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来台找人才,但“台劳”一说又被端出来讨论,我们的人有能力将技术、力量输出国外,到底该感到骄傲还是害怕呢?

来到新加坡工作,才发现自己骨子里面其实是有偏见存在的,当我一开始到新加坡的时候,身边只要出现和我不同肤色的人,就会在心里猜测对方是什么种族的人,偷偷的观察对方,但是当我在这里生活的时间慢慢拉长,我对于我一开始的行为和心态真的觉得非常的羞愧,或许因为在台湾生活,我们说的都是国语,大部分的都是所谓的华人,所以只要出现不同样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工作者,我们常会反射性的认为他们是“外劳”,如果遇到不同国籍的配偶,我们也会称呼他们“外籍新娘”,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样的称呼是否夹带着偏见。

但是当我来到新加坡,面对着多元的族群,各种不同的肤色,才知道那些外籍的字眼是多么的不友善,而且隐含着我们多少不自觉的优越感,在新加坡从肤色、语言看不出来每个人的职业是什么,一所学校里面可能有印度老师、菲律宾老师、中国老师、马来老师,当然也有像我这样台湾来的老师,孩子的组成也非常的多元,但是大家都是互相尊重着的,因为学校里面有马来和印度的老师和孩子,所以学校的餐点不会出现猪肉和牛肉,也不会有人带这些肉类制品到学校,尊重就是和平共处的基础。

推荐阅读:张悬在英国举棋,非关政治,关于尊重


印度的Hanna/短暂的颜料纹身彩绘


Hanna颜料,在小印度的店里都可以买到    体验用手吃饭

才刚刚来到新加坡不久,所以觉得很多事情都是新鲜的,当然包含了各种种族不同的公共假期,来到这里遇见的第一个印度节日是属于印度散大节日之一的屠妖节,也见识到这里的学校是如何教导孩子们互相尊重的,在屠妖节的前一天,学校办了一个屠妖节的庆祝活动,当天所有的印度老师们只上半天班,并在好几天前就用学校的系统通知家长这个活动,所以当天无论是不是印度人的孩子,许多家长都为他们穿上了印度的传统服装,老师们也是,还买了印度的纹身颜料,让孩子跟老师们一整天都沉浸在这美丽的图腾中,最挑战的是中午我们都体验了用手来吃饭,很新鲜也很特别的体验,虽然也就是那么简单平常的菜色,却让我们有很深刻的印象,我们还在跟小孩说,今天的饭都要自己吃光光喔,因为没有汤匙,老师也不能帮你....

推荐阅读:让孩子有好人缘,人际力养成法: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

开玩笑的说,是有好多假可以放,因为有各种不同的种族节日,但是认真的来说,我们得要承认,这个国家从上到下,他们是如此的尊重不同的文化,而且因为当天有活动,于是当天幼儿园没有进行课程,以前在台湾如果要办一个什么活动,常常要赶课程赶得半死,但是因为这里是没有使用教材的,所以没有教材也就没有要赶课跟补课这种事情了,这些潜移默化的非正式课程,有的时候对孩子的重要性,反而比我们一直以为重要的那些还要高得许多。

今年年初还在台湾的时候,新闻媒体对于新加坡到台湾大举征才做了一连串的报导,还有人喊出了台湾即将成为外劳输出国这样的字眼,这些报导让我身边的人觉得很焦虑与担心,甚至连这里的雇主都希望我们不要随意被媒体采访以免被断章取义,因为其实这里的人并没有把你当作外劳啊,来新加坡工作其实就和很多人会到美国或者是香港,中国工作一样,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对于到新加坡工作这么的敏感呢?其实我们在这里和在台湾一样的自由,就是一班的上班族,从来,都没有被新加坡人称呼为外劳过,但是叫我台劳的朋友反而不少,其实,如果我们真的是有足够的专业技术可以输出到外国,我们反而应该要骄傲,而不是感到害怕,或者是感到矮人一截,不是吗?

延伸阅读:澳洲究竟是淘金天堂还是苦劳地狱

或许新加坡所有的东西都进口的,包括了生活用品和食物,所以他们对于“进口”这件事并不排斥,所以对于“人才”的进口,他们也是抱持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如果今天的确是需要一些外来的技术帮助我们的国家更好,为什么不行呢?在许多的方面,我想我们还是可以思考所谓的输出,和输入,有的时候除了字面上的意思之外,是不是还可以有更不一样的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