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个眼中只有工作的都会工作狂。进入职场之后,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工作,上班皇帝大其他都是小事,因为上班可以累积财富、人脉、经验、还有社会地位。那时候绝对没有思考过,上班可不可以累积健 康!无意识的吃饭只是应付身体的需要,有时候根本是为了工作需要而参加饭局。健康对年轻的身体总是特别宽容,就算你完全忽视它的存在,似乎也无所谓。但其实年轻不会为任何人停驻,健康也无法长期挥霍。

二十九岁那年我被擢升担任分行经理,衔命成立新竹分行。在那里我录用了后来变成老公的好男人,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竟从那里开始转了弯,而且还是个上坡起步的大转弯。

就如同我在前几本书中曾提到,我在银行结婚、生子之后,生命有了工作以外的不同牵挂。老板同意让我辞去分行经理的职位,调去创立台湾区训练中心。担任训练中心负责人的期间,经常需要在超强冷气的课堂里 说话,从此喉咙发炎便成了定期发作的毛病,每回生病总是由喉咙开始发难,各种症状紧接随后。因为不是要命的病,所以也就不太理会它,后来呢?…继续看下去吧。

生儿育子帮我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窗,我们开始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周遭的琐事,包含吃饭。新的体悟产生改变的动力,我和先生抛掉金饭碗,直奔有机产业而去,令一票老友同事纷纷跌破眼镜。那个百分之百属于都 会的工作狂,怎么可能变成…村妇、无业妈妈、家庭煮妇,我猜这是他们心里真正想说的…,这落差也未免太大!

说到落差,让我想起当时的一段小插曲。担任训练中心负责人的时候,我请到一位知名的骨相专家为第一线同仁讲授面相学。那时候,我心里已经有了离职回家的念 头,没想到那位讲师在课堂上直接点出我的想法,并且当众说,“像妳这样的人,即使回家带小孩也会不甘寂寞的”,他铁口直断的说,“妳一定还会有一番事业。”

现在回想,他说的到底是我写作出书这件事呢,还是当初协助老公创立有机事业?或许两者都是吧。这部份算他说对,但是如果他当初说我将会跟台湾农业有密切关系,我可能会当场翻脸,上台把他的招牌给摘了。

会与农业和饮食建立如此深厚的缘分,是绝对料想不到的意外。起初只是为了要创业却又不懂,所以抱着旁观、理智的心态学习,后来却因为逐渐喜好而越陷越深。以前连买菜都不会的我,现在居然可以跟农友讨论病虫害。我相信任何深入瞭解台湾精彩食材的朋友,都会和我一样无法自拔。认识好东西是一条往上升扬的上坡路, 风景越来越美、越来越远,吸引人无法回头。

以前的我把吃饭摆放在生命活动的外围,不占据太多的生活重量。后来,饮食成为我的工作、兴趣,是生活中不可切割的中心。餐桌上或是送进嘴里的食物,变成有意 识的存在,再也不是忙碌生活中食不知味的小龙套。

这么说并不表示我从此变成饮食圣人,不自然的东西、有添加物的食品誓不入口。不是的,事实上我极力主张趣味与品味,在饮食活动中应该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果 当下的情境让你想要开一罐可乐、吃一堆薯条才会开心,吃吧,没必要压抑你的口腹欲望。但是,很重要的是你必须知道自己在吃什么,吃下这些东西之后,你的身体要如何因应。当然,你也没有必要因为桌上摆满了一桌,所以就把肚子塞爆。

我称这样的方式为有“意识”的饮食,也就是清楚知道自己吃的食物从哪里来、怎么生产、如何料理、可以怎么吃、吃下去之后对身体是负担还是养份。可能的话去了 解由谁种的、谁养的、甚至整个生产过程当然更好。

饮食具备意识形态之后,食物便有了意义。如果知道手上的萝卜是寿丰张洲维或者是美浓曾启尚种的,萝卜就好像挂着神奇的识别牌一样,让你吃得出来他们各自的不同。不过我更想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经常吃得是天然的蔗糖,可能就不会喜欢可乐的玉米糖浆调味;经常吃得清清淡淡,可能在浅尝一两条炸薯条之后,就会觉得油腻;经常吃有机的食物,可能就会分辨化肥催出来的碰风。

有意识的饮食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建立起专属于你的食物主张。譬如成为一位环保素食的实践者,也譬如启程寻找在地当令小农们种的好蔬果、养殖的鱼虾蛋鸡。我自己也是在进入有机领域的初期,亲身体验了素食的好处,目睹了饲养动物背后的残酷和污染,因而成为健康素的实践者。改变饮食大约半年之后,困扰我多年的喉咙 发炎竟然不药而愈,十多年过去了没再发作过。

藏在山林偏乡的台湾顶级食物俯首皆是,而且不需花费过高的代价就可取得。我的健康素充满大量的好食物,其中很多是从生产者手中直接交付。我的意识很清楚的知道,他们交付给我的不只是实体的东西,还有更多无言的心意。种种背景相互交织,让好食物充满人气,成为有故事、有意思的好东西。唯一可惜的是,所有的好东 西都有时序和产量的限制,过时就缺货,即使有也不再那么好吃。这也是为什么手边需要有一本很好用的参考书,提醒你哪里可以找到当季当下的好东西。

当你慢慢细读这本书中记载的食物故事,必能体会那条又美又远的上坡道路,其实就是一条有意识的饮食之道。

更多关于《识食》的详细资料请见《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