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是查理,更有人是阿默德 Ahmed,即便新闻自由的言论污蔑了他的信仰,却誓死捍卫之。

一月七日,法国巴黎传出近二十年来最严重的恐怖攻击事件,3名蒙面枪手闯入法国讽刺周报《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的巴黎市区总社,夺走 12 条人命,其中包含总编辑夏邦尼耶(Stephane Charbonnier)、5名漫画家、以及两名警察,共有20人伤重送医。

事件过后,巴黎笼罩在前所未有的愤怒氛围中,当天晚上各大城市纷纷发起 #JeSuiCharlie “我是查理”的抗议活动,表明誓死捍卫得来不易的新闻与言论自由,当枪杆子要与笔杆子硬碰硬,他们选择成为那支无惧的笔,弹药有穷尽之日,笔杆子不会有停下来的一天。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众人化身查理,拿起无畏的笔,高喊宁愿站着死也不要跪着活,在网站上持续张贴反对伊斯兰宗教的嘲讽漫画 Caricature,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是查理,更有人是阿默德 Ahmed,即便新闻自由的言论污蔑了他的信仰,却誓死捍卫之。

谁是阿默德?12 名被枪杀的人中,有两位并不是周刊相关人员,他们是警察,42 岁的阿默德 Ahmed Merabet,以及 49 岁的 Franck Brinsola。两人都在邻近《查理周刊》的巴黎 11 区警局工作。正如名字所暗示,守护《查理周刊》的阿默德 Ahmed Merabet 是位穆斯林。

新闻画面拍到,两名蒙面的枪手走近阿默德,无情的终结了他的生命,阿默德最终死在自己同胞枪下。更讽刺的是,当枪手开完杀戒,对空高喊:“我们已替先知穆罕穆德 Muhammad 复仇!”阿默德 Ahmed 的名字其实跟穆罕穆德 Muhammad 来自同个语言根源,穆罕默德更有时会以阿默德代称。

信仰伊斯兰教不代表就是恐怖份子。世界上有很多人不是查理,甚至无法掌握“新闻自由”当不了查理,但他们可能都是阿默德。为了保卫新闻自由而死,即便他守护的自由曾经无情残酷的嘲笑了他信仰的宗教。

“我不是查理,我就像死去的阿默德。查理嘲笑了我的信仰与文化,但我直到死前最后一刻都在捍卫他的自由与权益。”

“#jesuisAhmed 他是真正的英雄,保护了嘲笑自己宗教的杂志。”

“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不过其实这句话并不是由伏尔泰所说,多年经误传。)

当这起恐怖事件在法国再次掀起反伊斯兰的思潮高峰,当 #killAllMuslims 成为另一个热门的 Twitter Hashtag,当多处清真寺在事件爆发后遭到毁损破坏,当二元讨论如和平与暴力、文明与野蛮、笔与枪炮,让西方世界文化与伊斯兰宗教的对立甚嚣尘上,阿默德的故事给了我们痛定思痛的反思与警讯。

与其将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与恐怖攻击画上草率且残酷的等号,在他们头上强加恐怖份子的标签,我们应该相信世上有更多的阿默德,他们忍受了文化霸权的歧视,却用生命示范了何谓真正的言论自由。

仔细想想这起事件的本质就是两种暴力,西方的言论自由暴力和伊斯兰世界武装器械的暴力对立,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你伤害了我,所以我就要你血债血还”。走在这样的紧张边缘,每个人都可能不小心就变成恐怖份子,拿起自己擅长的武器,或许是笔,或许是枪,攻击对方,至死方休。

但是唯有终止这样的恶性对立循环,唯有放下仇恨,唯有放下单一文化的视角,唯有尊重两造的自由,停止对立甚至刻意操弄两方之间的对立关系,才能让恐怖攻击不再重演,才能让我们记取这次12 条人命带给我们的伤痛,而不是走入下一个恶性循环。

仅献给12 条人命,20 位病院里的伤者,数以千计在街头抗议的查理,数以万计在萤幕背后支持的阿默德,以及被仇恨撕裂但期待能用爱愈合的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