得要有一个真正的天职》,会让你明白这样的感受并不孤独,你并不是没有目标,只是被文化高度浪漫化的“天赋说”局限了你天性自由的可能。

推荐阅读: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世界本就不该只有一种样板的职场追寻路径,艾蜜莉·霍布尼克细细诉说,为想解放而不得解放,想自由而不得自由的人开疆破土,“亲爱的多向分化潜能者,世界需要我们。”

追求你感兴趣的事物,从来都不是浪费时间

艾蜜莉·霍布尼克于演讲中提到自己的故事,她拥有广泛兴趣,她对每个兴趣热切投入时间、心力与金钱,也经常在瞭解透彻过后,她开始感到无聊,并且渴望投入下一个兴趣。她问自己,转换兴趣的她,是不是浪费时间?

她不确定怎么把如此广泛的兴趣转变为职涯选择,因为她无法只选择其中一项;她也担心,自己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她为何无法专注,是不是害怕自己的成功?

推荐阅读:《请问侯文咏》:兴趣,可以当饭吃吗?

世界上的天赋论述太过强悍,因此艾蜜莉·霍布尼克在 TED 舞台上站出来,述说属于多向分化潜能者的叙事。世界不该排拒像她一样的人,他们的人生不是一条天赋的康庄大道,反而如蛛网般密密麻麻,布满因兴趣撒下的面包屑。

“追求你感兴趣的东西,不会是浪费时间,就算最后你以放弃收场。”

多向分化潜能者其实很类似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全人”概念。当时人们向往多才多艺,认为全人 Homo Universalis 是人类发展最好的状态。一个人,可以同时是抒情诗人、地理学家、画家、物理学家,可以尽力扩展对世界认知的维度。直至分工制度出现与完善发展,人们才开始转而提出天赋说与崇拜各领域的专家。

这样的人,没有唯一天职,而拥抱着广泛的兴趣与工作。他们不满足于自己单一的身份,他们把玩手边的兴趣,随时将身份变形重组。

事实上,世界同时需要着专家与多向文化潜能者,专家与多向文化潜能者没有孰优孰劣,反倒是美丽的合作关系。我们需要专家的深度探钻,也需要多向文化潜能者的广博思考。

推荐给你:你有个不擅长的兴趣吗?职场人一定要带上的软实力

拥抱你内在的天性,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职涯路径

我一直深信着,世界上有多少人,就该有多少职涯的路径。这是个标准答案垮台的时代,这是个百家争鸣不再一家独大的时代,这是个期待提出疑问而不只是回答问题的时代。生活在这样时代的我们,或许也是必然辛苦的。

我们的世界快速转变,洗刷掉前人的职涯痕迹,许多工作慢慢消失了,同时有更多工作的新可能正含苞待放。不再有人能告诉你唯一解答,可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找答案的过程,或许才是人生最有趣的地方。

我们不是耗尽一生寻找天赋,我们是穷极一生,但求对得起自己的本性。我们拥抱与生俱来的天性,发展出适切的生活与职涯样态,这样或许才是不负人生。

艾蜜莉·霍布尼克的 TED 演讲如此温柔地告诉世界与同伴,如果你遍寻不着别人耳提面命的“天赋”,成功的寓言与结构或许曾让你惊慌失措,但请深信你没有错。请拥抱你内在的天性,不管那是什么,你的贪心与好奇,将引领你跳进兔子洞后,找到为你人生量身打造的交叉点。

同场加映:每个大人心里都有一个爱丽丝:一无所有,你能拥有更多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独特的,世界这样广袤,拥抱与生俱来的天性,不用羡慕他人,我们学着对自己诚实,因为人生,从来只有我们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