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着描绘遥不可及的蓝图,轻松笑谈间,流露的全是他们对品质、信念与理想的坚持。

这几年台湾的设计产业,在媒体与政府单位的推波助澜之下,已经逐渐受到大众的重视,对于设计商品的接受程度也慢慢地提升,除了政府单位之外,在台湾有些设计品牌也意识到光靠官方的力量是不够的。
“天晴设计事务所”自从2008年起,至今共连续三年策画了2008年的“墙”、2009年的“雨”及2010年“看不见”三年的设计师联展,希望透过自发性地举办设计师联展,提供一个让设计师可以作品发表的平台,让每位优秀的台湾设计师都能够被看见,也希望民众能够透过一次次的展览爱上设计。

致力于推广设计师品牌的天晴设计,早在2007年时就提出举办设计师企划联展的“10年计画”,已举办三年的设计师联展今年堂堂迈入第四年,今年第四回的“不变”设计师企划联展,于9/16~25的“台湾设计师周”中展出,再次深入设计中的核心探索,从新的角度来看看当代文化下设计师的作品表现力。

举办每年设计师企划联展之外,天晴本身的设计商品在设计业界颇具人气,像是充满冲突幽默的“枪梳”、大玩中文趣味的“双囍杯”或是大人物曾经介绍过的“武器笔记本”,都是国外设计网站曾多次报导的好设计,这回大人物前往天晴位于文山区风光明媚的办公室,深入访谈到深耕台湾设计产业多年的天晴设计,以最严苛的态度拷问到天晴创办人易玮胜(Alan/35岁)与李尉郎(阿郎/37岁)以及资深设计师林定芊(33岁),跟他们一起聊聊对于设计产业的想法与态度,以下是我们跟天晴设计师的访谈内容:

“雨过方能天晴。”

大人物(以下简称大):可以请三位先跟大人物读者介绍一下自已吗?当初是怎样接触设计领域?

易玮胜(以下简称易):其实学生时期就只是比较会画画而已,所以大学联考时填科系,就从建筑系开始填填到工业设计,一开始也不知道工业设计在做什么,到了大二才比较清楚,毕业后我是做产品设计出身,在还没创立天晴之前,我做了很多 3C 商品的产品设计,但做久了觉得比较没意思,那时候就一直很想做自己会想放在家里“有人味”的设计,才会有后来创立天晴的念头。

李尉郎(以下简称郎):我一开始是单纯地想要画画,走比较偏艺术创作方面,后来是我爸说:“已经都念到这副田地了,不要再画画了”,才会选择念比较不会饿死的台艺大的商设系,退伍后进了广告公司工作两年,发现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所以才会回到校园念台科大工商设计所,当时我对于商品材质产生兴趣,这段过程其实对于我后来创作有蛮大帮助的。

林定芊(以下简称芊):其实你去翻很多设计师学生时期的课本,应该都会有很多涂鸦乱画之类,就是会有一群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我刚好就是这样没认真在念书的人,我高中是念复兴商工,在那样的环境之下身边都是很爱画画、很爱做东西的人,所以我大部分的学生时期都是很认真地在画画,后来退伍后研究所考上台科大工商设计,研究所的时候跟阿郎是同学,毕业后也是走平面设计为主。

大:我们知道天晴是由 Alan 总监跟阿郎总监所共同创立,可以聊聊当初你们为什么要创立“天晴设计”呢?

易:其实当初我跟阿郎创立天晴,是因为三年前我合夥的前公司,因为合夥人恶意掏空公司资产,而一夕垮台,所以我们不得不做出些决定,自己成立天晴设计,一开始其实还蛮辛苦的,所以其实当初取名叫“天晴”是有“雨后天晴”的意涵在里头,还有另一个因素是,“天晴”这个名字有请算命师父来算过,应该还不错(笑)。

“对我们来说, 商品要物有所值才有意义。”

大:你们的设计创意都是如何得到的呢?

