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巴黎恐怖攻击事件之后,Google 推出 Hangout 免费拨打法国电话服务,FB 推出 Mark Safe 与换头贴功能表示支持,Twiiter 上 #porteouverte 的 Hashtag 邀请暂时无家可归的法国人到陌生人家借住,这是灾难之下人性的温暖。或许你会想问,除了换头贴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听听作者简维萱的观点。

悲剧永远不欠舞台,世上的每一分钟都可以是伤心的主场。

推荐阅读:伊朗女孩给世界沈痛的一封信:我被强暴,却被判了死刑

在世界国家体系的分配下,法国巴黎的恐怖攻击,比起一直以来在发生战争的地方,更能博取网民(如我)的同情、主流媒体的即时报导、脸书的官方支持,甚至全地球都会联合起来关注你。

而那些在新疆的暴动,就轻描淡地被我等错过;昨日在黎巴嫩的伤亡,我也需难为情地承认并不晓得;或是更多的更多的、起自于难民之口的叙事,都只因为不断重复,而被渐日冷淡成一则苍白的新闻,或被简化为一遥不可及的中东地名。 

进一步地承认,对多数人(如我)而言,只有欧美国家遭遇的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而他人所遭遇的、来自于欧美的控制与恐怖,姑且都只能称之为不幸——或是加上更全称一点的补语——“那些不幸的战争”。 

而就算了解残忍正在发生,我也还是很难很难、为其中的任何一人做些什么。毕竟悲剧永远不欠舞台,世上的每一分钟都可以是伤心的主场,关注在很多地方都被欠着。 

在脸书转发的每则新闻,也可能只是想要弥补自己缺席的同情,以论证自己“好像有在关心”——但我还是想要一再重述,即使无能为力,“知道本身”却依然重要;即使关心的指涉,有巨大的认知偏颇,或是被祝福的人,有依世界权力版图而划定的阶序,即使如此,都不需要急着把“关注”这些事的必要性取消,而只是从认识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开始、一再地对准与校正补齐,拒绝把关心停在换张头贴为止。

推荐阅读:人人是媒体的时代,你的媒体原则是什么?

比如持续关注法国境内极右派,是否藉机行事偷渡民族主义的排外主张,或是欧盟待北非难民与伊斯兰移民的态度转变;并再次重整这次攻击事件的发生脉络,法国内穆斯林的困境与多元文化主义上的力有未殆,以及更进一步地理解国际版图上,帝国主义如何狭持反恐政治而再度扩编的武力部署。

即使无能为力,“知道本身”也依然重要;毕竟这将也涉及在未来,如果真有不幸,我们自己如何面对与处理不幸的态度。 

一如每一次的事件,都必须发展成累积论述的场域、与拓展视角的机会,藉此补上没来得及的关心。承认爱与关心确实有等差,但未必需要因此而放弃所有关注,让世界只剩下无差别的冷漠,而应该是在认识这层残酷的等差之后,继续去弥补不足的认识、把目光持续送给任何需要的地方。

延伸阅读:

【端传媒】独家专访:巴黎恐袭 穆斯林学者说“解决问题需要50年”

【苦劳网】我是查理:西方“反恐”的政治

【巷仔口社会学】看不见的恐怖攻击

【苦劳网】欧洲的自由主义与“穆斯林问题”

【关键评论网】伊斯兰国专题》IS:他们到底要什么?从地图一次看懂IS的崛起与终极目标

【芭乐人类学】言论自由与排外歧视的界线:从巴黎卡通画家屠杀事件谈回符号意识形态及族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