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探讨过台湾社会下的厌女情结,今日透过作者 Kanghao 观察探讨同志圈里的厌女现象,为什么娘娘腔永远被骂?

最近看了上野千鹤子写的《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我就特别好奇台湾社会的厌女症。我想台湾女性几乎都可以体会“厌女症”是如何地发生在她们身上,但我不打算从台湾女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谈论另外一群人,来谈论“那个圈子”里的“厌女症”。

我要谈论的是台湾的男同志。为了这个主题,我观察并访谈了身边20几位男同志的社交生活,我发现在台湾主流男同志社群的价值观中,经常无意识地流露出“厌女”的思想。

讨论开始以前,我要先说明:“厌女”并不只是单纯的“讨厌女性”,厌女是一种集体状态,是一种社会不由自主贬抑女性、觉得女性(或是与阴性有关)就是弱者、不好的一种状态。

从男同志身上看见社会的厌女情结,我想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谈:(1)男同志圈外的厌女情结(2)男同志圈内的厌女情结。

为什么很娘等于不好?

非同志圈的人通常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男同志的倾向”?我身边的异性恋男人用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男同志的第一名指标都是“某人娘不娘”。如果某A男刚好是个“娘娘腔”,他就很难逃过会被认为是男同志的命运。

为什么呢?因为在异性恋的世界里,如果某A是个生理男性,就应该要有个“男人的样子”,才是个“正港男人”。也就是说,如果某A被认为是娘娘腔,他就失去了成为正港男人的机会。为了排除某些类似某A男这种“不合格”的男人,把他们看待成“同性恋”就是最简单直观的解释方式。按照异性恋男人的思考逻辑,阴阳调和中,一定要有人担任“阴”。否则,异性恋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去说明“为什么某A男那么娘?”。某A男那么娘,身为男人的存在意义,就是他是同性恋,才有可能阴阳调和。如果他是异性恋,阴阴调和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我好奇的是,怎么样叫做很娘?声音很细?心思细腻?爱穿女装?动作优雅?这些当然跟性别刻板印象有关,跟厌女情结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换个思考方向来表述,可能就可以发现很明显的厌女情结。

推荐阅读:给男人的一封性别讨论邀请函

例如:浏览各大平台的即时新闻,留言区底下总是有网友喜欢酸马英九,说马英九跟金溥聪是“特殊性关系”、娘炮治国、说他是台湾第一个女总统、呛他“马娘娘不意外”、把他的头像移花接木跟其他女明星的身体做成合成照片,这些事从来没有停止过。

为什么讨厌一个人,很多时候要将他“阴柔化”、“同性恋化”?为什么一个人的(执政)表现不好,骂他娘、将他“阴柔化”、“同性恋化”好像就非常合理,且不证自明?这种“烂”配上“娘”,而且还普遍被大众接受的价值观,其实背后就是这整个社会对“阴柔特质”的歧视,就是厌女情结。


图片来源

男同志的拒C文化

男同志圈内也共享着同一种厌女情结的逻辑。最明显的一个文化,叫做拒C文化。C是sissy(娘娘腔)一字的简称。

在智慧型手机仍然不发达的年代,很多男同志都是用交友网站在认识彼此,而交友网站的其中一项基本资料叫做CM指数,C代表的就是sissy,M则代表men,有1到7分,不可讳言地,很多男同志都是在靠CM指数在决定要不要“给心”(类似于 facebook 的 like功能),甚至进一步认识。

近年来,研究男同志文化的人都不会否认,智慧型手机的发明的确为男同志的生态带来极大的改变,尤其智慧型手机还有了定位系统,一眼就可以知道处于你身边的“圈内人”有谁。男同志交友的方式,变得跟以前非常不同,也越来越难以隐藏自己的身份。可是唯一隐藏不住的还是男同志圈内的拒C文化。很多人开门见山地在自己的档案页面中写明“拒C”。

推荐阅读:当男同志的女友20年,何式凝:我始终信仰纯粹的爱情


男同志最夯的交友软体之一(图片来源

有一次,我脸书上的男同志友人因为拒C言论,而被他人指责为歧视,他便这样替自己辩护:

“我不喜欢吃甜食,就算端到我桌上我也不会吃。但我本身并没有歧视甜食,而甜食也并没有错,所以在点菜时开宗明义就说了,我不吃甜食,难道错了吗?拒C在我看来也没这个问题吧?我不喜欢和C(sissy)的人相处(或交往),我没这么博爱,不行吗?我不能劝你不C,因为我何德何能改变你的本质,我们井水不犯河水,我想也是我对交友和平的最大让步了吧?”

