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欧巴马推动贸易促进授权法案终经参议院通过;爱尔兰同志公投过关;李克强拉美行造访巴西以及哥伦比亚。

  • 北美

Sight of the week:美国总统欧巴马推动贸易促进授权法案终经参议院通过

纽约时报中文网(2015-05-22)─赋予总统贸易促进权的法案,将使得欧巴马推动 TPP 的成功机会大增,然而民主党内排斥声浪大,在该法案看似将要失败之际,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为了说服足够民主党议员支持法案而策动一场交易。麦康奈尔同意在美国进出口银行的许可于6月30日到期之前,进行延期问题相关表决,并向来自俄亥俄州的参议员承诺,启动以扶持陷入困境的钢铁行业为目的之修正案之表决。据此,最终贸易促进权法案争取到62名参议员支持,恰好超过恐使议案持续拖延的60票门槛。

美国之音译(2015-05-23)─5月22日,被称为“Fast-track trade bill”的贸易促进法案在参议院经62-37的票数比通过,并且是在总统所属的民主党部分议员强烈反弹之情势下。对此,欧巴马表示,本法案对中产阶级的就业机会大增,亦有助全球经济下美国的经济成长,并且将美国制的产品销往全球。实际上,本法案将允许总统提出贸易协议,国会得拒绝或是批准,但无法更动,此表示欧巴马任内欲推动的TPP通过可能性之增加。有反对者表示,90年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通过便酿成巨幅的失业上升及国内的不公平,对现今法案的通过带来警示。

联合新闻网(2015-05-24)─对美国是否能够通过跨太平洋夥伴协定(TPP)的贸易促进授权法案(TPA),于22日在参议院通过后,下个月即将交付众议院进行审议。总统欧巴马试图以民主党立场所支持在 TPP 中列入反货币操纵条款相关议题,作为在众议院再下一城的筹码。扩大总统权限的“快速通关”授权案过关,是欧巴马的一大胜利。然而,虽此议案获48位共和党议员支持,欧巴马所属的民主党却只有14人投赞成票,未来仍多所变数。

洞见 言而总之:希拉蕊参选总统的消息日增之际,也就是任期不到一年的美国总统欧巴马其时代的落幕前夕,身为世界强权总统留下历史定位的野望恐远非我国马总统所能及。继中国推动亚投行、积极在南海宣示主权,欧巴马同时不断向日本挥手,并且加速推行延宕多年的TPP。然而,TPP不仅苦于成员国间谈判的窒碍,国内的反弹声浪亦不绝于耳,赋予总统较大权限的贸易促进法案成为一条生路。不顾民主党党内同志不少反对贸易或是TPP的势力,支持本法案的各方人士奔走之下,决定从参议院起审议,进而通过即将交付众议院。众议院考验将如何激烈尚未可知,参议院中民主党籍议员的反对下勉强惊险通过,显然为一警讯。看似为推动TPP而一意孤行的欧巴马能够在短暂的胜利后,将民主党以及美国人民领向何处,仍有待持续关注。

  • 拉丁美洲

Sight of the week:李克强拉美行造访巴西以及哥伦比亚

图片说明:中国总理李克强与哥伦比亚总统参访该国总统府

BBC中文网(2015-05-22)-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1日下午抵达拉美四国访问中的第二站哥伦比亚,这是中国总理30年来首次到访。李克强说这次出访除巩固传统友谊外还推动经贸转型,提升中拉合作新层次。李克强提出中国与拉美产能合作3乘3新模式,在企业、社会、政府三方良性互动下拓宽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与拉美国家共建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此次到访推动的最大的项目,是造价约100亿美元横贯南美大陆的铁路,衔接巴西大西洋岸东北部地区与秘鲁太平洋岸伊洛港 Puerto Ilo。李克强将在结束对哥伦比亚访问后继续对第三站秘鲁的访问,他的南美四国行将在访问智利后结束。

纽约时报(2015-05-20)-周二,中国官员向处境艰难的巴西总统伸出援手,针对该国宣布了总计数百亿美元的各种投资计画和贷款,其中包括对一个有争议的铁路项目的投资。该铁路将穿过亚马孙雨林,直抵太平洋。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巴西期间宣布相关协议时,该国总统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正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点,疲于应对经济不景气、紧缩措施和一起巨大的贿赂丑闻。对部分外国公司来说,贿赂丑闻突显出的感觉是,在巴西投资是一个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事情。但中国的银行和公司,似乎依然持乐观态度,愿意通过能源、银行和农业等领域的新协议来扩大自己对巴西的投入。

