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剧场设计的思维渐渐转变,舞台灯光、甚至融入科技,也能成为表演的元素,听来是不是很奇妙?

设计就是表演,表演就是设计  Design as Performance

近年来国际剧场有个“设计为表演”的趋势,英文称做 design as performance,其实反之亦然,“表演为设计 performance as design”,尤以欧洲及南美洲最为风行。过去大家熟悉的剧场表演概念,逐渐被新科技、非传统式的新场域、以及多艺术领域融合的发展所颠覆。


安娜琪舞蹈剧场《第七感官》

现在可以在旅馆房间里面看场台北艺穗节或河床剧团在透明浴室的演出、可以在画廊看着没有人,仅有物件的再拒剧团演出、在淡水沪尾炮台看着金枝演社从山海经里迸发珍奇怪兽的演出,或是安娜琪舞团的多媒体舞蹈,或日本Kagemu的真人与动画同台实况演出

以往在剧场的镜框里看到的表演,似乎每个角色皆如此的分明,演员、导演、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灯光设计、音乐设计、道具设计等。如今界线显得模糊许多,演出中设计元素全面贯穿,难以界定主副角色,或先来后到的时间分野。

一场以物件为主的无人演出,谁是演员,谁是导演,谁是设计难以分辨了。台湾再拒剧团的物件演出《接下来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获邀于2013年英国举办的世界剧场设计大展中演出,并获得高度重视。这场演出是由四位不同领域的设计,四个不同空间上演着不同表演,带领观众用五感体会演出,例如一个声音设计的房间,倾听不同重量的脚步,开关门等声音,逐渐令观众脑中浮现一个故事。

延伸阅读:剧场人带你一探舞台背后!国际剧场组织 Oistat

 


再拒剧团《接下来是一些些消亡(包括我自己的)》

“到底是先有设计,还是先有戏?”这问题经常出现在演出后座谈,然而跳脱线性先后顺序,可以想像如今许多的演出是整体性从同一个起点出发思考。以安娜琪舞蹈剧场今年发展中的作品《Second Body》为例,编舞家脑中已有画面与目标,与多媒体设计、灯光设计沟通蓝图,透过多媒体设计研发视觉空间,表演者是设计中的一个要角,更常因表演者质地的反应,让设计与编舞家可以有不同的惊喜,及不同设计感的表演。

多媒体设计师周东彦的作品《空的记忆》以他的影像空间概念出发,找来舞蹈家周书毅一同实验创作,利用环景摄影、即时影像处理、感测器与无线舞台等装置,造出一个记忆的摺叠空间。作品在2013世界剧场设计大展中夺得多媒体互动影像的首奖。


周东彦《空的记忆》

该展中夺得最大奖“Performance Design 表演设计”的英国设计师 Sophie Jump 在自己的 Seven Sisters Group 剧团作品《Like a Fish Out of Water》亦利用科技打造一个全新的表演体验。观众听从耳机中的说故事来到各场景,随身 iPod 指示路线,描述在场景中发生的故事,无缝融合萤幕画面中的故事与真实场景的周遭,甚至让观众窥见身旁游泳池底发生的故事。2012年于伦敦演出时,获得专业剧评及观众的高度赞赏,称为“虚拟与真实世界无缝接轨的真实童话故事。”

推荐阅读:张育嘉导演:将忧郁化为力量,给世界美好体验

以设计主导或建构而成的表演,有着不同的谜情。过往舞台设计、灯光设计用视觉建构空间及叙述,服装及化妆设计建构角色视觉个性,音乐设计或声响设计以声音建构,多媒体设计创造异次元,如今相互交错加乘造就另一种迷幻的表演场域。


是表演还是设计?由你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