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愈来愈近,各路候选人争奇斗艳花招乱出,不过我不禁想要问:投票日那天,选民到底如何做出最终决策。事实上我有点担心,因为Alexander Todorov的研究结论似乎也可以应用在台湾。

 

根据Artlful Choice部落格的作者,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候选人 Maria Konnikova 最近的一篇文章,2005年起,普林司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心理学研究者Todorov展开一连串的研究,涵盖世界各地许多次选举,并且得到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在许多选举中,选民的一票投得不是政策政绩或是政见,而是候选人的脸孔,如此而已。

 

 

面貌如何预测真实投票行为

 

在原始实验中,参与者观看许多分成一对对的黑白照片,这些是美国参议院跟众议院选举中的赢家跟输家,分别来自2000年、2002年、与2004年的选举。参与者必须针对每一对照片,在一瞥过后回答两个人中哪位比较能胜任。如果参与者认得候选人是谁(也就是知道除了脸孔之外更多关于这个人的讯息),那么这次的资料就会被舍弃。

 

结果令人极度讶异。仅仅瞥见了一秒钟,实验参与者选择后产生的“胜任评比”几乎预测了实际选举结果的70%。换句话说,一秒钟的抉择几乎等同于整个选战的结果。Todorov team立即发现这绝非巧合。

 

之后他的团队则进行了一连串的后续实验,发现这样的效果也出现在州长选举。即使参与者看照片脸孔的时间少于100毫秒,预测依旧有70%的精准度。事实上,当参与者被要求要慎重思考之后再下决定时,预测的准确度反而下降了。他们想得愈多,愈没有办法抓住那“难以捉摸的特质”,也就是那“显得能胜任的外貌”,在选民身上施加了魔法。同样的实验在芬兰、墨西哥、德国、以及澳洲重复进行,结果也大致相同。

 

我不知道你怎么看,但我觉得这样的结果印证了日常生活中许多运作方式,意味着我们仅仅靠着面貌作下可能是最重要的决定。可能,我们以为已经将其他面向、因素纳入了判断基础,但是我们以为的跟实际上显现出来的是两回事。这也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常发现的结果,那就是我们对于为何要做某件事,以及为何我们会用某种方式思考,并不清楚。

 

 

当我们的眼背弃我们

 

从演化的角度,我们如此快速从脸孔进行判断是有道理的。我们必须要在最短时间知道某人是敌还是友,是强还是弱,是信还是信不过,需要在任何事情(希望不是坏事)发生之前就迅速知道。但这种“快速反应”是否永远是好的呢?特别是在决定国家政治未来的时候?

 

在 Daniel Kahneman 的新书《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他写道“认知缓解”(cognitive ease)的感受让我们对自己的判断感觉良好,如果某种事物很轻易能被联想起,我们就比较容易相信他/她/它,或认为这建议是稳妥的。对脸孔下直觉判断是轻易的,而我们的大脑仅凭下腭形状作出的胜任判断可能让我们以为我们对某人很了解,了解到可以知道这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领袖,即使事实上完全不是如此。

 

如果这样的判断法是真实可信的,也就是说,如果有着坚挺下腭跟完美微笑的人真的就是够格也有能力当政治领袖,那我们就有许多新生意可做了,但证据并不存在。

 

所以呢?老实说,我也不知道。看脸投票,台湾人经验丰富,那个帅哥美女选拔不是这样?就算在政治选举上,只看外貌判断的人也不少。在总统选举投票上,我们大概不会有只认得脸孔而不认识候选人的问题(当然,“认识”有很多层次),不过在立委选举上,这样的快速判断就很可能决定结果,尤其是对那些没有钱买媒体广告、出动宣传车、以及在大街小巷插旗发送宣传单的陌生候选人脸孔;如果我们只凭着媒体印象,甚至是进投票亭之后才看脸做决定,就可能错过了真正优质的候选人,也浪费了一票。我就曾经因为长期住在外地,回到户籍地投票时完全不知道要投给谁而随便选个顺眼的就盖下去,虽然好像只是无关轻重的一票,但想起来还是蛮不好的。

 

 

作者:Portnoy Zheng

文章来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