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信,你读的字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请到林依晨与我们聊聊她的人生书单,她说好庆幸自己还拥有孩子的天真,这些书在她演艺圈的日子,都是她成长的养分。

若你闭起眼睛,想起林依晨,你会想到《十八岁的约定》的夏晓彤、《我的祕密花园》的范小敏,《恶作剧之吻》的袁湘琴、《天外飞仙的玉小七》、《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程又青、《追婚日记》的杜拉拉⋯⋯她傻呼呼追过爱,她为了梦想而任性,她不轻易后悔,无论关于爱人或关于生活。

你总觉得那些角色都好像妳,林依晨一路走来,像牵你的手随你一起长大的演员,妳们经历过那些成长必然的疼痛,妳们失望、受伤兼且爱错过,但从未放弃相信善良与爱的可能。

推荐阅读:从女孩到女人!回顾林依晨演过的9部经典作品

《追婚日记》上映前夕,我们专访林依晨,请她谈谈她的阅读人生,分享私下喜爱的五本好书,面对演艺圈的庞大压力,她如何调适自己,又如何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我们好奇哪些书曾借给她成长的力量?

林依晨说:“书跟电影都是锐利想法的集合。对演员而言,阅读很重要,算是拓宽演员的人物角色资料库吧,对于角色塑造、理解想法、揣摩生活模式,都很有帮助。”

或许林依晨的角色能有这么多丰厚真实的面相,更是因为她总在阅读中摸索了更大的自己,反覆思索她与世界、与生活、与自己和平共处的方式。

《要健康就健康》的智慧:“你吃的东西影响你的身体,还有你的心”


图片|《追婚日记》剧照

第一本书,林依晨在另一头腼腆笑着说,她想介绍《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把饮食金字塔倒过来吃就对了》。林依晨很坦然,刚出道的时候总被人嫌脸圆、身型浮肿曾让她困扰了好几年,连带也影响心情。

“我一直研究该怎么吃才健康,体型才好看,有段日子看了很多营养书、减肥书却还是瘦不下来,把自己弄得很焦虑。”

那一刻我觉得好真实,演员的身体就是她的表演场域,待在“纸片人文化”极盛的演艺圈,林依晨每天都必须反覆检视自己的身体,所有的攻击与赞美都朝着她而来,如何与自己被视为“不完美”的身体共处,其实是一门智慧。

推荐阅读:#womanynude:写下不完美,成为最好的自己

26 岁那年,林依晨才刚拿下金钟影后,却发现自己脑下垂体长了肿瘤,身体对她强烈抗议与发泄,林依晨动完手术,松绑自己焦虑的生活,也遇见了这本书。

“书里针对长久的饮食观念做了质疑,我也开始调整自己摄取脂质与蛋白质的分量,终于,我不用再刻意压抑自己,也不需要看体重像弹簧一样忽上忽下,不会再因为节食情绪起伏,体重却是出道以来最轻的时候。”

我们叫她零负评女神,可有更多身心灵的矛盾,是她自己熬过来的。当年媒体暗讽她珠圆玉润,她伤心过勉强笑了,她伤害过自己的身体继而找到身体要的方式,因而成就了今日的大气。“我希望别人想起我,觉得我是个愿意成为自己的人。”

细读《大亨小传》:“我很庆幸,自己还跟 Gatsby 一样天真”


图片|来源

于是我们继续往前挣扎,像逆流中的扁舟,被浪头不断地向后推入过去(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大亨小传》

第二本书,林依晨说起费兹杰罗的《大亨小传》,分享这本书经常让她反思自己与所处世界的关系。“Gatsby 极力想掩盖过去,而他还是那个近乎天真的孩子,对爱情很执着,其实也有一点懦弱,但又有什么关系呢?他经历的一切,间接呈现了我们所处世界世俗的眼光。在追求的过程中,你问自己,你又必须牺牲掉什么?”

Gatsby 所处的世界已经光鲜亮丽,而他心系着那盏遥远的绿灯,相信那是他必须追逐的理想未来,未来里必须有 Daisy。我想或许演艺圈也是一样,每个来的人,都心系不同的目标,纸醉金迷的当下,还是会想一想那盏绿灯,跟自己为何而来。

“我很庆幸自己还跟 Gastby 一样天真,我想我又更冲一点。你说 Gatsby 勇敢还不勇敢呢,其实都有吧,至少做到对自己负责。”

阅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把自己深刻的情感投射到角色身上,因而可以抽离的剖析当下,先一步地看到并不远的以后,林依晨说“甚至也会有勇气,去走走角色没试过的那条路。”

同场加映:【欧巴讲书】重读《大亨小传》,想人生这场戏)

《断舍离》的道理,是人生需要放下,需要告别,需要再见,才能因而拥有更多。

《小王子》哲学:“越单纯的东西,反而越难实现”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只是多数的人都忘了。”——《小王子》

林依晨却记得了,记得自己走进大人丛林里头的小孩模样。林依晨形容自己像长不大的小孩,《小王子》是她钟爱的书,生活也如同小王子的星空迷航,让她不停诠释自己长大的模样。

林依晨说:“许多人问我,你怎么还这么像孩子呢,我就在想,那大人的定义是什么?是看见利益很聪明地拿吗?是背弃承诺吗?是选择不看又不听吗?是对情感的表达麻痹与冷漠吗?如果大人的定义总是贬义,那我愿意当个小孩。”

《小王子》笔下的大人总是怪得可笑,但又好像我们的日常生活。《小王子》像是成长路途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提醒我们不需要成为自己也不喜欢的大人。

“喜欢《小王子》的原因,是我觉得单纯的东西反而更难实现。但是你的坚持与执着,会成为人格特质里很珍贵的宝藏。”

在忙乱的演艺圈里,还有没有当孩子的权利?林依晨的小孩哲学,是提醒自己保有小孩的单纯,也不用“小孩”当作逃避责任的藉口。

同场加映:爱上一朵玫瑰的任性:小王子教我们的六个关系课题

实践《苏菲的世界》:“我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


图片|《追婚日记》剧照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再感到惊奇。”——《苏菲的世界》

最后一本书,林依晨选的是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书中透过苏菲与艾伯特的对话,从最刚开始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何来”展开深入浅出的哲学世界观。透过很小的眼睛,去观看很复杂的世界。

林依晨说,演员除了小说外,最需要的就是哲学书了。哲学是人的学问,讨论人的心灵状态,探究人与他人的关系,不只演员,每个人都该有这样一本书,让你知道你跟社会、世界、宇宙的关系是什么,让你不再只纠结在自己,帮助你看得更远。

推荐给你:【哲学家谈爱】什么样的爱才完整

书里曾提到:“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读来虽然感伤,却体现了人生存的当下时空,当有一天我们消失了,我们曾一起共度的美好时光,依然不会白费。我们在有限的时空里扎实活过,因而能留下永恒的感受。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这些年,你看着林依晨的演出,觉得她更超脱了,毁誉是身外之物,她踏实做好自己,不忘摸索世界,像《苏菲的世界》里那一句“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

这样的林依晨与她的五本书单,你怎么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