易:每个人的习惯都不大一样,像我是会把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偶尔会回头去翻阅,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其实这也是经验,生活上多体验、多观察都会成为身体里的资料库,当你看到东西才有素材可以发挥,或是有时候电影里头的一句话、一个字,话语之间都是灵感来源,像这个定芊最厉害,哈。

芊:嗯,其实我是“通灵系”的设计师(笑),通常是前一天睡觉前有人托梦或是怎样,才会想到,没有啦,我都是跳跃式思考比较多,很多设计可能是之前玩过、注意过的东西,在一些小小细节之中,累积出一些自己都不发现的东西,当你在某个时刻就会派上用场。

郎:其实我近期的创作方向会比较偏向从材料去发想,像我会去研究哪些材料可以拿来做杯子,有时候只是觉得某种材料很好玩,不见得会想到它的用途,之后才会摸索出合适的商品出来。除此之外,像是有条件的设计反而是比较容易的,像我们也有接企业的设计案,他们开出条件越详细对我们来说就越好做。

大:各位本身都是从事设计,那你们觉得要走设计这条路,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呢?

易:我觉得身为一个设计师至少要有服务客户的能力,客户要什么要能生给他,同时又可以把你感性的设计想法卖给他,在客户的要求与自己的 Sense 之间取得平衡,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客户,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基本上在这个行业里应该可以活下来。

郎:我觉得现在的设计科系很多,大家都可以做设计,理论上学校毕业出来应该都能当70分的设计师,但说实话,后面那30分则要看个人天赋,就像有些人说话天生很好听,可能就比较容易成为好的广播人,但做设计也是会开窍的,只是就看每个人开窍的时间点。

大:可以聊聊天晴旗下的设计商品,每个商品需要花上多少时间研发?从创意发想到上市的流程是如何?

易:我们通常是春秋两季都会有新商品问世,至于每个商品花多少时间这倒也不一定,理想时程是从研发到上市抓三个月,不过这也要依照制作过程的难易来决定,短从两个月长到半年都有。至于商品流程从发想之后,我们还是会先成本评估,要花多少资金、国内外市场评估等,在不会影响正常营运之下,我们就会去开发这个商品。

大:天晴贩售的商品定价都是如何订定的呢?

易:我们的设计商品价格还算是亲民的,对我们来说,商品要“物有所值”才有意义,通常业界商品定价都是抓成本的4~5倍,但我们有时候定价只会抓成本的3倍左右,如果再高就不是我们想要的,但也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是如此计价,也要考虑背后的行销成本等等。

郎:嗯,一个商品不管它设计得再好,如果价格订得过高,以致于没有人想买,也是徒劳无功的事情。

“把作品价值回归设计师身上。”

大:有别台湾其他设计品牌,对外多以品牌名称为主,而天晴则是强调设计师本人的品牌,算是台湾设计界比较创新的作法,好奇为何会有这样的作法呢?

易:嗯,其实天晴不是一个品牌,我们比较像是设计品牌经纪人的角色,所以要成为天晴的设计师必须要露脸,这跟我们之前的创业遭遇有关,之前我们在前公司做的是纯品牌,设计师努力为了公司品牌在做设计,但品牌却很容易随着公司经营不善就消失掉,所以我们认为设计公司的品牌价值是来自于设计师本身,当设计师的作品不断累积时,作品的价值才会回归在设计师身上,所以天晴商品对外才会以设计师品牌来推广。

郎:其实这跟台湾设计产业的习惯有关,像比较大的设计公司你不会知道这些商品是谁设计的,设计师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没有名字的,但我们觉得品牌特质与人的特质是有连结的,与其说我们强调设计师品牌,倒不如说是我们让本来没有人会发现的名字彰显出来。

大:天晴除了旗下四位设计师品牌之外,你们还规划了“喜器 CiCHi”这个品牌,如此的用意为何呢?

