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猫狗的寿命能再延长,若结扎这个选项永远在豢养中消失,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支配关系,是否将会因此改变?

在从前,预备进行共生模式的行为被称为“领养”。解说员亲切地对带着小孩的年轻夫妇说。

 “本机构的创始人是一位遗传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积极投入动物保育的运动者。在那个年代,所谓的家犬、家猫和现在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立体影像投射出 21 世纪人类家庭和宠物生活的样貌,黄金猎犬和小主人在阳光和煦的草原上奔跑、波斯猫优雅踱步在包浩斯风格的客厅里。 

“当时教授认为,犬猫因为人类的决定而失去繁衍后代的能力,造成犬猫演化的可能性大为降低,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

这样的行为在那个年代被称为“结扎”。影像写实地投射出了手术的过程,手术刀切割的特写、子宫、卵巢的摘除过程,宛如一页页医学院教科书。年轻夫妇的眉头皱了皱,低头瞥见小孩专注的神情,原本想说出口的字句也咽了下去。(推荐阅读:在 Google map 上靠近爸爸生前最后的样子

“教授开始研究犬猫和人类相处的学习能力与遗传演化的可能,他开始探访豢养宠物的家庭寻求受试者,向受试者解说他的实验计画,这些家庭成员在当时也有不同的名称,叫做‘饲主’。教授认为,那个时代长年与人类相处的犬猫,在有生之年中学到的一切如生活习惯、记忆、模仿行为,甚至辨识人类语言与表情等种种能力,都有机会透过遗传保留下来。

透过取得与人类相处多年健康犬猫的精卵细胞后,培育出更健康的下一代,再送往合格的受试者家庭与人类相处十五年,如此循环。自知寿命有限,无法在有生之年看到实验成果的教授,成立了本机构与基金会,想让这个计画永远延续,直至看见希望的那一天。”

立体投影画面里,教授四处奔走和各界学者会谈、举办演讲、向企业家寻求资助,画面停在教授领着研究团队站在初成立的机构研究室里的合影,淡出,淡入政府机关的场景,人群举牌包围,机构外抗争冲突剑拔弩张,音乐跟着紧凑不和谐。

同场加映:〈拔罐〉之后:记忆还是有一天会回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遭遇了很多阻碍,相信你们也能体会。人类惧怕犬猫的演化,他们没想到犬猫也有一天能使用双手操作工具、能懂人类的语言甚至用简单的发音和人类沟通。我们在人择行为上的跃进,更掀起道德批评的巨浪。这是一段黑暗且漫长的历史,一直到今天一切才得以改变。”

缩时摄影纪录了新机构的重建与明亮的形象配色,令人雀跃的欢欣大调管弦乐演奏着。

“希望透过这样简短的解说,可以让你们对本机构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并明白‘共生’所代表的意义不只是在你们家庭里加入一位新的成员而已。” 

双足直立的三花毛色猫解说员向眼前的黑猩猩家庭三人说着,尾巴不时左右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