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开始检视生活,并且提醒自己一定要“活在当下”,把每分每秒都活得值得。但是我们该怎么活在当下,除了放在心里随时警惕,是不是有更具体的做法,让我们把握每一刻呢?

常常有人在说人生要“把握当下”,但是说的比唱的简单,到底要怎么做? “当下”岂是五指一合 ,就能够轻松把握住的?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是高中时有位老师分享的,她有位大学同学,毕业后进了一间很大的杂志社工作,日以继夜地工作,相当拼命,因此不久后就升格为杂志的副总编辑,然后继续日以继夜地工作,有一天他终于病倒了,我的老师到医院去探望他,问他:“这一次你学到什么教训?”他说:“下次我应该要事先买更多的保险。”我的老师无奈地回应:“所以你的意思是你要继续不顾身体的‘拼命’,赚更多的钱、买更多的保险,然后身体就可以生更多的病?”

我们常常像这样被“未来”绑架,为了很多还没有发生的事感到恐惧、害怕,忽略了自己“当下”的状态与感受,被恐惧驱动,做出一些可能偏离自己真正内心的决定。

那位朋友被“未来”冲昏了头,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在“当下”所发出的声音,结果就是为了未来还没有产生的害怕,产生了“保险”的心态,我们可以猜测这是他为了他所定义的幸福,所愿意付出的牺牲,

但是,一个无法让“现在”的自己幸福的人,有办法让“未来”的自己幸福吗 ?

当然啦,说不定在他眼里生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不是他,所以不得而知,但是听说他后来受不了辞掉工作、跑去国外打工度假了,所以事实证明那时的他其实只是“被未来给绑架了!”

到底在我们周遭还有多少这样子的故事,走进书店里有多少自传的大纲是:“某某企业主管为了赚钱拼命工作,最后搞坏了身体,然后发现这不是他想要的,愤而离开工作岗位⋯⋯。”

接下来有的人去浪迹天涯、有的人躲到海角旁盖学校、有人则返乡种田,这些故事的剧本都差不多,也很有启发性,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不断上演着类似的剧本,被自己也不清楚的未来绑架,到有一天受不了痛苦了,才选择重新聆听自己内心的真正声音,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大家觉得被未来绑架有一种“梦幻”的感觉吗 ? (像喝醉酒一样?)   

被过去绑架的人又更多了,用“过去绑架别人”的人则是超级多!

譬如说:“念那个科系出来没有用,不要去念。”简单推理,这样的言语可能是去念了那个科系后来把他念的“没有用”的“没有用的人传出来的,然后这个“过去”就产生了连锁的“绑架效应”,久了之后科系没有用了、人没有用了,其他也都不用谈了。

或是我们也常听到:“我觉得这超出我能力范围,不是一件我做的来的事。”这种用过去对自己的认知,定义自己未来做什么的行为,是一种综合过去与未来的“双重绑架”,完全忽略了“当下”的自己是有能力去创造改变的。

爱因斯坦也说过:“我们不能用创造问题的逻辑来解决问题。”这就是说明我们不该为过去所绑架的最佳铁证。

过去、现在、未来只是用来形容时间的语言,平常我们习惯称为“昨天、今天、明天”,所以说假设今天是 5 月 20 日,昨天是 5 月 19 日、明天就是 5 月 21日,但是到了 5 月 21 日,原本的今天变成昨天、明天变成今天,顺序就起了变化,这样的过去、现在、未来间的流动不会停止,也会一直变动下去。

下一页,该怎么不被过去和未来绑架?

想要能够做自己和时间的主人,穿梭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就必须要随时让自己清醒,了解自己的感受从何而来,仔细思索后,为自己做一个“整合过去、放眼未来,却专注在 ‘当下’”的最好安排。


图片|来源

我有一位好朋友从小到大都是个领袖型的人,总是在前面领导大家、给予大家正面能量,有一天他告诉我,他发现自己以前根本只是因为害怕孤单,所以才伪装的很正面,他发现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有着这个深刻的伤痕,原来大家眼中的那个领导人,不过就是个被伤痕控制、害怕孤单的胆小鬼罢了,当他发现自己的秘密时,一度和自己过不去,觉得自己的人生被过去控制、未来没有希望。

