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常看到“小情侣在捷运上热吻”的新闻标题,或是脸书肉搜行动。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样的举动是不合理的呢?小心!你是被自己的秩序框架住了!

“台湾情侣在路上太亲密是会被拍照的。”

“喔我知道了!你们不可以在公众场合表现出太快乐的样子。”欧洲朋友恍然大悟地说。对于路边亲热的情侣如此截然不同的反应,究竟是来自于文化的差异?还是我们被“秩序”制约了而不自觉呢?

前些日子看到朋友把情侣在捷运上热吻的照片 po 上 facebook,附上“是都不把其他人看在眼里吗?──觉得生气!”的评语,然后下面100多个赞。这让我联想到刚来欧洲时,对路上卿卿我我旁若无人的情侣也觉得有些碍眼。

但是时间久了才发觉,这是我在台湾被社会过度制约的结果。欧洲人对于在街上亲热的情侣觉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如果发生在台湾就会被指指点点,甚至 po 网肉搜。你可能会说“这是文化的不同嘛!”

没错,正是文化塑造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秩序”。

秩序是人造的,但是很难看出人造的痕迹。很多事情好像“本来”就是这,因为“大家”都这样想。

当我们把这套不知道从哪来的秩序变成跟大自然定律一样神圣不可逆,把想像中的“大家”都拉到跟我们同一国,我们好像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指责那些“不守秩序”的人。捷运上热吻的情侣,因为不顾他人观感、不尊重他人,所以应该被就地正法。但是说真的,他们妨碍到你的自由了吗?他们有针对你做出什么不尊重的举动吗?他们不可以在公众场合感到快乐吗?你是否想过,自己会觉得热吻的情侣碍眼,可能是因为自己被秩序“设计”了?

推荐给你:太阳花女王事件:四个猎女巫的圈套,你中了几个?

秩序设计的方式,,就是操纵事件发生的机率,并设下一些障碍,阻止所谓不正常的事情发生。现实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千百种,但是因为秩序的操作,某些事件发生的机率变高了。例如你不太可能把鞋子往桌上摆,因为这太“不正常”了。

操纵事件发生的机率,可以从环境与个人两个方面下手。环境的操作方面,透过把某些选择塑造成比较理性的选择,大幅提升了那件事情发生的机率;而个人被操作的结果,会使我们在面对无数动机时,较容易选择比较“正常”的那种。这一切都需要透过从小到大的文化训练养成,等这套秩序在我们的脑袋里设定完毕,变成我们深信不疑的“信仰”,我们便成为守护这套秩序的一员,负责传给下一代,或是团结起来指责那些“不守秩序”的人。

你会想知道:别用“秩序”打压我!偷窥癖与性少数的真实心声

秩序的塑造,建立在分化与强调差异之上。羞耻感的存在,就是防止人们忘记这些差异,我们会说公然热吻的情侣不知羞耻,因为他们和“我们”在公共场合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前面说过,秩序是人造的,因为文化就是人造的产物。文化常常把一套原本不存在的规则强加到某一个现实之上。以语言为例子,你现在正在用的东西叫做电脑,事实上你在用的这个东西跟电脑两个字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文化让你觉得电脑这两个字跟你正在使用的这个东西有关联。在英语世界,这个东西叫 computer,当然在全世界还有成千上百种音节可以表示你正在用的这个东西。因为语言就是你爱怎么叫就怎么叫,反正都是人类帮它命名的。世界上除了大自然法则,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的,就像语言一样,世界各国有各自的文化和秩序。

世界共通的语言:海外工作要懂!将心比心比语言更行得通

特定的文化会提倡特定的秩序,并且极尽丑化其他秩序之能事,因为这是文化的自我防御机制。我们所奉行的这套秩序,只是众多秩序版本的其中之一,我们不确定这个版本的秩序是不是比别的好,但是因为文化的压力,我们只好服从。当一个外来者以他的文化标准质疑我们所熟悉的秩序,会使我们感到浑身不舒服。

假如今天有一个老外整天在网路上抨击台湾文化,应该会被骂翻吧。就算外来者没有抨击我们的文化,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有时也会不小心映照出我们文化中不合理的地方,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说因为他们的文化比较次等,或是因为“他们”的要求不高,“我们”这种有品味的人跟他们不同。例如今天路边有一对热情拥吻的外国情侣,你可能会说,这是因为他们比较“开放”。在这句话的背后,隐隐约约藏着对外国文化贬低的意味。

文化与秩序塑造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们以为它们跟大自然一样,是牢不可破的定理,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种族和性别歧视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所有人认为,皮肤黑的人种就是“天生”比较次等,男女在生理构造上“天生”就是不同,我们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进行差别待遇,完全不用进行道德的思考,因为文化就是自然定律,道德思考远比这复杂得多。当我们没有机会去看看其他文化,或是对秩序的塑造过程茫然不觉,我们就容易成为被操作的对象。

唤醒心里的狮子:勇气做自己

在下次指责别人不守秩序前,请先思考你觉得他人不守秩序的真正原因、这个秩序准则又是从何而来?也许你就不会觉得在公众场合接吻的情侣那么刺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