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想聊聊如何“融入不同文化的生活”,最重要的仍是诚心、真心的对待所有出现在你生命中的每一个过客!

亲爱的 Evangeline,

今早起床时,看到窗外的风景被染成了一片雪白,好不兴奋!我赶紧梳洗换装,拿了厚大衣就要到户外走走。一踏出大楼,发现落下的片片雪花迅速在棉制外衣上融化了,雪下得极大,我随即掏出雨伞,正准备打开时,一个声音说话了:“这样做好吗?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很奇怪?”就在那个当下,两个德国女生撑着伞从前方走过,我心中的疑虑瞬间瓦解,于是撑着伞开心的出门去了。

搭公车到市区的路上,那句话一直盘旋在脑海中:“这样做好吗?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很奇怪?”我想起了入境随俗这句话。

初到德国时,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脑中很常冒出类似的问句,但更常的是,藉由观察德国人的应对进退,我无意识的改变了自己原本熟悉的处事方式。德国人怎么做我就学着怎么做,总是想着别人会怎么看我,然后决定自己的行为。我以为这就是所谓的入境随俗。

延伸阅读:在德国,我学会了在台湾学不到的事

比如说,这里的人们下公车时不太习惯和司机说谢谢。或者生病的人们不会戴口罩(也因此在这里几乎买不到口罩)。德国朋友曾说:“在路上如果看到戴口罩的人,十之八九是亚洲人。”为了成为一位”道地的“德国人,下公车时我不再和以前在台湾一样,和司机说谢谢。感冒了也不戴口罩,努力的把自己转化成入境随俗的外国人。

但是却很少静下心来,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真正的我究竟想要怎么做?我到底喜欢怎么做呢?”虽然我不会否认,一个社会集体的风俗习惯会带给个人怎样的压力,或者有时当你做着和大家都不一样的事情时,可能会感受到怎样的异类感。但是,在还没问清楚自己能承受多少社会异样的眼光、想清楚如果自己什么都不怕的话会怎么做之前,就全然的妥协,做一位和大家都一样的当地人,这样的决定或许是简单而快速的,但也更可能是仓促而盲目的。

推荐阅读:抛弃你的愿望清单,为人生下个“主题”

来到这里,因为看到了、经历了许多台湾与德国的不同,除了去想为什么德国人会这样做,更重要的问题反而是:为什么在台湾的时候我(或人们,或制度)会这样做呢?比如在台湾和公车司机说谢谢,是因为明白社会的运作有赖于所有人的相互帮助,即便人们做的是他应当做的工作。所以我总会心怀感激的表达谢意,而接受感谢的人们通常也会开心的回以微笑。但是这样美好的举动为什么到了德国就停止了呢?

在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或为什么不那样做的理由之后,我就不再只是无意识的入境随俗了。所有和德国人一样或者不一样的行为,都是经过有意识的选择,我用自己的方式融入德国的这个小镇,这是“我”入境随俗的方式。

市区到了,我和司机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的和我点头示意。下公车的同时,我觉得又做回了自己,那种感觉真好!离开台湾这个生活了二十二年的出发地,太熟悉了的文化与习惯被连根拔起,硬生生的放到一个新的德式天秤上,强迫自己去检视与抉择。Evangeline,如同你常谈起的,自觉是那样的重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又为什么不那样做。公车与口罩,这只是第一步,还有呢?

同场加映:培养感谢“平凡一天”的能力,不错过生命中的美好瞬间

 

你的朋友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