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面对最亲爱的人,我们反倒无法控制自己的话语和脾气,常常一不小心,就对关系造成无法修补的伤害。

在亲密的关系中出现张力时,我们容易刺伤所爱的人。虽然嘴巴可以伤人,但也可以吻人。狠心话之外还有一种对话:爱的语言。语言可以盛载爱,我们可以用说话来互相拥抱,这个友善的拥抱表示:“我重视和信任你,我愿意接近和接纳你。我们能够用拥抱取代敌意”。有时候,我们觉得说那么多还不如实际行动,窝心的话还不如窝心的馒头。这也对。但是我们也要记得,馒头是食到肚子里去,只有话才会听到心里去。(延伸阅读:六个小地方,看出他的爱


图片来源

锋利的语言

我们每秒都在作判断,满脑子都是标签和意见;可能教育要求我们明辨是非,于是我们更加习以为常把事物归类为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我们就用这正与负的视角生活,任何负面的东西都是邪恶,都需要谴责、批斗、除灭。于是乎我们瞬间就看到别人的毛病,论断已经蓄势待发,它就像流水一样顺势自然。

论断就像黑夜,无法与白天的爱共存。论断会把人切割,将我与你区隔开来,论断者与被论者有着光年计的距离。片言只语所能造成的排挤有时令我非常惊讶。即使生存就需要一直作判断,只是我们很谈及论断的误用以及遗害,更少谈及它如何毁掉关系。为此,有心理学家提倡“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让我们来看看:

  • ⑴ 比较:

我们习惯把人来比较,而且常常把人比下去,令人难受是当然的。可是尽管所作的比较是个赞赏,例如“你看别的孩子都很呆,我的多聪明”,这还是有点儿那个。孩子听罢也许会高兴一下,但静下来却隐隐地患得患失。因为这种赞赏附带着条件,我们会怀疑哪一天活不到那个标准时会失去爱;而且亦会质疑究竟是我本身就值得欣赏,还是我比人好才得换取欣赏。

与其去比较,我们可以为着本身的价值来欣赏:“我没有后悔把你诞下来,你让我生命很幸福啊。”

延伸阅读:不要再比较了!

  • ⑵ 批评:

批评往往源自对方未能高攀我们的绳准。而批评有别于表述。批评是针对他人来说,表述是针对自己来说。我们可以直接说出所重视的事情而省掉怪罪的部份。比较一下:

批评:“那老板很刻薄,工作像奴役一样”

表述:“我想平衡生活与工作,那工作不能让我这样做”

  • ⑶ 猜测动机:

“你这样做只不过是存心报复吧”。虽然有时候我们颇确定他人的意图,但有时则否。当我们不清楚别人动机时,估计动机可能会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此时我们需要忍耐有些事是拿不准的。

推荐阅读:生气之前给自己三秒钟,练习“不批评”的学问

  • ⑷ 推卸责任:

推卸责任是因为惧怕被论断,但是它只会招致更严厉的攻击。这是个恶性循环,只有勇于承担才可终结这循环。

我们惯常把责任推给很多东西,例如:

推给个人的问题,“我就是懒啊,谁叫我生下来就是懒”

推给他者,“如果她不那么凶,我怎会打她?”

推给社会,“整个台湾都叫你别露乳头,为甚么我不能?”

推给权威,“老总叫我说谎的,我只是听他说”

推给传统,“你是女人你干嘛要我带孩子?”


