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里,是否也有些未解开的结困扰着你?亲爱的你可以勇敢一点,让我们一起把心里的结解开!

大学时的好朋友 F 在选课前几天跟我说:‘唉!有堂课很好修耶,你要不要考虑修一下。’

我喝了一大口早餐店的大冰奶,然后说:“甚么课?”

‘亲职教育阿!’

“亲职教育?那是甚么东西啊?怎么听起来就很不有趣。”我挥挥手,试图拒绝他的强迫推销。

‘不会啦!就是教你如何当个好爸妈的课阿!’F 灿烂的笑。‘尤其是你,感觉更应该修一下。’再搭配一个贼贼的笑。

是的,“亲职教育 Parenting Education”就是协助父母等照顾者善尽照顾子女的教育过程。当老师在课堂中举一些爸妈常犯的小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例子时,我和 S 总是点头如捣蒜,无法再同意老师更多。过程充满欢乐,我们总是笑说:“真该让爸妈来上这堂课!”,但是在心里深处,好像有甚么被隐隐牵动着的感觉。史密斯任务中有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在结束的时候,会想到开始。”学期结束,我回到这堂课刚开始时,老师抛下的问题:

“撇除一些极端的特例,你认为天下有没有不是的父母?”

不撒娇的女儿

爸爸对我来说,是除了阿嬷之外另一个很全能的存在。我们家很特别的地方是你看不到父权的存在,但是在情感层面上,却都是无条件服从爸爸。一直以来(或是说从我有印象以来),我跟爸爸比起父女,更像父子、朋友般存在:会开玩笑,有时候很刚毅,并且充满理性。爸爸很风趣,却因为隔代教养的关系沿袭了日治时代男子的拘谨、不轻易表达情感。或多或少受到爸爸影响,我是个不会撒娇的女儿。

家是永远的避风港:长越大离家越远,十首催泪的想家歌单


(图片来源:来源

最喜欢的时光是和爸爸牵着手吃消夜的时候,因为那是属于我和爸爸的独处时光。以前是因为爸爸的手太大,而我们都会流手汗所以改成牵小指。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牵着爸爸的小指,因为粗糙的触感是安全感、因为这是专属我独特表达爱的方式。

相较于对妹妹的爱,爸爸对我的爱很隐晦,相处模式也差很多,让我总是急于表现以期获得更多关注和爱。有时,甚至还带了点赌气的想着:“你不跟我好,我也不要跟你好!”偷偷的,不知道甚么时候就开始在心里打了一个又一个的结。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某次我们去买咸酥鸡的路上,爸爸突然说:

“孩子,高 IQ 让你走的快,可是高 EQ 才能带你走的远。”

一种复杂的情绪蔓延:刚开始是生气,气爸爸的不懂我;接着是恐慌,因为当个优秀的乖女儿、不让他们失望一直是我表达爱的另一种方式,突然被驳回就好像掏空了我所有的资产一样让人害怕。最后是疑惑,所以一直以来将我们的关系怪罪在爸爸身上错了吗?一切都没有解答,我的自尊和骄傲不允许我犯错所以我选择充耳不闻,我还是在矛盾的感情泥沼里载浮载沉。

直到上了亲职教育,我找到自己的盲点:“一直以来,我都太专注于以‘我’为出发点思考。却忘记,感情是种双向的交流,在我觉得爸爸不懂我的同时,我真的懂爸爸吗?”

学习的路上,我们一样跌跌撞撞

亲职教育以 Thomas Gordon 的理论:“做为父母的虽然创造了生命,但现在该让孩子拥有它,让他自己决定如何渡过你们赋与他的生命。”做为出发点。因为永远没有理想的孩子,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要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辅助者而不是操控者。

你可以告诉孩子你的生命历练,但是不要因为害怕他跌倒就不让他去试。把疑虑放在心底,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给予“反正你一定会失败”这种负向期待,因为久而久之,这样子的想法会内化成孩子的人格。

爸妈的情绪很重要,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所以要以稳定的情绪与孩子理性沟通;“表达”分成四个层次,由疏到亲分别是:观察、思想、情感和需求,当我们向家人或朋友表达需求的时候,应该要记得这四个层次的表达:从事实根据出发,再动之以情,说之以理(礼)。

反映式倾听是互相了解的开始,学习以同理心感受对方的感受;最后是要懂得放手,让孩子飞、也让自己飞。

学习勇敢:你学着长大,爸妈学着放手 一生该为自己出走一次!

但在过程中,触动我的却是爸妈的想法。因为不只是告诉我们“如何当个好爸妈”,也是在诉说爸妈是“用甚么心情去当爸妈”。

我仍然必须诚实的说,这堂课有一半的时间我都觉得过于理所当然,爸妈本来就应该这样教小孩啊!可是转念一想,我们父母处在一个冲突的世代:他们的父母是权威式教育,可是轮到他们当父母时,全世界又在提倡开明、民主的教育方式。他们就像夹心饼干一样,无所适从。想和孩子当朋友,可是遇到冲突的时候,内心潜在的那个权威的父母又会不自觉地跑出来:“我们以前都不敢怎样怎样,你们现在为什么都怎样怎样”。这样子的父母,就会变成现在我们口中食古不化的“邪恶大人”。言语沟通都这样了,情感表达更不用说,一定更糟,尤其是爸爸。

其实在每个说出口的话背后,都还有另一句没有说出口的爱:“为什么要去反课纲?小孩子乖乖读书就好。”的背后其实还藏了一句:“亲爱的孩子,我舍不得看到你在那里静坐抗议、我不希望你被其他大人贴上标签。最重要的是,因为我爱你,所以不希望看到你受伤。”东方人总是含蓄,我们不习惯将真正的感受向另外一个人倾诉。没有人告诉他们要把话讲完,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也不曾把话说完。突然,好多画面浮在我的脑海,那些爸爸欲言又止的画面、那些爸爸眼神中闪烁着其他讯息的画面。

渐渐的,我好像可以理解我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有多困难。我是第一次当女儿,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家里的第一个小孩大概就像是实验室的白老鼠吧!从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尝试新的模式、不断修正。第二、第三个孩子很幸运,不需要面对这多的冲突,因为哥哥姐姐挡在前面先替你们革命过了。每次革命总想着是在为妹妹铺路,心里就会多一点力量。


(图片来源:来源

“做父母”是天赋本能和后天学习下的成果,没有人一出生就懂得当爸妈,当然也没有人一出生就是个好儿女。我们都在学习,学习了解自己、学习了解对方。爸爸的成长故事很辛苦,所以有了自己的家后总是希望给我们更多更多。他不说,不代表我们不需要知道;我对爸爸的爱也很多很多,但是我不说,他一定也不知道。因为理解,所以包容。之后,我努力地找到心里面的结,然后慢慢打开它们。

虽然还没完全解开,但是我会进步的,就像我知道爸爸也会一样。

开口说爱:最简单也最困难的告白

感情像水一样,是双向的流动。直到22岁这年,我才真正开始学习“当女儿”。我开始跟爸爸说爱,虽然是用 line 的语音讯息功能,但我已经跨出我那一步,那你呢?今年父亲节,虽然是台风天,也不可以偷懒喔!跟爸爸说声:“把拔,我爱你!”吧!


(图片来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