阅毕,我只在底下留一段话:“原来人跟甜食是可以相比的呀!甜食有情绪吗?甜食会伤心吗?甜食会有觉得被排斥的港觉吗?难道是科学新发现,甜食有神经会痛会伤心吗?”虽然这是一段戏谑的话,但我确实点出了他的盲点。也就是说,人是有情绪、有感觉,他不喜欢吃甜的、拒甜食,甜食不会因此而伤心,可是有人却要因为很C就被排斥。人真的会感觉到自己被排斥,硬要把人跟甜食比拟,岂不是一件怪事?

不过,这个脸友他也说对了一件事情,在“个人”择偶条件的情境下,要拒C、拒胖、拒什么都无所谓,那是他个人的选择。说一句难听话,他的性器官、他的感情状态都不是公共财,任何人都无法质疑他有挑选“菜”的权利。

可是,我今天要带大家思考的是:当拒C成为一种集体现象、成为一种文化,“拒C”这两个字被放到人人皆可浏览的交友网站或交友软体,并且成为一种没人质疑它的宣称,我觉得这样就有歧视的嫌疑。因为,这种行为等于是在宣告,C是很多人讨厌的气质,进而对C的人产生排挤行为。

C之所以令他们讨厌,背后的潜台词大概都不离:

(1)“正常的男人”怎么可以那么C,可不可以men一点!

(2)我喜欢的是男人,不是一个那么C,像女人的男人

(3)这么多C的,不知道的人都以为男同志都很C。显而易见地,拒 C就是对“阴性的贬低”(对“阳刚的崇拜”)、拒C就是在说:“你不够__,所以你不合格”、拒C就是厌女情结的展现。

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百百款,每一个人都代表着不同种类的样貌,为什么当某些人拥有sissy的气质,就会成为被排斥的人,sissy又为什么会被当成一种污名?(推荐阅读特企:女人百百款:她们的力量

拆解性别刻板印象,诚实面对厌女情结

每一次,我指出男同志跟异性恋男人们的性别刻板印象,或厌女情结时,他们都会誓死否认到底,当然我也会不厌其烦地反覆论述。因为,我真的很希望台湾社会有一天可以不会再有叶永鋕事件。

十五年前,在屏东高树国中,有一个性别气质很阴柔的男孩,死在厕所里,他叫叶永鋕。叶永鋕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可信任的说法是,他因为“很娘”而被捉弄、欺负,他因为被霸凌,而不敢在下课的时候去上厕所,在上课时间去上厕所而跌倒撞到后脑勺,躺在血泊当中死亡。

我,也曾经是那个叶永鋕。只是我刚好比较乐观、比较幸运,但是我跟他一样害怕,跟他一样孤单,跟他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只因为我很娘,我就得被笑、被欺负、被霸凌。

所以,每一次,我看到有人可以大剌剌地说出“拒C”的时候,我的心都在淌血,我的脑袋跑出的都是那段可怕的回忆。因此,我更无法理解,有人把拒C跟拒绝甜食看作是同一件“那只是个人喜好”的事。拒C,就是血淋淋地歧视,它不仅只是个人喜好,而是一种“贬低阴性”的集体价值,而有人必须要为这种集体价值付出代价,这公平吗?污名,真的可能杀死一个人,你相信吗?


图片来源

时至今日,我已经不再对于那些骂我娘、拒C的人有太大的反应,我认为这就是一种集体状态了,我只是希望,藉由我的文章说出来,能够让这个社会能有多一点的反省、少一点的否认,我们才可以一起往下一个更美好的性别友善社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