易:其实天晴开始前两年都比较 focus 在设计师品牌上,从去年我们开始规划“喜器”这个品牌,其实目的是希望能慢慢透过“人”再把品牌带出来,但是我们设计师永远都在,而创立“喜器”这个品牌是因为东方语意或意象的商品形象很鲜明,而背后的设计师很容易被外界给定型是东方意象商品的设计师,所以我们把旗下比较偏东方意象的商品归在“喜器”。

郎:其实因为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在风格上有可能随着时间历练会有所变动,但如果是品牌的话,在整体风格上就没办法做任性的变动,像我可能有一阵子设计比较多东方意象的商品,就可以放在“喜器”里,但是如果我想设计其他风格的作品,就比较不会受限。

“选择我们认为对的事情在做。”

大:天晴设计从2008年开始就策办设计师企划联展,逐渐提升台湾设计师们的能见度,你们有预期能为台湾设计产业发挥怎样的影响力吗?

易:我们其实没有想过要为台湾设计产业做怎样的事情,我们只是选择我们认为对的事情在做,它会后续会发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也无法预测,只能说做对的事情,它的影响力通常不会是坏的。设计师每年都会有新人才出现,我们希望设计师每一年都能被看见,所以从08年开始我们把每年参展的设计师作品编成专刊,透过这些方式能把台湾设计师作品建立起资料库。

郎:嗯,我们不会因为是要影响什么才做了这些事情,这就是我们原本要做的事。

大:透过设计师企划联展的十年计画,你们希望能记录下些什么呢?

易:翻开这三年来的联展专刊,每一年都在做一些改变,从中你就可以发现设计产业的变化,我们也都很期待十年之后,设计师企划联展的长相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样,也许参与的门槛会非常高,那么展览本身就会有一定的代表性。

郎:其实也希望透过我们的策展,能让更多声音被听见,也希望能有更多企业或团体能够一起投入这件事,提升大众对于设计产业的接受程度。

大:那这几年策展的过程中,有遇到哪些困难之处吗?

芊: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时间永远不够用”,当你标准到达每个地方,就会发现时间永远不够,想要做更多,我想这就是设计师的坚持吧。

大:联展设计师你们是怎样去挑选的呢?

易:设计师没办法去挑选,只能透过作品集认识他们,但是我们喜欢怎样特质的设计师是有的,不只国内像国外有我们同一代喜欢的外国设计师,我们也都会想办法去邀请参展。

“能一直做设计是幸福的。”

大:从事设计工作一定难免会遇到创意雷同的经验,之前采访 25togo 的时候,有提到 Alan 曾遇到即将上市的设计,却意外发现海外有类似设计而整个停止生产,通常其他厂商就会装作不知道继续装死上市,但你们却选择停止生产这样具勇气与责任感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明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易:嗯,当年是2007年的香港设计展,我设计过一款“戒指杯”,已经进行到打样生产的阶段,却在参展前一天意外发现日本设计师有款雷同的设计,是同样以戒指为发想的设计杯款,虽然说背后故事也许不相同,但为了怕不知道事情来龙去脉的消费者误会抄袭,当下我们就做了决定将这款戒指杯停产,当时只能用英雄所见略同来安慰自己啊。

大:嗯,这种肯负责的专业态度确实令人敬佩,我们也知道天晴设计的商品“双囍杯”,之前也被大陆山寨厂商抄袭,当遇到别人抄袭你们商品时做何感想呢?

易:在大陆的山寨厂商甚至拿双囍杯去注册版权,我们只好想办法证明是我们的设计,去拉掉他们的注册,而台湾盗版厂商的处理方式,我们则是直接断掉他的供应商,其实不只“双囍杯”就连“拉炼杯”跟“黑4笔记本”等等都曾被人抄袭过,好像我们的商品已经成为列入山寨厂商的模仿名单,其实真的蛮无奈的。

郎:其实像这种事件曾出不穷,光靠我们的力量不够,政府应该透过官方的方式想办法协助解决。

大:尽管如此,各位觉得从事设计工作,最大的成就感在哪里?

郎:我觉得能做设计是很幸福的,因为是可以让我一直做下去、不会觉得无聊的事情,虽然压力比较大,我可能随时下了班也在想设计的东西,但是这个成就感是可以累积下去的,这是支持我持续做设计的原因。

芊:像我们参展时,设计师都会亲自站柜贩售,就可以第一线接触到消费者,得知他们对于商品的想法,能够有这样的过程,对于自己的作品也会更有信心。

易:成就感?就是能够活得好好的啊!(笑)

大: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作品吗?

