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江户时代,人们相信,透过腹部的脉动,能够诊断出人的身体状况,这套理论也发展成“腹诊”

试着抚摸你的腹部,你是否感受到了生命的讯息?

听起来有些怪异。但在江户时代(1603-1867)的日本,这样的连结却特别受到重视。当时人们真诚地相信,腹部脉动中,暗藏着攸关健康的讯息。至于训练有素的医生,则需要潜伏于腹部的征状里,解读出身体的密码。

此即为“腹诊”。


图片|稻叶克文礼《腹证奇览》

不少人把腹诊的源流,追溯到传统中国医学经典。比如在《黄帝内经》或《伤寒论》 中,都或多或少提腹诊的相关概念。这样说或许不错。日本所谓的“汉医”,的确受到中国医学深刻的影响。

但在中国医学中,腹诊不过是一套边缘化的、很难说得上成熟的技术。在日本,它却成为医生们热切讨论的主题。江户时代以降,日本医生针对腹诊一事所撰写的专门书籍,据统计就有七十多种。

推荐阅读:胃痛不要慌,四招搞定闹脾气的胃!

是在东瀛异乡的土壤,腹诊技术才开花结果。


图片|稻叶克文礼《腹证奇览》

从众多的讨论中,逐渐浮现了一本特别周密而具有代表性的着作,即成书于十八世纪末叶的《腹证奇览》。

翻阅《腹证奇览》,我们会对这项独特的诊疗技术,得到一些基本的印象。比如,腹诊在实行的时候,是这样子进行的:令病人仰卧,两腿伸展,两手置于股侧,安定心神。医者盘坐或立于患者一侧,以右掌覆按病人心下,调息定神,稍待须臾,即专心诊察。


图片|稻叶克文礼《腹证奇览》

复诊的基本理念和诊脉十分接近,讲究医者身体的感觉。根据《腹证奇览》的说法,经典的中国医学甚至还有“诊臂”的传统,和诊脉、诊腹同出一系,不过早已被人遗忘,技术也未能流传下来。

施展腹诊的医者,最重要的是观察腹中的“虚、实或虚实相间”,不同的征候,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况与病情程度。此外,如果腹中发现有凝滞块状,即所谓“症”、“瘕”或是“癖”的问题,则意味着身体中的气已经郁积,必须赶紧治理。

推荐阅读:真的是胃痛吗?上腹痛的隐藏危机!

但为什么是腹部呢?腹部的重要性何在?对此,《腹证奇览》的解释是这样的:“盖天,以一气维持万物者也。故生于天地之间而有气息者,无不受命而活动。命者乃天一混元之气,结于其腹内而为已有,运行周身,为活动之用也。其形气相结处,名曰魄,其气即魂,此魂魄乃神明之舍、生命之本也。”


图片|稻叶克文礼《腹证奇览》

今天多数的日本医生,大概已经不再接受这套,带着一丝玄理的诊疗理论。但腹诊在日本历史上的流行,早已成为难以跳过的重要往事,也象征着日本传统医学,如何在承接中国医学传统的同时,发展出一条独特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