同场加映:学会独处,才能和别人好好相处

但是这样想是错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停止用不能改变的过去事实去定义未来,或是被还没发生的未来恐惧牵绊住在,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一颗“活在当下的心”,问问自己,过去与未来先搁着一旁,现在的自己是怎么样的感受,这些感受从哪里来的、什么原因,然后用心去“相信”,相信自己有能力用“现在”的作为重新定义“过去”,并且开创“未来”。

三个小秘诀,“活在当下”绝非难事,但也绝对不简单,要真正愿意透过自己每天的生活来锻炼。

秘诀一、“觉”:用心去觉察

觉可谓“觉察”,简单来说就是 真诚去聆听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难,虽然说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但在生活中习惯回应别人期待的我们早就已经忘的一干二净了。

我今天有没有最开心的一刻、最糟糕的一刻,什么时候感到愤怒、无力,可以做的练习有每天写日记、一个人旅行这一类“独处”的行为,让自己有时间和自己好好说说话,写日记可以用一个客观的第三方观察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对人、那样说话。

另一个好方法是“禁语”,试试一、两天,或是几小时不要说话,可以听别人说话、到处走走,观察自己听到别人讲了什么话而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或是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置身什么样的情境,我们很少给自己这样的功课,真正用心去“觉察”存在于自己内在最深处的那个声音。

秘诀二、“思”:用脑袋去思考

“觉察”自己的感受后就是要“思考”,这个感受到底从哪里来?可能是过去的经验、未来的想像,自己是不是应该要被这些想法“绑架”?能不能有不一样的行为、不一样的表达、不一样的自己?

我们要太多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或是自己在如何对待别人,甚至有时候我们深深伤害别人自己也浑然不知,前天的“台北捷运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犯人对自己的生活没有“觉察与思考”的习惯,积累久了就爆发,想必与他互动的亲人、朋友、社会,也应该没有养成此习惯,所以不知道怎么样在他心中埋下了这个仇恨的种子,更可怕的是,当我们看到事件后很多人疯狂地“反废死”,这些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背后的意义:“那些抨击疯狂杀人的人,也疯狂的说要杀人。”

当我们大家看到事件发生后,如果没有“觉知”,就会被困在过去和未来的恐惧中、不能自拔,会害怕在捷运上遇害或是自己胡思乱想,我们该做的是,深呼吸一口气,问自己:“我们的恐惧从何而来?”可能来自于我们对于周遭生活环境的“信任已经崩解”,我们真正该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是,表现出猜忌与不信任是不是真正能够“重建信任”的方法?

推荐阅读:做自己的黑暗骑士!捷运惨案后,写给害怕的台湾人的五句话

秘诀三、“定”:用行动去定义

“觉察”感受并“思考”后,我们要做的是决“定”与“定”义,然后产生当下可以做的“行动”。感受的根源可能来自于过去经验或未来想像,但我们该问的是:“在这些感受与思考之后,我们现在可以做什么帮我们去前进?”

比方说我们人在课堂里,心中一直悬挂着上礼拜的考试考差了,内心浮躁不平,觉思后,发现自己浮躁的原因来自于对于自己表现的不满意,“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考这么差?”但是任由自己的内心持续浮躁,绝对不是改变现状的“当下行动”,我们该思考:现在的我可以做什么,去超越这个已经发生的事实?找出自己考差的原因,定义现在的症结点,并决定、行动,才能继续前进。

又比方说很多人喜欢做“白日梦”,坐在咖啡厅里在心中的幻想中徜徉、做春秋大梦,做梦是好事,因为面对了自己的感受,可能也思考过为何爱做这个梦,接下来继续想:关于这个梦想,我现在可以做什么能力可及的事,让自己往他更靠近?这样才是建立在未来的美好想像,“专注当下”、筑梦踏实的真正方式。

最后我想要分享,台北捷运的事件我们该如何“活在当下”,我现在人不在台北,无法感受到捷运现在的恐惧与气氛,但听朋友说的感觉很糟,捷运上充满很多的不信任与猜忌,“觉知”后我们该知道,表现出猜忌与不信任绝对不是“重建信任的方法”,我们该去“定”义,怎么样才能和生活在台北的大家一起面对,用简单的“当下行动”去面对、接受,勇敢在公共领域建立新的信任关系。

我下周要回台北亲自感受,或许可以发起在捷运上大家一起牵手唱歌的活动,让大家重见关系与信任,活在当下的我一向是计画好、就去做,能够活在当下就是一种幸福与美丽。

推荐阅读:出发吧!追寻最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