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杂志邀请到段慧琳分享,“睡外面”的露营体验,当微小的自己被放进最宽广的大地,带给她的人生冲击!

段慧琳 Windy.时间多半花在旅行上,尤爱行走于小村小镇。金钱多半花在摄影上,拥有相机 20 余台。喜欢在路边搭帐篷胜过入住大饭店,喜欢逛菜市场和红灯区胜过观光景点。常以“目的地未知”的方式旅行,班机飞向哪,就往哪去。

野营的魔力,就是当身体躺卧舒展在帐篷薄薄的布面上,所有的知觉感官都变得敏感,以便感受枝微末节的美好。那是用最轻微的自己,去感受这块土地的细节和温度。

身边的“露友”们喜欢昵称露营为“睡外面”,然而我的初始,不仅仅是睡外面而已,更甚者,是“睡路边”。那是民国100 年万人泳渡日月潭的盛会,人山人海,周边旅馆、民宿全无虚席,同行友人豪气的翻出一顶旧帐棚:“到了那边再找吧!真的无旅馆可住,就去湖边扎营好了。”但万人齐聚,怎可小觑?结果是连营地也比肩接踵一位难求。朋友更豪气了:“那就在路边,我们停车格里头扎营吧。”

于是,我的露营第一次,便在台 21 线上,方正的白格线里,平坦的柏油路上。夜里,嘈杂的人声都静下来,我们在圆顶小世界中交换心头话,彼此的声音异常清晰。更晚一些,从帐篷里探出头来看星星,晚风柔柔地飘绕在耳际。到了白天,车子开始往来,地面微微震动着,远而近而远的轮轴声音非常立体,充当了闹铃。我们起床,开始烹煮泡面加一把小白菜作为早餐,经过的人、车都饶富兴味的转头打量,我捞起一筷子面条,忽然觉得很热血。

推荐阅读:改装校车热血上路的冒险

便这样,和“睡外面”这件事解下不解之缘了。

我没有花大钱添购高档配备,买了一顶简单双人帐,始终就与它相依。有时在豪华露营团中,众多炊事帐、视听帐、客厅帐大举出动,我的小帐蓬会显得格外阳春,但我乐在其中。既然是要享受天地,就让一切尽量简单,自然许我们一份徜徉,我能回报的,也只有不给自然太多负担。

除了专门的露营场地,我更爱探索一些非正式的地点: 温泉区、沙滩、海岸、小学、派出所,各自有独到的氛围和特色。次次仔细品味,逐渐发现每一片营地的土壤质地都不同,软有松软、也有扎实的软,有小沙粒型的搔痒,也有草皮式的搔痒。泥土的味道亦不同,有的带着雨的濡湿气息,有的混杂着淡薄的青草香,有的则融了海风咸。

同场加映:走进挪威的森林,寻找逝去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