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程:“从朋友大学打混,出社会在工作中却积极向上的故事中,发现原来有问题的是台湾教育环境里的四大毒素!”

“台湾的大学生根本不配用自由的制度,如果给他们自由,他们就什么也不会学。”是这样吗?

日前,我发表《相看两烦厌,把大学生当鸭子填的后果》这篇文章,许多人表示认同,但也有一些朋友给我另一方面的意见。有人透过私下传讯和我聊,有人和我当面讨论,主要的论点可以浓缩成这一段话:

给学生自由的制度,只适用于西方欧美大学生,但对台湾不适用。台湾的大学生,一心只修所谓的“营养学分”,也就是不当人、给分高、作业少、考试简单、课程内容浅易的课程。

若是课程难度提高,这门课就没有人要修了,或甚至在期末教学评鉴中报复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素质,若给他们更多的选课自由,大学毕业生将要变得更废渣了。

延伸阅读:瑞典震撼教育:六星期的课程,胜过四年的台湾大学教育

坏在 DNA? 为什么台湾大学生出现发懒症?

我在当大学生的时候,就观察到我身边多数同学确实上课时精神涣散、双眼无神、消极被动,平时不太读书,只在考前在图书馆熬夜应付。那时候一位名叫国豪的同学,虽然我和他没有很熟,但远远观察,大概就也是这样的大学生。

我那个时候就心生疑惑:难道这是我们的 DNA 坏了吗?东亚人种、华人、台湾人,从 DNA 里就是贱命格,即使是读到了台湾最好的大学之一,非要别人逼迫否则不学习,非得被规定否则就会偷懒逃避吗?

但事实显然和 DNA 无关。多年后我又见到国豪,他整个人非常明快、认真,有数年扎实的工作历练,现在热切地投入和朋友的创业计画。

在这次再相逢时,我们深谈了一个晚上,我发现国豪就是典型的台湾年轻人,为了在向往的企业站稳脚跟,无惧极高压力极高工时的工作环境;并且为了自己期待打造的事业与生活,日以继夜、不计假日地工作与奋斗。

于是我很好奇地问了他:他在工作上这么积极,为什么在大学的期间他这么地消极,简直判若两人?后来的谈话,理清了我多年的疑惑 -- 原来他在大学各种偷懒与散漫的表现,并不是个人本质性格,而一连串的环境“毒素”下的产物。

同场加映:哈佛启示录:现在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毒素一:大一盲目中选系,不是基于本身特质与志向

家豪在高中阶段,大量的时间陷入一个无限回圈,不断重复 [上课 - 补习 - 考试] 这三件事。虽然他的父母、学校,还是稍微有给他运动、社团、交友、休闲的空间;但是认识自己,了解广阔的世界,思索未来走向…这些极其重要的课题,在高中阶段仍缺乏充足和深入的探索思考。

因此,他就在一知半解、望文生意、社会刻版印象的指引下选择了后来的大学科系。这件事,为日后一连串误会与无奈埋下伏笔。

毒素二:共同必修占满课表,延后学生广泛探索

台湾的大学和高中其实有个现象特别幽默好笑。

在高中,许多学生成天被考试、复习、补习…翻来覆去辗压得死去活来。这样学习应该很扎实了吧?

不,到了大学,所有的基础科目要再修一遍,从国文、英文、历史、物理、化学、微绩分、公民宪法…这一大串,叫做共同必修,没有选择的空间,直接被排入课程表,通常几乎直接填满25学分,和高中差不多一样每天满堂上课。(同场加映:芬兰教育这样改:教得愈少、学得愈多

这个现象,从我和家豪当大学生的时候,一直到今天,改变不大。

家豪现在回忆到,这件事有两个影响。

第一是,他在大一其实几乎没有空间广泛尝试与探索,找寻真正有兴趣的方向,因为他的时间都被卡死了,也接近学分数上限。

第二是,共同必修常常是高中各科的英文化或深刻化,但和各科系主要核心内容无关。修了一大堆共同必修,其实他在大一过完之后,还是对自己的科系没有明确的理解,不确定是否认同、喜欢、适合这个科系。

毒素三:大三感到前途茫然,广泛修课探索却无力应付

家豪大二初步接触了一些系上的专业科目,终于开始发现:他好像并不很适合这个科系,面对大量的必修课目,他既提不起热忱也无法逃避,每天到课堂上发呆、趴睡,在期中期末考前临时抱佛脚。

等到大三的时候,他终于具体意识到问题:如果他对当时的主修专业没兴趣,他需要格外努力找他未来的方向。

于是,虽然系上大三必修课排得少了,他自己开始修一大串自己“可能有兴趣”的领域课程,再次挤满课表和学分上限。

这时候,他无力顾好每一科,所以学校规定要修的通识课程、系上规定的必选学分,他都挑最凉、最轻松的课,花最少的心力,只求低分飞过 -- 这是懒惰吗?在我来看,反而比较像求生。

你会喜欢:会考试不等于优秀!MBA 让你重新思考优秀的定义

毒素四:大四准备转进研究所,大学课程只求应付及格

到了大四,家豪终于看清自己可能更适合走另一个领域。但是他大四才发现这件事,再怎么修课也来不及深度学习,如果要双修辅系也已经太晚、无法提出申请,于是他决定透过考研究所,转进比较有兴趣的领域。

他报名补习班,把时间留在图书馆,开始找朋友组成读书讨论会。至于在学校为了补满毕业学分所修的课程?他当然只求用最小的努力,应付及格就好。

大学毕业后,家豪才整个醒来,变得积极、有方向与目标。到现在,我和他见面的时候,既惊讶他的改变,也喜见他的成就。

家豪是 DNA 有问题吗?显然不是。问题出在这整个学习历程之中,让个人无法及早清醒、无法对自己的学习之路安排选择的种种环境因素。而这些因素并不只影响家豪一个人,许多大学生也有极相似的经历与过程。(延伸阅读:自己就是最棒的品牌!规划人生该知道的4个黄金守则

因为台湾大学生懒散,所以不该给他们自由吗?也许相反:台湾许多大学生的懒散消极,正是因为不自由的学习环境所造成的;要冶学生的懒散消极,将他们架上各种规则限制的枷锁,只会把他们压得更走不重。给他们自由,他们才能飞。

(本文已在商周网站专栏部落格刊载,并授权其他学与业小栈合作之网路媒体引用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