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tlyn Jenner 的失言风波引来跨性别族群的强烈反动,我们期盼社会拥抱二元性别以外的更多可能。

这是一个今年红得特别响亮的名字。她是 Caitlyn Jenner。

他以奥运十项全能冠军与国民英雄 Bruce Jenner 的名字活了65年,这个名字象征美国文化对力量的追寻和对英雄的崇拜。而在 2015 年,Bruce 以崭新的样貌登上 Vanity Fair,她眼神娇媚,蓄着一头棕色长发,穿着紧身洋装,有隆起的胸脯与纤细的腰肢,她说,从此之后,Bruce 不存在了,请你叫我 Caitlyn。

同场加映:叫我凯特琳!奥运选手变性,人生后半辈子做自己的英雄

她说:“如果你不喜欢你自己,就去成为你喜欢的样子。”

Caitlyn Jenner 也入选《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之一,肯定她不畏与世界告白性别认同的勇气,Caitlyn Jenner 一时之间成为“跨性别者”的代言人,当我们想起跨性别者,我们就想起她的脸庞。

推荐阅读:2015《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梅克尔:“我选择的向来是不容易的道路”

接受《时代杂志》访问时,Jenner 的一番言论,却引起了跨性别族群的反动,他们在她的言论里读出了“反跨性别者”的意味,认为她将“变性”当作“跨性别者”解决性别认同障碍的唯一方法,并合理化社会对跨性别族群的反感眼神。于访问中,Caitlyn 提到她一生都与性别认同交战,她选择于 2015 年对社会公开,是希望能对 LGBT 社群产生“好的影响”。

“对我而言,有件事情一向很重要,那就是‘你决定别人如何认识与观看你’。对跨性别女性或跨性别男性而言,他们若能更真实的扮演他们的性别角色,绝对会更好。当我曝光在大众面前时,我一向都很慎重,我想让大家安心。老实说,如果你站在众人的眼光面前,而你看起来就像个‘男人穿女装’,会让大家觉得非常不舒服。所以我总是很注重仪表,我想要穿得好看,我想要看起来迷人,我知道,当我走出门,我必须让媒体捕捉我最美的样子。”

Jenner 提到社会“跨与不跨”的过渡阶段怀有不舒服的观感,看到男人着女装与化妆会忍不住皱起眉头,因此鼓励跨性别者采变性一途,成为她们心里认同的性别。

变性之后,媒体往往以 Caityln Jenner 成为“真正的女人”的论述报导,Jenner 确实看起来更美了,Jenner 确实活得更贴近他的性别认同了,但是 Caityln 让跨性别族群更自由了吗?

在强而有力的“由男变女,于是成为自己”的论述之下,我其实好奇这样的“变性胜利”,促成的是性别的流动还是性别的僵化?当跨性别族群只拥有“变性”一种社会认可的途径,得以面对自己的性别认同,究竟让他们更自由还是更被束缚?

推荐阅读:“我们,就是灵魂找不到家”跨性别者小南的故事

而那些被排拒的,无法变性、不想变性、不愿变性、没钱变性的跨性别者,他们是不是理所当然的无法接近“真正的自己”?若是不透过生理手术,“性别”是不是永远是无法跨越的高墙?如果性别无法以“男”与“女”划定疆界,非男非女的身份是否会让我们无所适从?

许多跨性别者听完 Caityln 说法时,表示

“Caitlyn Jenner 的言论排挤了像我这样明显是跨性别者,却没钱变性的族群。”

“当 Caitlyn Jenner 开口,我听到了某些‘恐跨’言论。她助长了外界对跨性别族群的敌视眼神,也僵化了刻板印象。”

“Caitlyn Jenner 搞砸了,她忽略交织作用的言论很危险,为什么人们一直要他替跨性别族群发声?”

变性与不变性的难题:从 Caitlyn Jenner 到曾恺芯

Caitlyn Jenner 的言论错了吗?

尽管确实排拒了部分跨性别者的真实人生困境,Caitlyn Jenner 的言论就是诚实体现了社会对于跨性别族群的不理解与不谅解,错不在她。

我猜想,或许 Caitlyn Jenner 就曾满脸胡渣地穿上女装,她可能因而被路人讪笑或被同事谩骂,她的诸多经验让她判断“没有人会接受我这个样子,我看起来是个男生,我就不能穿女装”,于是她选择变性,她用乘载着疼痛的身体向伪善的世界证明,“我看起来是女生,我也是女生。”

Caitlyn Jenner 的故事让我想起台湾的一中老师曾恺芯。她们的变性脉络是近似的,她们深感受困于一个不属于她们的躯壳,她们期待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她们选择变性,她们向往自由。变性之后,她们拥有另一个名字、另一个她们喜欢的身份,她们能够享受的人生。

同场加映:蔡依林演唱会重读曾恺芯:你不会知道做自己需要多少勇气

曾恺芯因为身分证字号从一变成二的改变,开心了一整天,那是她等了一辈子的事。

变性还是不变性的权利,一直都只该握在跨性别当事人的手里,他们替自己选择,他人无从置喙。只是当“变性”获得媒体版面的全面胜利,并且理所当然地排挤了更酷儿的存在可能,“变性”也被强行推销,成为拥抱性别认同的唯一解方。

推荐思考:我想要成为“正常人”!马来西亚跨性别性工作者的愿望

真实世界的残酷摆在面前,变性与不变性的难题,关乎的不再只是做决定的个体,更深长的影响,是社会怎么想像性别,是不是只有非男即女一种可能?

他们不变性,有没有资格得到社会的认同,你会不会觉得他们同样自由?

写在 Caitlyn Jenner 造神之后:没有谁真正是族群的“代言人”

族群永远都是复杂的,要替一个族群发声,永远都是困难的。当我们面对庞杂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时,同时可能产生另一个问题。

当 Caitlyn Jenner 被推崇为跨性别族群的代言人,当她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替跨性别族群里的“变性”脉络发声时,跨性别族群里“无法变性”的脉络自然就销声匿迹。

在 Caitlyn Jenner 经由媒体强力造神,又在近期遭受社群媒体反扑毁神的过程。我觉得或许,没有一种答案完全政治正确,没有谁真的能够当族群的“代言人”。代言人始终太沈重了,当每个人都怀着各自的伤痛与成长脉络,你的辛苦,他人不见得能全盘关照;你的苦痛,他人怎么可能透彻得说出口?

我们只能替自己说话,替自己辩解。并在替自己发声的路途上,遇见一些同路人,携手走过一段,还有各自的权益要追。

于是当“变性”成为性别认同显学,“不变性”的跨性别族群得替自己发声,社会因而能看见,除了变性以外,更丰厚的性别认同可能。理解多数,不等于排挤少数。有人选择变性,有人选择与既有的身体共处,差异始终存在,差异不是我们排拒他者的理由,差异不该让我们恐惧,反倒该让我们庆幸。

因为没有一种答案,应该是性别的标准答案;因为一个差异安好存在的世界,会是更好的世界。仅有如此,自由才可能是所有族群共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