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凡事都要做到 100 分?尽力想当父母亲眼里的“好孩子”?不要被理想的自己束缚,反而更自由。

越是抱持自我否定想法的人,为了逃避就越是会想要去寻求理想、完美的东西。一个完美的自己,理想的自己;一个不完全的自己,坏的自己。只会有这样的二分法。

推荐给你:525 我爱我:不需要一百分,找回自在的五个练习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如果是完美的,那么父母跟身边的人就会肯定他、爱他,所以就算超过自己的能力,就算勉强自己也要追求完美。 然而,世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完美。越是追求完美的自我,实际上看到的就越是不完全的、没有用的自己,然后就会陷入自我厌恶,而变得沮丧。

“完美的自己”、“理想的自己”真的有那么好吗?那真的是自己所期望的吗?

或许那样的完美形象反映出来的是父母所希望与期待的幻影也说不定,也或许那样是对真实的自己缺乏自信,只是为了隐藏真实自我的面具也说不定。就像年幼的孩子一样,只是想被父母师长称赞而已。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算是实现了这个“理想的自我”,这当中也不会有“真正的自我”和“属于自己的幸福”。知道这一切都是幻影之后,只会感到更加的空虚。与“理想的自己”相较,“现实的自己”不觉得可悲吗?但是被幻影操纵 的人难道不显得更可悲?

因为无法成为“理想的自己”,不觉得很绝望吗?但是,什么“理想的自己”、“好孩子的自己”之类的其实都很无趣。 会对“好孩子”形象有所眷恋,完全是因为不被父母所爱的关系。但是只要被“好孩子”的自己所束缚,就无法脱离父母的支配,成不了独立自主的大人。

同场加映:宫崎骏梦想王国背后:他的童年,是一幕幕孤寂

“坏孩子”的自己,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自己。当一个人接受了“坏孩子”的自己时,才是真正地朝独立自主的一面靠近了一步。要鼓起勇气,把“理想的自己”丢出去;要暂时停止当“好孩子”,试着当一下“坏孩子”。

罪恶感或不安的心情可能会向你袭来,但那也是很自然的事。任何人想要解开心灵的魔咒时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形,那是因为对父母的忠诚心到现在仍束缚着自己。唯有将它挣脱才能独当一面,走向自己的道路。试着当个“不孝的孩子”吧!试着把父母踢开一次。虽然这是很痛苦、悲伤的事,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无法往前走。而当你不再被那样的自己束缚时,就是往恢复之路迈进,正在大步往真正的自己靠近。

推荐阅读:《母亲这种病》:别让对父母爱的执着,成为痛苦来源

当你从父母身边解放时,或许才是你重新再爱父母一次的时候。

这一点,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上也是一致的。越是想要找到理想的对象,实际上遇到的,会尽是些不好的、会欺骗人的人。那么无论怎么等待,迎接而来都将是失望与诀别。

因为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想要找寻心目中理想的人物,恐怕只会落得失望与不幸。

如果想要幸福,就要改变这种不佳的思考模式。重要的是,不要去追求完美一百分。因为要是追求一百分,那么就连九十九分都会让自己觉得不幸。所以这是一种让人不幸的思考方式。

那么该怎么做才好呢?答案是,不要以一百分为满足,而是以五十分为标准。一百分并不是最好的,五十分才够人性化,才是最好的,要把你的想法翻转过来。如果对五十分就能感到满足,你的人生或许将轻松许多。把六十分想成是最棒的吧,一百分真的太不自然了。

然而,追求最完美的力量,也有它的意义在。因为你想要完美,所以书会读得好,能达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不但能成为优等生,也会被周遭的人认为你很厉害。但是追求完美这件事,其实到青春期为止就已足够了,也差不多该结束了!大人的圆融,或许就是终结你对完美的坚持。

推荐阅读:从女孩到女人,重新爱上自己的六种不完美

以《奇迹》(奇迹)、《神的污手》(神の汚れた手)等作品知名的作家曾野绫子,也是为母亲病所苦的人。一个才貌兼备,如画般的女性,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优等生。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成为芥川赏的候选人,二十二岁就出道当作家。从此之后她一路顺遂,成为受欢迎的实力派作家,声望非常高,但在三十岁罹患了忧郁症。

同场加映:张育嘉导演:将忧郁化为力量,给世界美好体验

那是因为,在曾野绫子以“好孩子”、“优等生”追求完美的生活方式里,出现了办不到的一面。她除了是作家,也结婚生了小孩。作家、妻子、母亲,任何一个角色她都能做得很好,因此身边的人对她有期待,而她自己也觉得把这些都做好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周围的期待和她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出现分歧的时候,这落差慢慢地扩大。不论是工作或家庭,都超出了极限。

在她无路可走,在回顾自己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自己努力想要回应周遭人对她的期待以及追求完美的根源,都在于她和母亲的关系。就如同她对母亲称呼为“母亲大人”所表现的一样,母亲在她心中是绝对的存在。然而,她领悟到自己一直听命于母亲,因为在母亲的支配下扮演好孩子的关系,才会导致自己现在无路可走。

从此之后,曾野绫子把过去受压抑的想法都抛了出来,把“坏孩子”的自己表现出来,开始反抗母亲。虽然有一段时期和母亲的关系变得恶劣,但不可思议的是,当她放弃当个好孩子开始,就像放下肩头的重担般变得轻松,也成功克服了忧郁症。

后来她与母亲的关系变得更对等,也找到了新的安定。

更多关于母亲病的讨论,都在冈田尊司《母亲这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