郎:那我介绍目前都还没曝光过的“气嘴杯”,它整个是用玻璃做成的,你可以看到它底部是做成气嘴的形状,我是找了做实验仪器像是试管烧杯的厂商,他们从来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东西,经过了多次尝试才有办法做出来,只能用嘴巴吹制手工拉型才能做出来,这个技术是相当难去复制的,而且材质是烧杯材质所以相当轻。

芊:我的作品是“隐形贴”,概念是从忍者的隐形术来的,因为这个便利贴的颜色、材质都跟笔记本一模一样,贴上之后你写在笔记本的东西就可以隐藏起来,就还蛮有趣的,不过这个设计后来没有贩售,对了,这便利贴跟笔记本是一组的。

易:我近期最满意的作品是这个杯盘组,它叫做“动静之间”,里头有很多“看不见”的设计,因为茶杯底部跟盘子的形状都是圆弧型的,当茶杯放上去的时候,不管放在盘子上的哪个位置,都处于静止状态,这个设计的概念就在于,杯子跟盘子就为了彼此而存在,而杯把的设计我故意做得很小,这样当你拿茶杯的时候,动作上就会自然很优雅,“动静之间”是预计九月中才会上市。

大:对于台湾的设计品牌,你们有没有特别的推荐呢?

易:我们觉得设计师 Judy 骆毓芬的东西都不错,之前也有参加过设计师企划联展,她设计的“叉箸”筷子在业界相传赚两亿(笑),最近她也成立品牌“cuckoolife 咕谷生活”,像是杯子、小物都有。

大:最后,三位都有在大学教设计课程,想问问各位对于目前就读设计相关科系学生,有什么过来人的建议呢?

易:因为我们自己学生时期也很爱玩,所以学生会玩也是应该的,会玩的同时也要让自己充实,不要只是瞎玩,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看得不够广,可能学到了一点概念,就觉得自己很厉害,但却完全没办法掌握外面的世界是怎样,所以我觉得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跟熟悉业界的环境是很重要的。

芊:学设计的学生很容易陷入只看设计相关书籍的迷思,其实要多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像是财经、文学等乍看跟设计无关,但其实是累积自己的体验跟内涵,或只看设计书籍的话,可能做出来的设计会比较表面或是太狭隘。

郎:我觉得要抱持着一种不排斥的心理,多去接触各种可能事情,可能你觉得那只是皮毛,但也许就是开启你的某个兴趣,另外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练习说话的技巧,因为现在很多人太习惯用网路沟通,文字整理的能力反而会欠缺,要想办法让你的设计用文字让别人看懂,所以沟通说话的技巧对于设计人也很重要。

后记:深入直击天晴设计办公室

来到了天晴位于文山区风光明媚的总部,大人物当然要不免俗地来一下办公室直击,带着大家一探设计公司的真正面貌!

进入天晴办公室有个小小的会议室,里头展示着天晴出品的设计商品,像是双囍杯豆福杯手榴弹马克杯等(咦?怎么都是杯具?!), 让你可以很快速地认识他们的商品。

到了员工座位果然一如我们想像,就应该是乱中有序、序中还是很乱的景象,据说天晴小助理在我们来之前还特地整理了一番呢!

工作柜面上突然发现包装好的巧克力耳机礼盒,整个超有质感的,好想提个两手去送人啊!

办公室墙上的行事历则写着每位员工本周该完成的工作事项,果然是纪律严谨的设计公司呀!

后记:实习生真心话

这次采访天晴,实习生安迪跟着一起旁听,听着 Alan、阿郎老师们的想法,安迪内心也充满热血啊!除了听设计师们的说法之外,我们也来听听还在校园的安迪同学,对于这次访谈有什么心得?

镰刀安迪:其实以我实习生的角度来说,能听到一间公司不只为了自己,更帮助其他同业,让台湾设计能够走出台湾,我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许台湾在文创产业这块,还称不上成熟,但我想就像 Alan 说的台湾的文创产业正在起步,再加上带头的天晴,我想很快地文创产业会成为台湾另一个重要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