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旅美的编舞家,在城市的移动间寻找身体的定位,在家庭与事业间找到快乐的平衡,寻为初心的心之所向。

林向秀x女人迷讲座:穿梭两地的舞蹈生命旅程
时间:7/11(六)19:30
撰文|林立雄

舞蹈人用舞蹈来记录生命历程,用舞步走出自己的人生旅途。林向秀用纪录影片《有人只在快乐的时候跳舞》,向台下的讲座观众说明自己的背景。“我从四岁就开始跳舞了。”林向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毫不犹豫。不过单亲,家境又不那么富裕的她,想要做这件事并不是这么容易。然而,带她走进舞蹈的贵人就在身边,她的婶婶张秀如。“我的婶婶就是一名舞者,所以我都是到她的舞蹈教室学舞,她也不跟我收任何学费。”林向秀说着,心中对于当初领着她长大的婶婶心中总是感念。

从四岁习舞一直到国立艺专(现已更名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林向秀都是以芭蕾舞为主,直到专四那年,接触到国外舞者带来荷西.李蒙(José Limón)舞蹈技巧,她才发现舞蹈世界并非只有芭蕾舞。对李蒙舞蹈技巧深深着迷的她,甚至背着母亲偷偷申请了美国的学校,毅然决然赴美求学。到了美国之后,林向秀极尽所能的寻找任何后援管道,从借住学长姐的家,一直找到老师,甚至还跑到 UCLA 的老师家,才得以完成求学过程。“我当时真的是非常厚脸皮。”她大笑。


林向秀的求学时期/林向秀 提供

分享完她的学舞之路,林向秀播放了她的舞作片段《金婚纪念日》,影片中男女舞者拉扯,也勾出编舞家对未知的探索,带出了她早年作品中所关注的问题:两性关系。在席间她谈到这个创作的时机点,当时正是她面对走入婚姻、前往美国等选择的一条分岔路口。

延伸阅读:不管你之前是谁!纽约,让人学会“归零”的城市

“你们猜猜照片中这红色的是什么东西?”林向秀指着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她躺在一块红布上,交错的光影照映在她的身上。


《月光》剧照/林向秀 提供

“是血!”有位观众回答。林向秀说,“这是红毯。对我来说,的确有这样的意义,是束缚,也是风帆,是血,也像是女人的子宫。”她藉由《月光》这个作品引导观众们,走进她,一位女人,一位舞者,一位妈妈,林向秀的生命故事。接下来每一个创作的分享,都像是林向秀不同的人生阶段的呈现。早期的作品从两性角度出发,谈婚姻,谈相处,也谈女性在东方社会的压抑与束缚;而当林向秀选择举家赴美生活后,她的作品又走出了新的风格。

旅美期间面临的文化冲突,及陌生环境的挑战,对心思细腻的林向秀产生十分巨大的冲击,也点滴地影响了创作的念头。2005年在两厅院新点子舞展发表的《混东西》,2007年更把《牡丹亭》的杜丽娘和芭比娃娃放在作品当中,为了呈现文化的有趣与冲突感。“我觉得我到了西方,看见别人一直对我们的文化很欣赏,我就在想,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质到底是什么?”她对社会的关怀不只在此,还有像是反战意识的《碎玻璃》,这些亦是荷西.李蒙以人为出发点的概念对林向秀的影响,给她的创作养份。


《混东西》2007年版/林向秀 提供

“我没有一生都很闪耀啊!”顺着观众的提问,林向秀笑着回答。开朗乐观的她,也在讲座上分享了她曾遭遇过的挫折,她的身体与舞蹈生涯,以及她的家庭生活。生了孩子的她,因为孩子在台湾的不适应,毅然决然地又将孩子带回美国。然而到了美国,她的丈夫又因为工作的关系被调派到大陆去,她必须一个人肩负起舞者、编舞家,又必须肩负起母亲的责任;虽然独自在美国担负了多重角色,但谈及丈夫对她舞蹈事业的支持,林向秀仍开心地笑了。【沙龙直击】光的另一边,并不一定是黑暗:无所畏惧的追求梦想!

荐你看:

“有些时候我不能带小孩的时候,我会厚着脸皮把他们拜托给我的邻居。”她大笑。不过,她也说自己真的非常的幸运,在人生的路途中,总是能够遇见帮助自己的人,像是四岁时,像是刚到美国时,“如果没有这些帮助我的人,我大概没有办法走得这么顺利吧。”


林向秀家庭照/林向秀提供

讲座过程中,林向秀坦言,社会的期待和自己的抉择总是冲突又矛盾,“我的人生中,也曾有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但她笑着,用着微微颤抖的声音说,“我的疗愈法就是不断的创作。”她用创作写日记、说出自己的故事,记录着她所走过的每一天、每一步。

“世界上永远不会变的事,其实就是改变。”林向秀说着,“或许我真的就是傻人有傻福,不过我就是想做什么,我就到哪里去。”想尽办法要做的事,她就努力去做。林向秀说到关于台北艺术节的邀请,又笑着问听众:“你知道我现在几岁吗?”活泼的她,在观众回答完答案后,也大方的向大家透露自己的年纪。“能够在舞台上的年龄其实是有限的,所以我就一直希望能够回到台湾。”

延伸阅读:爱的接力练习!听香港舞者谈女人的身体与爱


林向秀的疗愈法就是不断的创作/林向秀 提供

林向秀用创作记录她所走过的路。她说,在她创作时并没有想很多,但回头一看才发现,那些日子和经历都浅浅地刻画在她“没有很闪耀”的人生旅途,不过,那些“不闪耀”的部分,正成为那些作品中营造出的幽微、纤细的风景。“你们不需要看懂舞蹈,你们只需要去感受就好了。”想要了解她,除了听她说之外,更要好好进剧场感受,经历丰富的她,站在舞台上,对台湾的观众诉说属于她的《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