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7-11 单身广告,帮前女友去 ibon 买票的举动会引起大肆挞伐?有人说别傻了让你这样的女人根本不爱你,有人说这滥情的剧码称不上爱情。你怎么想?听听黄星桦与我们分享不一样的爱情想像,或许我们责怪个不停,只是因为我们对爱情的想像终究贫乏。

最近 7-11 推出一段广告,演一个男人帮他的前女友去 ibon 买票,前女友来找他拿票的时候,又跟他说:“再帮我男朋友买一张。”等“前女友”离去,站柜台的男店员问他:“干嘛不拒绝她?不是都分手了?”男人回答:“谁说分手了就不能帮她做事情?”

为什么有人要当“工具人”呢?

有人自愿当“工具人”,也有人看不起“工具人”,但其实两者的成因是一样的:异性恋男人贫乏的爱情想像。这其实也不能怪这些异男,因为我们从小被灌输的典范爱情,就是“专心致志追求女人”的过程,而“追求女人”就是要想尽办法“对女人好”;彷佛这里有一个积分版,只要你对女人好,累积够多了她就会答应交往。这套“爱情剧本”就好比恋爱养成游戏──女生问问题你要选出正确回答、要记住对方爱吃什么、要每天嘘寒问暖帮忙做事,解锁够多的成就之后,就可以破关。破关意味着什么呢?在普遍级游戏就是可以跟她交往;在十八禁游戏就是可以上床。

但,这只是出自以为是的爱情剧本。谁说只要“对女人好”,就是在追女人?又是谁说,女朋友要用“追”的?难道帮女人买100次 ibon,她就应该要跟你交往吗?这种贫乏的爱情想像,其实正是仇女心态和物化女性的成因之一。许多当了“工具人”却还是交不到女友的人,常感叹女人都在利用男人,为她做牛做马也没用,女人最后还是选择了高富帅。

这种“女人负欠于我”的逻辑,就是典型的仇女心态(且总要摆出一副自己很可怜的样子)。而那些顺利交到女友的男人,则往往以情场胜手的姿态,摆出自己的“解锁成就”(女友、正妹),并偶尔对那些交不到女友的“鲁蛇”表示怜悯。这种把女人当战利品的心态,也正是典型的物化。

推荐阅读:厌女,是男人“变成男人”的一种手段?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可以理解这则广告为什么会被一些平常最没有性别意识的男人批评为“缺乏性别意识”──因为这则广告直接挑战了异男想像中爱情游戏应该要有的样貌:想尽办法对女人好,以夺取女人的“交往权”或“交配权”,这样才算破关。然而广告里的男人显然不在乎破不破关,就只是要帮她做事而已,这样就够爽了。这对那些一辈子泡在贫乏剧本里却还卡关的男人来说,当然无法接受。就好像有人迷信了一辈子的宗教,有天看到教主说谎的证据,不但不会承认自己被骗,反而会对戳破谎言的人生气。

然而男人手上的剧本,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让我引用一段杨雅晴的话:“(追求者写的剧本)总是在投射,他只看得到他想看的,他只看得到他塑造出来的角色。我根本只是一个被他幻想出来的角色,那根本不是杨雅晴。我看不懂追求者到底在追谁,他在追的根本是一个影子不是我。我随便就能吓跑他们,最简单又最快的方式就是爆粗口。‘干’一个字就可以让那些自以为在追仙女的人跑光。”

你会喜欢:不自由的佳子公主:当个美丽傻瓜,是女人最好的出路?

这里的问题在于:女人在这套“爱情故事”里永远只是一个美丽的奖赏,得到之后可以把她娶回家或是搞上床。

这套剧本教导我们把女朋友当作一个努力的目标,而不是一个可以交流感情的对象。如果一个男生追女生追不到,我们会劝他更努力,每天帮她做早餐、送贵重礼品(结果反而害人家很困扰);但问题可能根本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他没有好好把对方当作一个有血有泪有屎有尿的正常人看待。

他不知道对待女人也可以像对待他的朋友一样,可以一起骂干,可以深夜一起讨论马习会。帮人家按一按 ibon 本来就算不了什么大事,人家拒绝你求欢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然而对“爱情故事”里专一致志的工具人来说,他没有别套剧本了,追求失败就是 game over,既然如此,干嘛还要帮前女友买票?

如果我是广告里那个男的,我就会跟店员说,你玩的是恋爱养成游戏,我玩的是别的游戏。这游戏也许叫“前女友的姊妹淘”,也许叫“替人作嫁才会爽的 M 男”。不是只有搞上床才叫解锁成就,玩腻了我自会退出,你就别再瞎操心了。


注:杨雅晴〈自婊人生:不给追〉全文,大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