美国之音(2015-05-20)-中国总理李克强与巴西总统罗塞夫星期二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签署一系列协议,其中一项是两国开始进行一条链接巴西和秘鲁、横贯南美大陆的铁路线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其他协议则涉及能源、采矿、航空和巴西基础建设,总价值达数百亿美元。这是李克强作为总理第一次访问拉丁美洲。李克强与罗塞夫总统签署的协议中包括中国从巴西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喷气式客机,以及中国取消对巴西牛肉的进口禁令。罗塞夫总统表示,巴西中国两国签署的这些协议总价值为530亿美元。

洞见 言而总之:

中国总理此行带着银弹直攻素有美国后院之称的拉丁美洲,并在各国都签署了许多采购项目,明着暗着都无非是扩大中国在此的影响力。从各种采购及开发合作协议,以及争取各国支持中国在国际组织上发言权等,都可看出中国非常积极的在争取开发中国家的支持,尤其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改革等项目最为重要,中国亟欲降低美国在这些国际金融组织的影响力以及扩大自己及盟友的发言权。而此时与各国签署合作开发协议,除了着眼于未来的投资报酬效益外,更可藉此掐住这些新兴开发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尤以巴西一条穿越亚马逊森林直达太平洋的铁路引起各国关注,这条铁路的兴建构想历史已经许久,但由于途经险恶的亚马逊森林而迟迟无法动工。这条铁路开通后对于南美内陆货物直通港口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不可小觑,反对派人士指称当地的环保及生态问题根本不适合做这种建设;但另一方面这条铁路却可为当今为贫困及与预算左支右绌的巴西政府在未来获得可观的利益,加上中国愿意协助投资开发更使得政府的预算支出少了许多。除此之外还有包括尼加拉瓜运河等,都是当地多国经济命脉上重要的大型投资开发案。中国亟欲在此地获得更多的影响力,会不会使美国对此地更加重视?都是各国未来关注的焦点。

  • 北非中东

Sight of the week:IS占领伊拉克关键城市拉马迪

图片说明:逃离拉马迪的伊拉克难民

纽约时报中文网(2015-05-18)-剩余的伊拉克安全部队于周日撤离省会城市拉马迪,这里已完全处于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掌控之中,尽管最近几周美国加大了空袭力度,希望保住这座城市,但拉马迪还是落入了伊斯兰国手中。这是该极端组织今年所取得的最大胜利。拉马迪的失陷还突显了伊拉克政府失败的策略——它上个月宣布要发起新的攻势来夺回安巴尔省。安巴尔省位于伊拉克西部,是一片广袤的荒漠地区,拉马迪为其省会。

BBC中文网(2015-05-18)-官员说,“伊斯兰国”已经几乎全面控制了伊拉克战略重镇拉马迪,拉马迪是伊拉克最大的省份安巴尔省首府,位于巴格达以西70英里(112公里),过去几个月,伊斯兰国一直在发动攻势,试图攻克拉马迪,自从周六攻入市中心后,“伊斯兰国”继续其军事行动,与政府军交火,有报道称,政府军和警察慌乱撤退,还有部分军队曾被困在指挥中心,顽强抵抗。不过,“伊斯兰国”已经宣布大获全胜,安巴尔省长办公室内消息人士也告诉 BBC,拉马迪现在全面由“伊斯兰国”控制,政府军已经撤退。丧失拉马迪是伊拉克政府遭受的一大挫败,安巴尔省地域广大,从巴格达以西一直到叙利亚边界,并且拥有连接伊拉克和叙利亚、约旦的重要公路,“伊斯兰国”据报已经控制安巴尔一半以上的地区。

中央社(2015-05-18)-伊拉克政府部队今天急着从他们在拉马迪(Ramadi)的最后基地撤退,这等于把这个伊拉克最大省分安巴省(Anbar)省城的控制权整个拱手让给圣战士组织伊斯兰国(IS),官员说,自伊斯兰国于14日晚在拉马迪内部发动新攻势以来,估计有500名平民和安全部队丧命;这名官员警告,被留下来的人有遭屠杀的危险。伊拉克西部安巴省省长的顾问兼发言人海穆尔(Muhannad Haimour)说:“安巴省作战指挥部已经沦陷。”

洞见 言而总之:

