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原味的有机小农,在食安问题日趋严重的年头有他们的精神与使命坚持,弃守安稳现状只为保留台湾人的草根。

繁华,开在手做吃食里

近年掀起一股青年或知识份子下乡务农、开展美食手做,财经杂志解读是在经济崩解环境里找出口;生活杂志则喻为是一波复古怀旧的浪潮。其实,更是一种悬崖勒马的觉醒,向被伤害得千疮百孔的土地、向被拆解得支离破碎的身心灵忏悔,颠覆以收入、职务做为评比成就的量尺。

是的,这是一场革命。由自身而至环境、由生存至生活、由小确幸至大信仰。

这本书源起一趟意外的程旅,旅程中遇见的食品手者,一层又一层打开我对人、对食物、对土地互动的视野与思想。

二○一一年秋,离开工作近二十年的媒体职场,走出安稳的舒适圈,关掉电脑,踏上许多过去未曾到达的角落,中年女子的火车环岛,没有疯狂的念头、没有沸腾的热血,只想静心看看在自己生活圈和新闻事件以外的世界。

推荐阅读:你要忍受舒适圈里的平凡,还是喜欢就去追

落脚台中时,遇见本书里《以黑暗之光写成的甜点诗》主角柯亚,同为转业人,有种天涯相逢的微妙呼应。长年职业训练,“披露”所见所闻已内化成一种反射行为,随即在杂志撰写手造业者的故事。

经过近两年的反刍,滋味愈嚼愈复杂,先在舌尖里舔到了甘甜,是书里八个故事主角们手作美食的心意,那些对耕种者致敬、对消费者的诚意、对食物制作的创意。

像是苗栗公馆的穿龙豆腐坊,带动本土黄豆的复育;像是台南马修优格,扩大无毒草莓、梅树栽种空间;像是南投冒烟馒头让一片有机菜园生气盎然。也像是企图纪录与留存在地饮食生活史的碧鹤;像是怀着母亲守护孩子使命而制作素朴纯美酱料与饼干的 Vicky 和 Anita。(同场加映  厌倦行销的广告人,与小农共写土地故事:谢碧鹤

两年多来,观看着故事主角一路奋斗与起落,开拓与挫折,在不友善政策底下挣扎、还坚持不退;在商业陷阱里失足、还爬起再战;在同伴离去后、还死守理念,舌根里,开始涌起了点苦味。

今年开春,便传来让人椎心的讯息,为了种植无毒的食用玫瑰刷卡借款投资、成就吴宝春世界冠军面包里一味芬芳的逸萍与思广,去年才暂时度过县府争地供工厂发展的危机,这回还是没躲掉遭地主卖地、“拆迁”玫瑰的命运,“我们不会放弃的,算他们倒楣,遇到了我们这样的疯子!”逸萍的剽悍更引人疼惜。

你会喜欢:吴宝春的面包人生《世界第一麦方(ㄆㄤˋ)》

四季耕读的慧芸和庆豪由城巿移居乡间,到处找耕地时,某地方政府农业局人员,获悉这对天真男女跟随政府“漂鸟计画”下乡务农,冷冷丢下一句:“又有两只傻鸟来了!”让他们啼笑皆非。务农四年,心得是:“种田是有钱人才玩得起的事。”说得心酸。

是的,这是一场革命。是与自身毅力、耐力作战,与经济分配、公平正义的抗争。没有苦里作乐的能量,无以支撑。

这才惊觉,二○一一年那回的遇见,不是与另一个世界的交会,而是和一个时代的碰撞。

这个时代千风在世界各处吹动着。联合国将二○一四年订为“国际家庭农业年”,不仅希望各国在政策中关照长期受到忽略的家庭式生产的小农,更彰显这些小农保存多样化的产品、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推荐你看  识食:有“意识”的饮食 有“意思”的食物

保障微小家庭农业的空间,透过小型手造业者的加工创作,开发各种可能性、让吃食除了基本的热能、更成为生活的光源,如此遍地开花,而能成就繁华的世界。

这本书若有什么企图传达的意念,便是透过书里八个故事链,传递一味食物背后反映的时代价值:我们凭什么吃好的?除了实际以消费力支持经由良好的种植与制作的食品,在相关政策面的关注、参与及选择,才真能确保这片土地,一直结出美味的果实。

风起了,感谢所有已在路上的革命份子。

杨惠君
写于2014.5.21暴雨倾泄的小满之日

 

更多动人小农故事,在《有种美味叫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