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业与设计、设计与艺术碰撞!天晴设计总监易玮胜,让台湾工业设计开创新的格局


图片 | 作者提供

设计是什么?对没有设计背景与概念的一般大众来说,要如何可以直接而有效地明白“设计是什么”、“设计存在于哪里”,天晴设计总监易玮胜(Alan)表示, 投入这个领域 10 年多了,他发现这不单单是设计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断推陈出新做出好设计就可以的。

所以,Alan 和阿郎(天晴设计创意总监李尉郎)开始思考,透过“展览”来说关于台湾设计师的故事。

时光回溯到 2007 年,Alan 和阿郎与几个设计师好友们聚集起来,在北美馆策划了第一次的展览,叫“乱,有秩序”。这对台湾设计领域来说,是很大的突破,因为在一个属于艺术殿堂的地方,展出全然不同性质的工业设计。

当时在大家的想法里也许会认为这些是商品、是被量产的用品,跟艺术好像没有关系,却可以在美术馆展出,在当时对工业设计的展览来说,可以说展开了突破性的新页。


图片 | 作者提供

2008 年,开启了《台湾设计师周》的催生计画,他们也从那时候起决定要投入在展览这件事里,第一届主题是“墙”,也是接下来每年都会策划设计师企划联展的起始。为什么要办“设计师企画联展”呢?身边总会有一些声音说,怎么不专心经营品牌、商品销售,怎么会把全年的精力都投诸展览上呢?

道理很简单,他们希望提供一个让设计师可以作品发表的平台,而这个平台是要成熟并且具有高水准的,当设计师参与、加入展览时,也代表着设计师本身也会有一定的水平在那里,这样的展才会好看、才会让人一直回味,设计师与作品也才会真正的被展现出来。(推荐阅读:【展览/表演】传说中的设计大补帖:2011台湾设计师周 主题联展

“一开始很难,但你必须要累积,累积好几年的展览经验,才能触及到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当年义无反顾就决定要作这件事。”Alan 坚定地说着,“因为我们都很期待 10 年之后,设计师企划联展的长相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样,也许参与的门槛会非常高,那么展览本身就会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们认为,台湾必须要有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展,如果永远都等别人计画,不如就自己先着手执行吧!


图片 | 作者提供

再观察近年的现况,在策划设计师企划联展时,得到了很多好的 feedback,包括消费者也好、民众也好,甚至在设计圈内都发生了一些化学变化。设计师企划联展影响了很多人、很多层面,过去以往很多民众不知道“设计”,不认识台湾设计师,也不晓得哪里可以买到设计作品,慢慢地透过展览的力量让大家都很自然地接受并且都知道。

许多国外设计师发现原来台湾也有很多这类的设计活动,连接起一些机会点,开始与台湾设计师交流。“我们邀请他们来做主题设计的作品,介绍相关的设计商品,他们也会穿针引线邀请我们在他们的国家参与展出,在过程当中就很自然地促成很不错的互动交流平台。好事情就是这样不断地、一个接着一个持续发生,这是因为正在做正确的事。”Alan 这么相信着。(推荐阅读:“选择做对的事,并把对的事情做对。”专访瑞德感知科技创办人林筱玫


图片 | 作者提供

不过,Alan 也坦白地说,这整个过程中最不对的事情就是,做这些事情要花很多钱,就是烧掉自己非常多的钱这是不对的!

所以,必须让更多的企业以及民间团体,一同共襄盛举促成设计活动的形成。因为最终的回馈与效应都有机会回归到企业本体,过去台湾多半都只谈艺术创作而已,鲜少谈及工业设计这块,设计展是近年才开始有一 些能见度。但由设计的层面切入,得到的会是和艺术展不一样的感觉,设计可以和大众以轻松地方式沟通,更具有识别度的企业形象与质感,形成一股新趋势。

从 08 年〈墙〉、09 年〈雨〉、10 年的〈看不见〉到今年的〈不变〉,每年天晴都从过去的经验中再多补足一些,希望可以呈现出越来越完整的设计展规模全貌。策划的过程中发现了设计的更多可能性,当工艺与设计,又或是艺术与设计开始撞击在一起时,相信又会是一个很好的多元的发展。

设计师企划联展 10 年计画正在进行中,也欢迎你以任何形式加入他们,不论是以观众角色、设计师角色或是赞助商角色⋯⋯等,你正在见证一段历史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