当美国政府大张旗鼓庆祝在叙利亚击毙一名伊斯兰国资深领袖,并将它当成伊斯兰国暮气沉沉未来的开场时,本周拉马迪的沦陷正是在美国的脸上打了狠狠的一巴掌,拉马迪,地处向西通往叙利亚与约旦的战略要冲,鄂图曼帝国时期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目前是伊拉克安巴尔省省会,更重要的是此城距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车程只有一小时,说伊斯兰国已经兵临城下可说是一点都不夸张,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推进再次证明,如果没有一支高效的伊拉克部队在地面打击伊斯兰国的武装分子,单靠美国的空中力量并不能帮巴格达的政府守住地盘,也无法驱逐激进分子。同时,目前的伊拉克政府军必须依赖什叶派民兵和伊朗的帮助才能在夺回拉马迪的战争中站上上风,这不仅使美国陷入了必须要跟伊朗联军比肩作战的窘境,更证明虽然拥有美国空中武力的支援与美国军事顾问助阵,美军协训的伊拉克政府军仍然战力不足。

延伸阅读:五分钟洞见世界:美军在叙利亚击毙 ISIS 中层首脑

  • 非洲


图片说明:“和平与发展联盟”主席菲鲁兹(Zedi Feruzi)的保镖

Sight of the week: 蒲隆地政局动荡 反对党领袖遭暗杀

中央广播电台(2015-05-24)-蒲隆地规模较小的反对党“和平与发展联盟”主席菲鲁兹(Zedi Feruzi),23日晚间在警方保护下,仍然遭人射杀身亡。菲鲁兹23日晚间是在他于首都布松布拉(Bujumbura)的恩加加拉区(Ngagara distric)的住家附近,遭人谋杀。蒲隆地反对派今天(24日)表示,在反对党“和平与发展联盟”(UPD-Zigamibanga)的领袖23日遭人射杀身亡后,决定暂停与政府之间的对话。

国际日报(2015-05-23)-古特雷斯当天发表公报,对大量蒲隆地难民流离失所感到痛心,对蒲隆地邻国对难民的安置表示感谢,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援相关人道主义援助计画。联合国难民署等机构已提出一项区域性的援助计画,共需援助资金2亿多美元。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今年4月初以来,已有近10万名蒲隆地人逃离家园,逃往卢安达、坦尚尼亚和刚果等邻国。

中央社(2015-05-22)-外交部今天表示,当前蒲隆地政局仍动荡不安,政治歧见及种族间矛盾可能引爆进一步冲突,外交部维持“橙色”旅游警示灯号,提醒国人高度小心,并避免非必要旅行。

洞见 言而总之:

蒲隆地的政治纷争起源自一个民主政治轮替的承诺。2005年,蒲隆地内战结束前夕,当时的总统“恩库伦齐萨”表明自己只会担任两任总统,作为民主政治的要素,政党轮替是避免腐败与专擅的重要阶段,政治学者进而提出“双翻转”(two turnover test),认为民主政治透过两次政党轮替后的双翻转能进而达成“民主巩固”(Democracy Consolidation)。

如今,恩库伦齐萨已经表明将会继续竞选下任总统。根据蒲隆地的宪法解释,由于恩库伦齐萨当时担任总统,是透过议会选举,故该举并无违法之虞。

然而,蒲隆地的反对党与民众显然并不认同现任总统持续掌权的趋势。今年5月中旬,蒲隆地军方发动政变,该政变以失败收场,蒲隆地随即陷入了高度紧张的局面。如今,蒲隆地反对派领袖又遭暗杀,显然蒲隆地的政治和谐,与民主化进程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 欧洲


图片说明:爱尔兰举办公投决定同志婚姻法案

Sight of the week:爱尔兰同志公投过关

风传媒(2015-05-22)-爱尔兰将于22日举行修宪公投,决定是否扩大同性伴侣的法律保障,于宪法中增添同性婚姻合法性的条文。自2010年起,爱尔兰赋予同性伴侣民事结合的权利。民事伴侣于财产、税务、福利与退休金等层面与婚配伴侣享有相同或类似的权益,但在领养及监护关系上仍与异性伴侣有所所落差。民事伴侣与婚姻关系最关键的不同在于,后者是受到宪法保障的。也就是说,如果民事法律被废除,民事伴侣关系也随之终止,但宪法只在人民公投否决时才会受到动摇。若公投通过,将不会再赋予新的民事伴侣关系。现存的民事伴侣将继续享有既有的权益,除非他们/她们决定结婚,届时民事伴侣关系将由婚姻关系取代。

新头壳(2015-05-24)-同志权益更进一步!爱尔兰官方数据23日显示,当地民众在22日的公投中,有6成以上都支持赞成同性婚姻合法化,让爱尔兰成为全球首例以公投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国家。都柏林大主教马丁(Diarmuid Martin)认为,爱尔兰的教会需要重新与年轻人连结,不能再以否认现实的方式来面对,而是要重新检视实际情况。他表示,可以体会公投当天同志们的感受,认为这是丰富他们生活方式的方法,这是一场社会革命。不过,在投票时,他则是投了反对票。