(图片来源

Love is the absence of judgement。爱没有论断。当双手忙于论断,我们便会放下爱。


(图片来源

爱的语言

你有没有听过这番话:“若不臭骂你你不会懂的,我是教育你,都是为你好处想”。也许某些人喜欢来硬的,觉得去呛就是去教育,但我不能相信这一套。为了沟通之故,我们需要选择言辞。不去论断不代表我们不能说话,而是要轻轻的说出重重的话。

  • ⑴ 同在与“对话三文治”:

我们不单止要身体上存在,还要感情上同在。所谓同在,就是流露自己的感情,又让自己的同理心与人响应。一个有同理心的人会让别人的悲喜影响自己,不单止感同身受,而且愿意为对方感受着想。同在能够创造亲密感和安全感,让人愿意聆听以及分享心中所想。在处理冲突时有所谓的“对话三文治”,就是在说话前后给一个糖果来缓冲一下:“亲爱的,我很喜欢跟你一起的星期六,如果我们可以准时出门口的话我会比较放心。回程时赶着回来会让我不能好好地跟你享受。”

  • ⑵ 分别评价与陈述:

当我们给别人贴上负面的评价时,话听起来就是批评。批评会强迫人断线。而实际上标签可能是不公平的,因为一时的过错难以把一个人定性。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单单陈述事实来缓减一下伤害。这并非不问对错,而是知对错而不问罪。

可以比较一下:

评价一:“你是个很差的男友”

事实一:“你昨天没给我打电话啊”

评价二:“他根本是作者中的龟,忍者龟有人看,你这作者龟快没人看了”(对,我写作是毫无悔意地慢,希望没人跟我说这句吧)

事实二:“他需要多些时间才能完稿”

还有夸张词听来也在评价,例如:“每次”、“从不”、“整天”、“一直”

夸张:“她每天都在跟我诉苦”

不夸张:“她跟男友吵架后就会跟我诉苦”

  • ⑶ 表达情绪:

我们酸人的词汇比形容心情的还要多。有时候我们极力避免曝露情绪,因为看起来就是曝露弱点。可是隐藏脆弱会造成距离,亲密感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可以在安全关系之中倾吐心情。

同场加映:男人想灭火,女人想找起火点:情侣的沟通艺术

可是有时我们会不经意地以批评取代感觉,这是在谈别人,不是表达自己啊:

意见:“我感觉他是个很没用的男人啊”

感觉:“他还不找工作我感觉很沮丧啊”

  • ⑷ 为情绪负责:

有上百万种事情会让我们情绪起跌,我们的反应很多时是批评、咒骂、挖疮疤等等。或者我们骂得都对,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点,就是情绪背面是我们的想法与需要。别人有责任勒紧舌头,而我们则需要为本身的需要负责。我们可以选择把想法和需要简单讲出来。

和你分享:爱情里的“门当户对”:选一个愿意听懂你的人

比较一下:

“烂男人!你看你衣服像乞丐脏,工资比乞丐少。整天就坐在那!甚么都不管!”

和:

“我真的很需要一个愿意照顾家庭的老公。今天工作很累人,想有人替我洗一下衣服,可以吗?”

  • ⑸ 说出需要:

一段良好的感情会容许你自由地提出要求(当然要求也是可以自由地拒绝)。我们这种需要其实会令自己性格更突出也更可爱,关系也会更有生命力。当然如果我们的要求变得教条式、消极攻击性(passive-aggressive)、含糊或者以否定句来表达时,要求会变成苛取。

教条式:“你必需好好带孩子”。虽然要求合理,但孩子不是你的?如果满足不了你标准下场会如何?

消极攻击性:就是我们的要求没满足时,就不接电话、装没事却冷待、找别的异性,就是任何间接惩罚对方的举动。

含糊:“我很想你是个更好的女友”。这个要求不够具体,不知如何着手啊。

否定句:“你不要再跟朋友玩那么多”。我们都比较喜欢自由,否定句去限制自由是比较没效的。

简单清晰的要求:“我很想平时的日子也听到你说你爱我,不是只在床上时候”


最后想说的是,对话是一种艺术,是要讲求自然美感的,不能太韩国人工。另外,我始终觉得爱是需要设限的,也许确实有些人不能用坦诚的态度对待,另外亦有些人会巧妙地利用你。为了保护脆弱的自己,也为了保存珍贵的心思,我们需要选择去爱的对象。希望我们都越来越懂得爱啦。

 

参考资料

马歇尔.卢森堡《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 》

亨利.克劳德《Boundaries Face to 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