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思考过家庭的意义吗?与你分享一对同志的故事,家庭意义,或许不该只建构在父权的主导,而是建构于爱。

 


图1:欣洁与陈凌合照

阅读这个标题的时候,大家的心里会有何感受?不管抱持着什么理念,第一直觉应该很难感觉高兴吧?在我们的社会中,“没有爸爸的孩子”已经被贴上了“不幸”的标签,在这个社会中长大的每个人,在未来人生的每分每秒,都会被这个暗示影响。就连我也不例外。

第一次“告知”我妈,我要和欣洁生小孩的时候,她的反应甚是经典。

“这样小孩没有爸爸耶,对他成长会有影响吧!”
“没有爸爸,不会性别错乱吗?”

当下我自然努力地按捺着性子,好好对她晓以大义一番,而同行的另外两人(我爸和我姐),则装作没听到似地,决定不要介入我们的战场。老实说,我对于护家盟式的质疑(就是家庭等于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否则免谈)真的懒得多讲,可是一般人对于“父亲”的存在,确实还有很重要的想像,究竟“父亲”的意义为何?功能为何?又具有何种不可替代性呢?这是这篇文章中,我想与大家一同讨论,也分享我的观点,因为这个质疑虽不是专对我一人而发,但我的位置(相对于欣洁生母的角色),却时常首当其冲。

推荐阅读:想大大方方的出柜,名正言顺地说“嘿这是我太太”

传统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有二,其一,是经济支柱,其二是阳刚的范本。他的功能,同时也建构了意义──传统上认为,父亲能提供相对于母亲截然不同的角色,有助于健全幼儿的教养;请注意,是传统上。先不论同志伴侣的角色分工全然超越异性恋想像,不如大家回忆一下自己父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好了……我自己的经验是,父亲在教养中缺席(大概只有负责扮黑脸揍人的角色),他负责地撑起了家中经济,却不太了解我,也不太影响我的发展,相对的,我也鲜有机会理解他。各位的经验又是什么呢?有父亲或没有父亲,你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模样?又或者,你的父亲若多做了什么,少做了什么,你又会成为怎样的人呢?……如果持续这种思考模式,就会发现,这样思考根本没有意义。

延伸阅读:台湾孩子心中有三种爸爸,但没有一种记得陪孩子成长

因为,我们从头到尾都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家庭、抚养人,正如家人无法选择自己要什么样的孩子一样(陈妈妈表示:希望女儿会穿裙子又不会整天顶嘴)。我选择让我的孩子在没有爸爸的情况下出生,到底对这个未出世的孩子造成了什么伤害呢?所谓“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就会为你开另一扇窗”,父母双亡的孩子可能有祖母照顾,女同志没有爸爸的孩子获得了两个妈妈。

我们可以轻易理解,父亲的功能与意义,在全新的社会中早就可以取代,因为女人可以成为经济支柱,女人也可能作为阳刚范本,我唯一能想到会略感困扰的是,如果是个男宝宝,我和欣洁还真的不会刮胡子或洗包皮;但这并不是太严重的问题啊!我相信我们可以协调出好方法,找到合适的人选教导我们的儿子这些他必得学会的事情(就别提有千千万万个男宝宝小时候大概也都是妈妈帮他们清洗包皮的啊!)。

推荐阅读:太阳花女王与黑纱女:父权社会共犯结构与主流女性主义的局限

至于可能还有人焦虑于“怎么跟孩子解释,他是怎么来的呢?”,说真的,如果想不到该怎么处理这个状况,或者要苦思良久才有办法解决的同志伴侣,还真的要再多准备!孩子长到一定程度,对于自己的起源,肯定会感到好奇,只须正面回应即可:“欣洁妈妈和我想要拥有一个小宝宝,所以就找了一个好心的叔叔,他把精子捐给我们,和欣洁妈妈的卵子相遇,你就出现啦!”,就这么简单啊!

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质疑吧。欣洁、我与这个计画的存在,肯定让许多人感到不自在,我想,这都源于价值观的冲突。我们的行为,与大众价值观、大众认知世界捍格不入。这是每个人都会面临到的情境,然而,如何去处理这种冲突,便决定了人的不同,也决定了眼前世界的宽广度。作为女同性恋,去生一个孩子,并且高调地做这件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骁勇好战,而是希望提供一个机会──被认识、理解的机会。

自由的社会之中,你不一定要认同我,但你不能否认我的存在、打压我应得的权力。这篇文章也献给所有“没有爸爸的孩子”,生命自会找到出路,没有爸爸的情况,肯定为生命带来了程度不一的困扰或痛楚,但同时,也只能运用手边拥有的一切资源,创造新局。

虽然孩子还没有受孕,但我想对他说,千万别理会那些因为你没有“爸爸”而唱衰你的人!你的两个监护人并不会受称谓的局限,只给你“妈妈能给的”而使你残缺不全;“妈妈”只是代名词,重点是,他们是会带着你探索世界、守护着你直到你有能力高飞,而这就是爱,就是一生的承诺。这是你很幸运一出生就能拥有的,盼你铭记。

延伸阅读:西班牙《同志婴儿潮》:成为母亲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事


↑图2:欣洁与狗狗参与彩虹围城

(原文刊载于“她们的好孕时光” 部落格 2014.12.10)

投稿/新知女巫 陈凌
现职:台湾同志谘询热线协会理事、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