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高年级实习生 The Intern 这部电影?是因为安海瑟薇的勇敢与脆弱劳勃迪尼洛的老派智慧又或者是它那么轻巧地戳中了女人心事?听听作者 Kanghao 以城市文化的切角,谈缙绅化与新创的风起云涌,也谈民主化的亲密关系与属于女人的选择。

《高年级实习生》是一部从头到尾,让我在心中直呼:“对!就是这样!”的电影。

安海瑟薇饰演的茱儿,是一间从经营网拍崛起的新创公司(startup)。全球化下的城市,走过了都市化与工业化,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智慧城市的年代。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上上网、滑滑手机,我们就默默地改变城市、改变我们的世界。

在科技飞快进步与资讯爆炸的年代,城市中的地景正在快速地被颠覆,当然我们的生活也因此被不断地拆解又重组。对我来说,茱儿与她的高年级实习生—班(劳勃狄尼洛饰演)就是在这种城市样态里的两个世代交锋。

推荐阅读:一个女儿,两间新创公司!张瑜珊:“做妈妈,也要做自己”

新创公司代表的是全球化的“汰选”与“重组”

对于学习城市文化的我来说,看到电影场景出现在纽约的布鲁克林街头,我的脑袋就开始转动关于布鲁克林的一切。

布鲁克林过去是工业区,有很多的工厂,它过去也被视为是治安不好、都市机能落后、不适合人居的区。二十世纪初的人们,都迫不及待逃离这个地方。可是到了1940年代,移居到纽约的人,开始跨越布鲁克林大桥,逃离纽约疯狂的租金,迁入布鲁克林,寻找一个比较容易生活的避风港。渐渐地,布鲁克林变成了一个自成一格的地方,是一个让纽约人逃离的地方、一个慢步调的小镇。

1970-1980年代开始,布鲁克林成为了最多创意人、媒体人、艺术家、设计师进驻的地方。但老一辈的布鲁克林人、工人阶级都搬走了、小工厂也关门了,或者因为租金过高而迁走。布鲁克林成为了文化菁英、文化消费者的社交中心、网络与创业的热点。

《高年级实习生》中的布鲁克林,就是城市换血的过程。用学术一点的话来说,就是缙绅化(Gentrification)。

缙绅化意味着高级化,意味着城市中的破败、老旧地区,经过建筑物的更新、街区的再生,都将焕然一新。但缙绅化也同时造成“阶级替代”,房价、租金上升,使得穷人再也买不起、租不起、更买不起,只好被迫离开。

在全球掀起的创业风潮,让我们看到新创公司展露头角,逐渐在全球化的竞争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新创公司在草创时期,就是必须要有低廉的房租做为支撑,而布鲁克林区就特别多像“华山”、“松菸”这种老旧工厂。茱儿的公司就在班的电话簿印刷工厂中“新生”。住在布鲁克林40年的班,也正是看着布鲁克林迈向缙绅化的见证者。

参与缙绅化的人,还有那些消费文化的时髦客,他们享受布鲁克林较为低廉的租金、仰慕布鲁克林的独特邻里风格,把旧工厂、褪色的招牌、阁楼建筑改装成艺廊、咖啡厅,甚至是电影里,摆满着一台又一台苹果电脑的新创公司,还有极简风办公室。他们创造出的新潮认同与文化消费,让布鲁克林改头换面。电影里没有告诉你的事情,叫做“排除”。

我们正在庆祝的创业浪潮,极有可能就是踩在城市的历史与阶级的尸体上前进。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都是菁英,宾州大学、西北大学毕业的商管人才、行销主管、广告副理、新创公司的创办人,而且都是白人。我们看不到任何一个劳工阶级的身影,也看不到任何一个黑人。这当然跟编剧设定的“人生胜利组的人生难题”有关,但这也多少跟布鲁克林现在所面临的城市状态有关,也就是说,在全球化的快速汰选下,地景与街区的“缙绅化”越来越剧烈。

不过也正是这种汰选,才让故事充满着张力⋯⋯

全球化的剧烈变动让女人获得机会

地景在颠覆,人们的生活也正在被拆解又重组。其中《高年级实习生》要传达的主轴就是性别平权。城市生活的不确定性,带给女性,特别是菁英女性有更多翻转性别权力关系的机会。很多影评认为,年轻世代的茱儿与上个世代的班,这两人的组合仍然是父权的再现,但我不这么认为。

身为一个八个月就窜红的新创公司创办人,关于公司的所有一切,小到连产品的包装,茱儿都亲力亲为,到生产线去跟员工沟通:“你要把这个产品,当成是顾客收到一个礼物那样对待”。

当她的公司越来越庞大,她面临了一个抉择,她要继续自己管理这个公司,还是聘任一个 CEO 来管理她的公司?她选择聘任CEO,而她面试了几位 CEO,几乎都因为职场的性别歧视被她淘汰。不过,她选择聘任 CEO,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的家庭。

同场加映:【女力领导专栏】卓越之前,需要忍受的是孤独

她的另一伴,放弃自己的高薪,成为专职奶爸,卷起袖子承担所有的家务劳动,支持她成为新创公司的新星。这样性别翻转的剧情,在好莱坞的电影已经稍嫌落于俗套(但是在台湾,台湾的男人还是很难做到。夫妻结婚生子后,放弃工作的通常还是女人)。另一个更加俗套的剧情是,茱儿跟所有的职业女性一样,有了工作,家庭、婚姻就会毁灭。

她坐稳了企业家的角色,换得的是另一伴的出轨。

她的亲密实习生班当然也发现她的另一伴竟然出轨了。基于守护家庭价值的班开始感到难受,数度想开口告诉茱儿这件事。在他们两个一起出差在饭店的那场戏,是我认为整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海安瑟薇演技最棒的一场戏。

茱儿早就发现自己的另一伴出轨的事实。那场戏,茱儿对于自己婚姻触礁显得手足无措,但在哭得泪眼汪汪的同时,茱儿不打算听信班的老派建言,她早就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化解她的婚姻危机。

翻转角色加映:日剧《昼颜》里的女性情欲:人妻出轨的情感出口​

班,身为一个生理男性,而且还是那个一切都很老派的男性,最后他想告诉茱儿,这个由她一手打造的新创公司才是她的生命,不需要为了婚姻的危机,聘任一个不了解自己公司的 CEO 来管理。女人的确不需要向婚姻、家庭低头,但是,编剧还要再告诉我们更多,亲密关系必须透过民主来维持。

民主化的亲密关系才是关键。

茱儿面对另一伴的出轨,她选择原谅。她运用智慧与协商的能力,企图让大家知道事业、个人成就与婚姻、家庭绝对不冲突。当然,茱儿所处的阶级、产业特性,还有她的菁英身份,才让她有比较多的资源与筹码去翻转性别结构。换作是一般女人,有什么条件可以去与男人协商、沟通呢?

不过,倒是许多台湾的观众对结局非常不满意。他们认为为什么一个女人必须要“容忍”一个男人的外遇与出轨,身为(成功的)女人实在无须忍受这样的烂男人。这种强调女性自主性的观点看起来很进步,可是却忽略了真实世界的性别结构,过度地站在女性的立场看事情。

推荐思考:“出轨别再谈谁对谁错”听情爱女王刘黎儿说爱谈性

我们要知道,翻转性别结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指责“父权”也无助于改善性别状况。我们应该要去理解,一个男人他是如何养成“他是一个男人”的?他是在什么样的价值观当中成长?为什么面对女人的成功,他们会有各种“自卑”的举动?唯有相互理解,从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层面去改变,才能一步步拆解性别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

同场加映:给男性的一封性别讨论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