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大家走回1969年的纽约,整个充满着一种社会和谐的风气,并且影响后世摇滚无数的自由音乐会。

1969年的八月13,在美国纽约乡下发生了一件历史上影响音乐的大事,由一群60年代的战后婴儿潮世代建构了一个新的社会风气与文化,他们把原来是一片养牛的草地,改变成涌进了50万观众的音乐圣地——胡士托音乐节(Woodstock,3 Days of Peace & Music)。


当时的人潮

有人说这是避世的乌托邦,当时的媒体更挞伐这群不知好歹的年轻人(怎么觉得跟现在有点像),说他们异想天开、破坏环境,但是,最后他们真的完成这为期三天的50万人音乐祭!

除了主办人 约翰罗勃兹(John Roberts)、乔伊罗生曼(Joel Rosenman)、阿提孔菲德(Artie Kornfeld)、麦可连(Michael Lang),另一个便是李安《胡士托风波》里的主角——以利特・泰柏(Elliot Tiber)主动向他们提议了乡下农地,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音乐计画展开了!

做一件让大家跌破眼镜的事:每天为自己写一份勇敢


这场音乐会造成了1969年最严重的塞车,当时不少人坐在车顶弹吉他、睡着,非常惬意

没有爱、没有嬉皮,就没有胡士托!

举行了胡士托音乐节,原来只是想从事一个商业行为,没想到参与的群众改变了这场音乐节,使它最后成为了一个着名的“自由音乐会”。整个音乐节充满着一种社会和谐的风气,高质量的音乐,以及波希米亚风格的服饰。这个活动之所以具代表性,是因为当时将近五十万人面临着疾病、骚乱、抢劫的巨大灾难,但他们却并不如媒体报导“这场音乐节将成为一场灾难”,现场的人以三天的时间用音乐唤醒和平。是真正在二战后宣扬并实践爱与平等的音乐活动。

推荐你看:这个夏日袭来一股波西米亚风


他们用宝特瓶排成了“Peace”的符号


当时留下了这张在人群中拥抱的照片

这场音乐会最重要的主角就是观众——嬉皮的天堂

这些崇尚自然的嬉皮们爱好和平,现场男男女女、不分性别的拥抱亲吻,可别以为他们是什么情色派对,他们的爱讲求平等、没有种族、没有高低,嬉皮追求自由与纯真,在当时的形成了很特殊的文化,在胡士托的音乐现场,这些嬉皮在音乐了找到心神的寄托,也成为他们交流的方式,他们创造了那个世代的精神,也在造型时尚和思想哲学上影响了后世。

你会喜欢:Road Trip 60' 嬉皮流浪记


亲吻是件很快乐的事

【关于嬉皮我们不知道的事】

许多人对嬉皮的印象有很大的误解,让我们先从六零年代的美国社会谈起吧。当时,白人依旧仇视黑人,同性恋被视为毒瘤,年轻人对未来感到茫然不安,内在的热情与苦闷同样巨大且极需宣泄的出口⋯⋯于是人们开始起身对抗,各种民权运动与嬉皮世代应运而生。什么是嬉皮?许多人脑海中大概先浮现了一群披头散发、头上戴朵花、爱穿长裙的毒品上瘾者,事实上从严肃面来看,起源并兴盛于美国西岸的嬉皮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反战、反体制、反传统、反阶级与种族仇视、反资本主义与保守虚伪的主流文化所建构的一切,嬉皮们并主张推动各种民权运动。

嬉皮的反对方式是温和而理想化的,对于同性恋者的处境与女权也更加关注,并且崇尚自然、忠于自我。至于大麻、迷幻药、滥交、邋遢…等等负面印象,只是肤浅的外相,真正的精神和深层的意义却常被媒体和民众错误解读。

推荐你看:女权主义老是要求特权?当女权主义变成负面标签...

