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作者海苔熊说:“当发现爱一个人爱到自己都不见了,你要问自己,是太爱对方,还是只是害怕不再被爱?”

还几记得多年前硕士论文口试的最后,我曾这么说:“或许在关系里面,你终将要学会从‘我’走向‘我们’,正因为关系不是一个人的,你的苦乐伤悲也牵动着对方的欢笑眼泪,有时想想对方,也是为这段关系,多分担一些重量。”

推荐阅读:爸爸给儿子的婚姻箴言:结婚,不只是为了你一个人

我那时一直以为我讲得好棒棒,没想到我的口委,彰师大婚姻与家族治疗研究所所长赵淑珠教授笑了笑,吐了嘈(印象中大约内容是这样):“是阿,关系里面的‘我们’固然重要,但当你逐渐走入婚姻,就会发现太多的‘我们’也不行。所谓婚姻,就是在‘我们’里面,看见‘我’,也看见自己。”其实真的要说的话,我的论文结果的确如赵老师说的一样[1]。

我们透过三个研究发现,当恋爱初始的时候,这时候多想到一点我们、多为彼此体贴一点,的确对关系是有帮助的;但在两个人的关系变更深刻、在一起更久、甚至结婚之后,这个效果就消失了。这意味着,一段好的关系,并不是眼中只有彼此而已,而是也能够有一些自己的空间,有一些坚强的自己。

爱的旅途很长,当你过度的把自己依赖在对方身上,就会失去自己原先最真实的模样。而这真实的自己,本来是你最美好的部份,本不该因为爱情而消失殆尽。所以,如果当你爱一个人爱到自己都不见了,或许该停下来好好想想,你究竟是太过爱他,还是对于失去所爱太过害怕

推荐阅读:爱情的伟大,即使害怕还是硬着头皮去爱

一段关系牵涉到两个人的自我认同(self-identity),自我被对方全部吃光光的爱,到头来只会被委屈所填满[2]。

说起来容易,但“我”和“我们”之间的拉扯,几乎是天天发生的剧码。他关心你的身体是出于好意,但唠叨太过就会被认为是管太多;你偶尔想一个人好好在家发懒,他却觉得你不够在乎他所以放假都不陪他;已经忙了一个星期你希望假日能睡晚一点,他却一大早就打来说要开车来载你去玩;有时他想要亲近,你想要空间,也有时你需要依赖,他却忙着和公司同事传 line……。

每天每天,我们都在面临亲密与自主的抉择,依赖与独立的沟通,就像我的师公 Harry Reis 所说:“所有亲密关系的问题,其实都是亲密与独立间的问题。当我们能够好好平衡这两者,好好的讨论这些期待间的落差,很多关系间的困境就会自然消解。”[3]。

问题是,如何平衡这两者?师公 Reis 的解方是:回应性(Responsiveness)。

“爱的相对不是恨,而是漠然。”我们都听过这句中肯的话,只是我们很少仔细去思考它真正的意义。我们当然可能因为彼此的需求不同,而产生亲密与自主的拉扯,但在这样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给予彼此回应,而不是一味的逃避,至少就能够开启一个对话的空间。

当伴侣真正了解(got the facts right)、真实的感受到自己的需求(a sense of authenticity)[4]、接纳自己[5]、觉得对方是真的关心自己的安好,这样的一种被在乎,就能在这难解的平衡上,增添一点温度。

因为爱情,就是在“我”和“我们”之间,找到一个更美的平衡点。

同场加映:情话连篇摄影集:爱不是凝望,而是看向同个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