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说:“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待人最重要的真诚,是无论你聪明与否都需要具备的能力。

烦扰我许久的创业简报总算在今日告一段落。

进来名校以前,其实我对名校还是带有一点迷思和幻想。我想像在这里的人都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我会和他们一起合作、一起学习、一起竞争。我期待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推荐阅读:一个面试官的残酷告白:会念书不代表能够找到好工作

进来之后才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学校还是好的,我还是喜欢这里的风气和我的课程。但是我开始对于所谓的优秀的人产生了一些怀疑。

什么叫做“优秀”的人呢?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走路,说文解字不行,但望文生义还是能够做到的,优,代表一种相对比较性,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概念,而秀的字义也很多,但大体而言放在这里也是一个相对好的概念。所以优秀两个字放在一起,体现的是一更好的人。

什么叫做更好的人?每个人定义可能不同,加上价值观和信仰的东西不同,很难界定出一个普世认同的标准。但我以为所谓的更好,取决于心,也取决于行为。中国古代文学其实对于什么叫做“更好”的人有一个简单又明确的名词,你一看就明白,那个名词管叫“圣人”。

听起来很伟大是不是?但圣人是所谓好人的极致状态,用统计学角度来说,叫做 outlier,非常人所能达到,估计几万人里面出不了一个,可能也需要某种程度的心理变态。但圣人是修出来的,它是一个极致的目标,而往圣人方向前进的道路,我个人认为就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过程。

所谓的好,或许很直觉得来看,是很接近善的概念,一个善良的人从许多方面来看都会是一个好人。但善良并不等于好,许多时候,残忍的恶行往往是善念所促成的。

所以对我来说,所谓的好,是言行一致。而什么是言行一致,就是真。

同场加映:《真善美》:当你拥有真善,就能拥有美

孔子曾经说:“吾始于人,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之于人,听其言而观其行。”行为比言语重要,但言语往往都比行为动听,连孔子都曾经被骗过。

反观回来,这一年下来,对我来说,在名校所认识的同学、合作的夥伴,或许我不会说他们是“优秀”的人,而是比较聪明的人。但举凡聪明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脑筋动得快,做什么事情都比较有效率。当然,做坏事也会做得很有效率。

所以聪明的人其实很危险。而聪明的人,更需要一套准则。或许也需要更高的道德标准。他们更需要自知,要知道他们言行的后果,他们需要知道言语的力量,也要知道行为的重量。

但我们社会开始要求聪明的人往另外一个方向前进。我们要求人们要巧言善道,谈笑生风。我们期待一个成功、优秀的人口才要好。说这件事情变得相当重要,我们要简报、要会演讲、要学会谈判、要懂得说服。我们要知道怎么说故事,我们需要变得 convincing。 

当我们过于重视说,我们就慢慢忽略了行为的重要。孔子也曾经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样米养百样人,大道也是包容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但我希望的是成为一个言行一致人,成为一个真人。

所以脱去名校的外衣,我的同学,和我,都不过是聪明一点的普通人。小奸小恶,会说谎会偷懒,会占别人便宜,喜欢讲话不做事的人。

推荐阅读:“贪小便宜”居然是美德?香港寸嘴女作家王迪诗点评社会三大怪现象

所以学校还是学校,人还是人。我们没有比谁优秀,充其量,我们或许比较聪明,但不是真正的好人。或许这个世界需要的不是更多会说话的人,也需要不是更多聪明的人。而是需要更多往圣人的道路上前进的人。

推荐你看:真正能改变台湾的,是大多数人愿意做微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