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期待梦幻婚礼,不如说期待婚姻的更多种想像和选择?让结婚或是成家不只是少数人才享受得了的幸福?

我一向不太关心娱乐新闻,但是周杰伦跟昆凌的婚礼实在是太闪,闪到我脸书动态都充斥着他们两个人幸福美满的婚礼照(昆凌背后还是爱心呢!)。我这个人就是有些小淘气,喜欢观赏网友的留言,有一位女性杰粉愤恨不平地说:“有能力的男人给的就是不一样!”霎时,我从绿色小包包拿出小镜子,看看自己的黑眼珠还在不在?


图片来源:周杰伦脸书

不巧,隔天就立刻出现堪称月经文的新闻:“月薪没7万怎么嫁?”、“台女择偶条件高”,接着就会出现诸如“月薪几万才能嫁?”一类的月经文评论。网路上的讨论大多聚焦在:女孩要抛开浪漫婚礼的想像、女孩要自主、两性之间要追求平等,但大多没有改变或挑战“女嫁给男”向上流动的模式与社会客观结构。

我认为特别是在台湾脉络下讨论“婚姻”、“成家”,常常很多事情都过于简化。很多女性主义只要批评父权压迫,却忘了很多压迫不只是来自父权,很多时候,男性与女性也同样处在同一个压迫与剥削的弱势处境。若是只看见父权的压迫,就是“见树不见林”的评论。

当某些女人觉得“有能力的男人给的就是不一样”时,能力通常指的大概是经济能力,且还希望男人可以“给”,给不起就是没肩膀!那至于要给什么呢?当然不只是要周杰伦式的浪漫宫廷世纪婚礼(友人不解“世纪”在哪?我说:“大概是婚纱公司叫世纪婚纱吧!呵呵!”),还要有车、有房、有正当的工作与稳定的薪水呀!这样才是真男人(握拳!)。给不起的男人呢?加油好吗?(拍肩)


图片来源:周杰伦脸书

当然,我们应该批评这种“男施女受”的性别观念,但是现在的重点就并非只是婚礼浪不浪漫、女人不要靠男人,要拥有自主权而已,性别并非独立于社会状况之外的议题,应该要把社会的其他条件纳入一起讨论,会更能够看见问题的核心所在。

前些日子,我参加了一场婚礼,R先生是媒体工作者,已过而立就快接近不惑,女友K小姐任职广告公司美编,年纪也不小了,担心不结婚,不赶快生孩子,会生不出来。两人薪水不过三万多,在爱情长跑12年后存了一小笔钱,才勉强在仓促中完成“人生大事”,达成“长辈的期待”。完婚后,三五好友相聚,R说:“结了婚什么压力都来了,房子、车子的贷款、养孩子预备金,压得我们夫妻俩喘不过气来了⋯⋯”。显然更严重的问题是台湾整体的社经结构非常不利于年轻人成家。

研究所毕业的我,竟然已经被红色炸弹炸了六次。这六次大多是大学时期的学长姊、工作上的前辈,约莫也才二十六、七岁而已。这些人,都有一个共通点:(1)男生家有钱(少数是女生家有钱)、(2)男女双方薪水加起来至少十万以上。白话翻译:人生胜利组通常都比较早婚。若是鲁蛇的结合,就会像R先生与K小姐一样,结婚与成家成为人生的重担,却仍然趋之若鹜。

推荐阅读:结婚就能满足社会期待?多元成家的东方困惑

在批判“男施女受”、“女生要独立”等性别观的同时,我们应该也检讨是什么原因让女生在自由的恋爱市场中,一心一意寻得“绩优股”?当然不是女生眼光高、自以为每个人都是昆凌,而是不论性别、性倾向,我们都要检讨整个社会何以让年轻人持续低薪?在我爸妈那个台湾钱淹脚目的年代,就比较少“飞上枝头当凤凰”的故事,反而很多胼手胝足,共同打拼的故事。

可是,我们处于崩世代,就算一起努力,也是越忙越穷。现在不论是企业或一般组织,就算是能力好的年轻人,升迁机会也不多,年轻的高阶干部很少。台湾什么时候变成一个“努力但不会成功”的地方?年轻人想要有希望,他们就得离开台湾,到国外寻找更好的机会、更好的薪水。那还结什么婚?成什么家?只能怒喊“干你娘(爹)”,支持跨世代的恋情了。


图片来源:崩世代

不过,话又说回来,青年穷忙族,又为何对结婚、成家、生育如此趋之若鹜呢?彷佛是套餐不可单点,缺一不可。为什么要结婚?结婚的意义是什么?能不能只成家或生孩子,不结婚?那所谓的“家”是什么?一定要法律意义上的一夫一妻、一双儿女、有车、有房,温馨和乐才叫现代典范的家吗?会不会这些价值观都是某些人、某些团体灌输给我们的呢?亲密关系应该是多元的,不该落入如此俗套、一成不变的肥皂剧之中。

推荐阅读:只要孩子,不要戒指?女人不婚生子的选择

当周杰伦与昆凌的浪漫世纪婚礼被呈现于媒体,被众人拥戴与崇拜时,它无可厚非地就成为公开事件。这个公开事件代表一面镜子,映照出台湾性别观念的落伍、年轻人的又穷又忙、对亲密关系的想像过于单一。好像一切就是要像童话故事里的公主与王子呀!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