那些感动数十万人的歌声

胡士托的宣传标语是:“Woodstock,3 Days of Peace & Music”,受邀表演的艺人和团体几乎都有清楚的意识形态,也多半明确表达反战与支持民运的立场。接下来,我们就要介绍你几位当时在胡士托舞台上造成数十万人感动的几位歌手

振奋人心又优雅的灵魂乐巨人 李奇海芬斯(Richie Havens)

当年的胡士托音乐节,就是由这位民谣传奇担任开场,他用温暖、充满颗粒感的嗓音传递自由与友情的可贵。在 Richie 还没在  Woodstock 演出前,他是个连生活费都不稳定的驻唱歌手,Richie 回忆当时说到:“我一个晚上跑三间咖啡厅,可以跑14个点,那七年半是个不可思议的时光。”之后 Richie 在 Woodstock 上演出后引起各方关注,接着录制 Beatles的 ‘Here Comes the Sun’ 翻唱单曲并在排行榜上获得佳绩,也展开民谣传奇的光辉岁月。

这段影片也记录了当时的盛况,人潮和现场气氛完全的令人震撼啊!也看出了只要一把吉他就可以撼动全场的民谣歌手魅力。

民谣歌后 琼拜雅(Joan Baez)

最早是以清新的风格演唱传统民谣,不久改为流行民谣。着名歌手巴布.狄伦(Bob Dylan)从词曲作者走向幕前表演,日后成为民谣摇滚之父,主要也是受到琼拜雅的影响与鼓励,二人后来也共谱了一段秘密恋情,虽然无疾而终,仍是音乐史上的金童玉女。琼拜雅是和平主义者,从 1960 年代藉由歌曲中反战思想与抗议讯息的传达,到积极参与政治、社会性的各项群众运动,也使她在人们印象中始终是位激进的改革派。

和大家分享 Joan Baez 在 1970 所唱红的《Donna Donna》,这首歌翻唱自犹太民族的一首以色列民谣。Donna Donna 在以色列语言中含有自由的意思。歌词叙述出生就知道自己注定终将难逃被宰杀命运的小牛,望着天上自由飞翔的燕子,那种既无奈又凄凉的心情,隐含着对身在自由的人往往不懂得珍惜自由的可贵的深沉感叹。

珍妮丝贾普林 (Janis Joplin)

她是一位引领时代、蔑视传统的叛逆音乐份子,也是战胜逆境、嬉痞运动的巅峰代表,可说是6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摇滚女歌手,同时也被视为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歌手之一。迷幻的唱腔带着浓浓的蓝调色彩,即使她生前仅仅只出了一张专辑,从小并不顺遂的 Janis Joplin,以她宏亮的嗓音结合热情,将生命力展现在其音乐之中,唱出生命的苦痛、旁徨与孤寂。1970年她因注射海洛英过量而死亡,卒年27岁。

Janis Joplin 用温柔而炙热的嗓音唱着:“宝贝,没有人什么能够真正伤害你,别哭。”我们像在黑夜里被如一轮明月的 Janis Joplin 照暖,在当年的音乐盛会里,她的声音给了所有人力量。

音乐的力量,促成了1969年的胡士托音乐节,现在我们身边不乏春浪、海洋音乐祭,很难知道当时音乐让五十万人拥在一块的可贵,它也影响了后世的摇滚乐与音乐节,即使有人曾经想让当年的胡士托盛况再现,但是效果都不如以往。

因为那时候的人事物都转换了,胡士托独有的温和反抗主流的嬉皮、战后余温珍惜自由的人们、他们的精神是模仿不来的,除非我们真的去实践过、体验过那个年代,我们才会真正懂,在音乐里享受爱与和平,多么难得!套用一句电影《胡士托风波》的宣传文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沈郁萧索的断背山,也有一个色彩斑斓的胡士托。”


大人小孩都无忧


嬉皮,不染发不剪发,回归自然

尽管胡士托音乐节已经成为历史,但我们不忘它世界大同的精神,当时为期三天的音乐盛会,流传了六十几年的“爱与和平”,我们并非那个世代,也不可能成为他们,但是我们仍惦记着他们向往的纯真与自由,努力创造更好的我们这一代,惦记着历史上色彩鲜艳的这一页!

参考资料:来源来源来源来源

推荐你看:微笑看世界,世界也会微笑对你

同场加映:真正懂你的,才是爱你的

延伸阅读:你的生命很美好,相信自己相信爱

推荐你看:台湾人不该忘记的名字:敬你!用自焚换来言论自由的郑南榕

你会喜欢:千面女性情欲:学术圈、社会运动与大众文化中的女性情欲

你会喜欢:享受逆境,更能品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