洞见 言而总之:

爱尔兰规定修宪只能透过公投来实现。而这次透过公投之后,同性之间将可以被赋予婚姻关系,不但可以被视为一个家庭,并且可以受到宪法的保障。23日的投票结果显示,在一个高达八成以上民众均为天主教徒的国家中,有超过六成的民众支持同性婚姻。就像是

爱尔兰天主教领袖马丁(Diarmuid Martin)以及人权人士塔切尔(Peter Tatchell)所言的,这次的公投结果就是一场“社会革命”(social revolution)。过去传统的天主教文化已经在爱尔兰产生质变,对于新世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更重视婚姻人权的平等并且利用手中的选票告诉大家他们的选择。

推荐你看:感动上万人的同志故事:当婚姻将他们拒于门外...

  • 亚洲


图片说明:5/23被救上岸的罗兴亚难民在印尼岸边接受安检

Sight of the week:东南亚各国外长聚集讨论有关缅甸难民收留一事

BBC 中文网(2015-05-20)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外长星期三(5月20日)在吉隆坡召开紧急会议,磋商解决东南亚船民危机的办法。为了躲避迫害和贫穷,成千上万来自缅甸的罗兴亚穆斯林和孟加拉难民乘船逃离当地,不少人已在海上漂流几个星期。印尼外长在出席紧急磋商前表示,移民问题“并非是一两个国家的问题”,移民问题在其它地方也有发生,这实际上是一个国际问题。联合国难民署发表声明说,需要对目前的难民危机局势做出“全面的地区性应对”,呼吁有关的东南亚三国对漂流在海上的难民展开搜救行动,并对制定评估难民申请的程序。

美国之音(2015-05-20)缅甸表示,愿意帮助在海上漂流的成千上万移民和人口走私活动的受害者。此前缅甸因其在东南亚船民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招致国际间的批评。缅甸外交部星期三发表声明说,缅甸对船民们的苦难和生命危险深感关切。大部分船民是缅甸和孟加拉国的罗兴亚人。缅甸外交部的声明说:“缅甸已经准备为所有在海上受苦受难的人提供人道援助。”声明还说,缅甸当局正在采取措施,防止人口走私和非法移民活动,包括空军和海军进行定期巡逻。船民危机从本月早些时候开始,当时泰国干扰了长期以来针对罗兴亚人的人口走私网络运作。人口走私者逃走,听任成千上万船民在海上漂流。

路透社(2015-05-20)马来西亚和印尼周三表示将会为漂泊在其海域附近的7,000名移民提供临时性栖身之所,但明确表示不会接纳更多。已有逾3,000名“海上移民”在马来西亚和印尼上岸,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三国都奉行“邻避”政策,将靠近本国海岸的运载移民的渔船推走。这些移民包括来自缅甸的罗兴亚族穆斯林和孟加拉国人,本为逃避国内的政治迫害和贫苦环境,如今却在海上饥寒交迫、遭受疾病困扰。马来西亚和印尼政府在吉隆坡发表联合声明称,他们将提供“安置和遣返”选项,这一工作将通过国际社会的努力在一年内完成。泰国外长也出席了在吉隆坡举行的此次会议。

洞见 言而总之:

罗兴亚人的起源很早,约七世纪时由来自阿拉伯以及伊朗等民族所融合而成,然而由于其语言及文化与东南亚所盛行的佛教文化格格不入,因此一直以来不断受到各国的歧视以及种族迫害,其中又以孟加拉以及缅甸最为严重,因此该族长期以来设法出逃至马来西亚以及泰国等地,但这对东南亚各国来说无疑是种考验,收容难民提供人道援助并非难事,但对于往后的安置问题就会成为该国的内政问题,由于各国外来移民通常是社会治安的隐忧之一,加上与该地社会无法融入,语言文化无法交流,长期下来可能成为该安置地区新移民与原居民的资源争夺战,让中央政府非常头大,因此这次的问题如同北非难民般都是给周边各国一场外交与内政的考验。再者,难民收容后对于难民的原生国家是否会发生外交摩擦也是一个重点,许多国家为了不得罪或造成麻烦多半不想插手或给予协助,因此这时联合国的角色就甚为重要,除了难民安置问题外,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难民的来源问题才是首要的重点,解决一批漂流的难民后还是会有下一批,因此必须从源头去解决难民逃离原生地,而这,需要国际社会的压力以及协助才能有效的根绝难民悲歌。

推荐阅读:五分钟洞见世界:难民偷渡与人权议题的欧洲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