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水饺,就是真正家的味道。我们终于明白,父母无法跟着我们一辈子,他们得学习放手,而我们要学着长大。

记得决定飞往美国前的那一、两个月里,时不时便有亲戚或友人们询问同样的问题:“妳就这样飞走,爸妈不会舍不得吗?”直至此刻,我依旧得说,他们不会,真的不会,只要我们能过得比他们更好,那么一切就值得了。

从小父母对我和妹妹的教育比起一般人而言,确实有些不同。好比,我的爸妈能和女儿侃侃而谈关于男女或夫妻间的性生活或经验,对我来说,这是非常珍贵的。还记得在国小五、六年级那年,家中刚好有机会能移民美国,但当时我和妹妹在毫无概念的状态下拒绝了。即便延迟一年后的宽限期,我们仍旧选择待在父母身边,但,我并不能够确认,这样的决定对他们而言,是开心还是失望。

那时我们和爸妈的心境并不相同。他们想的是,倘若我们两姊妹能在那生活,未来的教育或视野都能更加开阔,也能拥有比其他孩子更能拓展国际观的机会。而我们断然拒绝了两次。原因是不希望父母因为想给予我们更好的生活,在已过了一半人生之后,还得要离开熟悉的家乡,重新适应全新的环境,包括语言学习以及社交本能,一切的一切,对于当时已四十出头岁的父母而言,其实是有些辛苦的。这是我唯一拒绝移民的理由。


(图片来源

自小,爸妈便告知我们两姐妹,无论是谁,在这世上都是各自独立的个体,他们总会离开,我们得学会独立,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也得要学着独立生活,并非依存。

这些观念在我成长中所接触的朋友里,真正能接受的家庭并不多,即便认同这样的观念,大部份父母是无法实际做到的。而我的父母,完全能够,这也让我在内心曾许下,若哪天能有机会成为人母,我也会这样教育我的孩子,让孩子清楚了解,你并不是我的附属品,而我也并非有义务负责你的人生,因为你是你,我是我,彼此虽有亲子关系,但始终是独立的个体。

同场加映:妈妈不需要完美:和孩子一起学习面对脆弱的自己

在旧金山时,我总是看着家里的时钟,习惯性地往前推三或四小时,想着此刻的爸妈正在做些什么,特别是周末假日时。想着他俩是否又早起,妈妈应该刚从佛堂做完早课,和爸爸一同出门散步到家里旁边的麦当劳吃早餐、看报、上网聊天。记得我在某个周末必须早早外出时,在车上看见走在人行道上的爸妈,很甜蜜地牵手走着,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也许谈论着生活,也许聊着我们这两个女儿,也许爸爸又在说着冷笑话,而无论他们的谈话里是什么,在一起四十多年还能如此,夫复何求。而这总是我时常想到他们一起的画面。

在美国的期间,甚少与父母讲上几通电话或视讯,并非没有思念,而是我们都知道彼此过得很好,不需过多言语,只需要通讯软体的几张图片,真已足够。奇妙的是,当每个月的家庭聚会时,我们都有说不完的话,时常哄堂大笑到隔壁桌或店员会笑着说:“你们家感情好好喔,看了让人好羡慕。”这样的场合发生过数次,那是只有我们四个人才能懂的快乐与幸福。

这样的观念和相处模式,在无形中,带入了自己和另一个家庭的生活时,才深觉,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这种相处的默契和自在,因此曾领略无知对象脱口而出的评断话语,那些让人误解的状态在无法强力为家人护航时,心里很是难受。

当人生经历过一些转弯时,才会惊觉,其实所谓的包容力,时常都是高估。

我曾经以为,自己对于另一个不同原生家庭能够拥有的包容力应该极大,结果并非如此。在婚姻和家庭教育中,我始终相信,父母的身教、言教绝对是一个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学习对象。父母的感情恩爱、媳妇与婆婆的感情和睦、父母对于孩子教养的严格要求,无一不是我们看在眼里学习的榜样,并努力实践。


(图片来源

对于父母给予的一切,我始终感恩且感激。记得在飞往美国的三天前,我写了封信给爸爸,那时的我和他,只隔着一道墙,关起房门里的我,早已不知哭湿了多少张卫生纸,听着林育群的〈人海中遇见你〉,心里想着,自己多么幸运能成长在这如此幸福的家庭。

那封信里,我写着:“这辈子,我有多幸运,能生长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我的家,有着连我自己都数不尽的爱和疼惜,有着许多身边朋友都无法想像的家教和规定;很多人觉得我的父母给了我们很严格的教育,无论走路、说话、吃饭、礼貌、不能穿耳洞等等,我们姐妹俩有着许多不知怎么来的规定。如今,我们丝毫没有半点埋怨,只有感谢。感谢他们这样的身教、言教,无一不是他们用心的教导,无论家里当时的状况如何,总不会让我们感受到丝毫辛苦;我并不确定,若假以时日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像他们一样能做个严格的父母,却又是我一辈子最要好的朋友。”

我的脑子里有着许多父亲给我的教诲。每个阶段,每件事,每个问题,他总是思考过才告诉我们他的建议;他总是谨慎小心、总是认真工作,也总是轻松生活—这是他所给我的非常重要的人生观之一!

