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过这样的同学吗,看似没有认真上课,但却学得很快?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而是他们听得特别“进去”!

最近帮人推荐新书。当中有一段提到,作者在帮企业授课时看到,有些学生拼命抄笔记、有些学生却是多时背靠座椅,偶尔抄几个字。作者比较这二群人的绩效,竟然发现后者的绩效表现胜过前者。吃惊吗?作者解释,后者这群人不是盲目地抄笔记,而是当他们对所听到的内容有所感悟时,才把笔记抄下来。

同场加映:三条线笔记术

我无意打击那些认真听讲勤抄笔记的人(他们可能是考高分的学生),也不鼓励大家上课时表现得蛮不在乎。重点应该放在你听了这一段课程,对你有什么“影响”或是“冲击”。老外喜欢讲“Impact”这个字,指的是撞击、或是影响,为什么?听过一段话,说到人的记忆力续航力不够,如果没有冲击的话,没几天就忘了;但当经过消化吸收,这个观念将能持续更长的一段时间,因为这个知识将从别人的变成是我们自己的,这是透过冲击所灌进来的。

当我们听一段话、上一堂课,我们“听懂”多少不如我们“消化”多少,我们“读懂”多少不如我们“吸收”多少。读懂、听懂可能只是停在表面的了解,并没有完全映射到你的环境与内心。如何能够消化与吸收,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练习“举一反三”,而且必须是反映在自己的环境当中,而不只是讲别人的故事。如果做得到举一反三,表示真正是读“通”了。

同场加映:你不是书读得少,你是经典读得不够

我个人阅读的速度很慢,总是边读边想,很少一气呵成的把书念完,往往想的时间比读的时间还长。遇到有所感应的,我就会停下来想想我的工作、生活当中哪里会有影响?该如何改变?常常一本书读了一个月 (大家不要见笑);可是当我读完一本书,可能有五到十个点子生成,然后我就把这些想法带到生活与工作当中。我的朋友们如果看到我又冒出某些平常没有的想法,肯定是哪里又有所被冲击了。

举个例子,大家都听过80/20理论,如果读书本,可能会学到:80%的现象往往是20%的原因所贡献的,例如公司里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业绩、我们每天做的事有80%只产生20%的效果、社会上20%的人拥有了80%的财富等等。如果学到这里就当作学完了,那么效果应该是很有限的,它还没有对你产生冲击。

推荐阅读:打破 80/20 的法则的长尾理论

想要更进一步将这个概念灌进我们的脑子里,下一步,可以应用想想:如果你公司应该有20%的客户贡献出80%的业绩,那我们接下来该做些什么呢?有人告诉我说他们公司是60/40,不符合这个理论。是真的吗?还是哪里做得不够呢?是我们没有服务好大客户吗?是我们没有足够的产品来满足他们吗?是我们把80%的力气都放在20%的客户身上吗?还是我们的环境真得是如此?环境如此是果还是因呢?别人也是如此吗?

同理,你也可以想想,为什么我们每天做的80%的事只产生20%这么少的效果呢?该如何变得更有效率呢?哪些事情可以不做、哪些事情要多做呢?如何改变生活的习惯与做事的方法呢?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把听到的、学到的做出如上的映射,那你才能够被重重的“冲击”,进而产生深层的“领悟”。共勉之。

推荐给你:八位年轻创业家希望自己年轻时能领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