延伸阅读:女儿无论长多大,都是爸爸心中永远的小女孩

记得我曾经在上班时寄了封 mail 问他:“爸,你觉得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当时他只简单回了几句话,告诉我人生每个阶段的目标都在不断改变。

事实上,当我选择了景观建筑,他虽然不很赞同,认为女孩子念这科系可能有些辛苦,但也因为自己女儿的喜欢与期待,在开学前,便收到了他为我准备好的许多制图工具,为了协助培养我对于建筑的概念和眼界,每个月都会拿许多建筑师的相关资料供我阅读。

当我在 CECI(中华顾问工程司,今改名“世曦工程顾问”)做签约工读生时,确定了未来不会走这条路,而是毅然决然选择了梦想中的 VM(Visual Merchandiser /视觉陈列设计专员)工作。即使他不很满意,但依旧不时默默在书桌上放着能让我翻阅的杂志,偶尔说着,要多阅读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才能加强、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他告诉我:“对于美,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这不会是份简单的工作。”

尔后,误打误撞闯进的 IT 产业,竟是开启且看清自己能力的陌生领域。“业务”,一个自己非常讨厌的工作职称和内容,因好胜心驱使,从空白到满溢,每一步都走得比想像中更扎实甚至难熬,却也因此爱上这样的自己。此时,我才真正懂得妈妈常告诉我“妳和爸爸真的很像”的原因是什么。

在感情的路上,也是他让我学会懂得珍惜自己、爱自己、懂得做自己、保护自己的人。我永远不会忘记,十多年前的凌晨四点,他在客厅跟我说的那些话,因为那些是让我这辈子懂得坚强,懂得在自己难过时,最难过的并非自己,而是看在眼里却说不出的父母。

如今,回到了家乡,看着他们回想这三年来不在他们身边的日子,偶尔听着爸爸仍试图试探着,是否该再前往异乡去找寻该拥有的自我与生活;依旧了解他们对于我们,从没紧抓,只要看着我们平安健康地在空中飞翔,便能心安继续。

记得当时在起飞前的候机室里,倏忽间,收到了爸爸回给我的留言:“凯华,妳永远是爸爸的最爱,记得碰到困难的事不能急,心要冷静、要勇敢。祝妳快乐与幸福!”

此刻,泪水依旧。

家传鲜虾玉米木耳高丽猪肉水饺

今天在圣荷西的冷空气中怀旧了许久,翻阅了手边的行事历,恰好在一年前的暑假,第一次在这儿纪录下老妈教给我的家传高丽猪肉鲜虾水饺。一年后的今天,自己试作了新版本,用了自己喜欢吃的玉米作为这次强打的新朋友,兴致一起,还加入既营养又有口感的黑木耳,从幻想可能的口感,到最后吃下肚的滋味,只能和老妈说:“回台湾换我包给妳吃吧!”(和你分享:让你大流口水!世界各地的三明治创意食谱

食材/份量约包200 ~ 220颗水饺,但需依据水饺包馅的大小而订,此次用量包了200 颗

2 磅瘦猪绞肉

1.5 磅中偏肥猪绞肉

1 磅虾肉

1.5 罐市售玉米粒罐头

1 整颗高丽菜

2 颗鸡蛋

200 份水饺皮

市售2大盒黑木耳

约手掌2 ∼ 3 把葱花

约手掌2 ∼ 3 把姜末

适量清水

适量盐

适量麻油

适量橄榄油

适量酱油

适量白胡椒

适量面粉(视状况再看有无需使用)

*以上食材、调味用量皆可依个人喜好调整

步骤

先将高丽菜切丝撒盐搓揉,放置于一网状洗菜篮中, 静置15 ∼ 30 分钟, 让其因盐分自行脱水,备用(a)。在等待脱水的时间, 先将青葱切成细葱花, 姜切成姜末,虾仁则依其大小切约三或四段(需挑出肠泥,且此次所用的虾子份量较多, 因此口感非常实在)。接着将木耳切碎,喜欢有口感的就稍微切大块些,依个人喜好调整即可,而包入馅的木耳可烫可不烫,看个人喜好亦视各家习惯而定(b)。

将方才静置一旁的高丽菜脱水,用手拧干,和其他用料一并放入准备好的锅中,倒入所有调味料和鸡蛋, 用手抓匀。酱油、麻油、橄榄油,我都以绕圈方向淋个三、四圈,若是抓匀后黏性不够有点湿,记得要加点面粉调整一下( 切记, 无论用量多少,香油和橄榄油的分量要各半)(c)。将馅料拌匀后,若太湿可加些面粉拌匀即可。接着就可以开始包水饺了。记得每颗水饺里都要包1 ∼ 3 颗虾肉才好吃噢(d)!(推荐阅读:肉食主义者也动心!10个让你想吃素的食谱灵感

前几天看到这次试作改良版本的朋友们里,最多人问的是:“妳怎么会想到要包黑木耳啊?”选择馅料前,其实也在想,是否将木耳作为水饺馅有些诡异?听起来也有些怪怪的,似乎也没人这样吃。真正原因是,前一天去买玉米罐头时,刚好在蔬菜区看到自己非常喜欢的黑木耳,加上脑子里幻想的脆脆口感,随手就抓了两大盒回家,理由就这么简单。

而这方式,后来让一位妈妈给我了很棒的回应,因为她孩子对于黑木耳或红萝卜这些健康食材都有着极大的抗拒,但用了包水饺的方式,让家里的孩子们都能在吃水饺时一起将健康食材吃下肚,这可是能解决妈妈们对于挑食孩子的好方法呢!

 

更多人生况味,来看看湾岸餐桌:况味随影,料理一桌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