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编按:
目前人在美国闯荡的作者 Fiona Lin 先前曾分享了残酷无比的美国求职真相。当在美国的他们用一万个小时累积自己的实力,老是想着速成的我们当然没有竞争力!而这次她写在申请学校之前,想告诉妳,申请学校重要的从不是猛背单字,考托福考GMAT, GRE 而是为自己的未来布局。想出国的你,确定自己真的想清楚了吗?

同场加映:美国砸大钱念书值得吗?


许多人都有一个留学梦。从小我们学习外语、接触异国文化,面对着电视电影上描绘的求学生活,面对着留学展览手册上那绿油油的草皮(彷佛在草地上念书,效果就会比较好,人也变得比较正),总是不禁有所憧憬。(女孩们,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啦啦队电影而对于美国自由开放的纯爱校园生活而羡慕的感觉吗?)

于是以出国为目标的我们,很耐心的规划时间准备,从被审资料到考试,我们重拾大考精神(老娘国三高三都撑过去了,区区一个 GMAT 算什么!),埋首准备。

但殊不知,这战场跟熟悉的台湾升学环境截然不同;要在别人的地盘打,光靠背单字是不够的,你需要的是布局。

资讯比什么都重要

学校在乎什么?请你问清楚。每个国家不一样, 每个 program 不一样。申请 PHD 跟 Masters 是两码子事,申请金融硕士跟生物硕士也是天南地北的概念。针对选校,不要一心一意觉得自己找几个人问问、上网搜寻一下学校排名就够了。

你要做的是直捣核心战场,搞清楚这个领域谁拥有最多筹码(资源丰富,师资坚强)、谁最有影响力(校友网路强大,企业喜爱)、谁外强中干(学校名声响亮,但是 program 本身有待加强)、谁最好骗(适合当你的 back up plan)…你会发现,网路排名不一定准确,同学间以讹传讹更是危险。每个人喜爱的领域不同,个性不同,未来规划也不同,他想留在纽约你想转战亚洲,适合他的不一定适合你。有的学校喜欢保守学术型的学生,有的学校风气活泼强调团队合作,有的program有偏好特定研究背景…在申请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把自己的丰功伟业一股脑儿的列出来,然后盼望某间学校成为你的伯乐就可以

资讯可以帮助你成功定位自己。很多国外学校的招生跟我们的科举文化截然不同。以我申请的经验为例,有些 program希望招到的是‘毕业后可以找到抢手的工作,让学校 placement record 光鲜亮丽的人’、有些学校喜欢‘符合学校entrepreneurship 精神, 具有科技创业热忱的人’、有些学校强调‘合作精神,以及成为负责任的领导人’的能力…每个学校的校风不同、资源不同,招生官看的不是一个‘绝对优势’,而是‘契合程度’,它希望它的资源可以帮助你走到想要的地方。

试想,面对一间科技创业风气兴盛,拥有强大 entrepreneurship 课程的学校,你一直强调自己擅长的并且想要的是债券分析领域… 很有可能学校会觉得你很优秀,但是没有能力帮助你,因此只好忍痛放弃。正确的定位,不仅可以有效率的增加自己的胜算,更可以帮助你挑选到最适合自己的 program。

推荐阅读:为什么 MIT Sloan MBA 只录取一个台湾人?

那我要怎么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多最有用的资源?我要怎么知道各间学校的特色?

答案是:问人、问人、再问人!

首先,你可以直接问有兴趣的学校。(网站上写着偌大的‘联络我们’字样,你看到了吧?)你可以写 email 给招生委员会询问,甚至电话连络,他们都会很热心的回答你。这么简单的工作,你会讶异,真正去做的少之又少!

我们都困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只会瞎猜,不然就是找朋友寻求温暖,或是上网找二手资料。殊不知,自己花了五个小时孤狗,看论坛、看网友心得…这些固然有用,但都不如一通三十分钟与招生官的电话直接。在台湾要不要先读研究所比较好?我的工作经验够不够?我毕业太久,还可以申请吗?国际学生就业率怎么样?学校的研究领域有哪些?这些问题,你觉得问网友准呢,还是问学校准?

我在申请时,真的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众说纷纭的资讯,一下有人说 GMAT 分数最重要、有人说 essay 才是关键、有人说大学修课内容才是评分标准…于是我打电话问 admissions committee,询问他们的评选大纲。他们告诉我几个评选方向,并且很官方的跟我解释每一个领域都重要,并不会偏颇。看到这边你可能会认为答案太官方,不太可信。我挣扎许久,衡量官方标准与各方的‘经验谈’,最后决定相信自己的一手资料。而你知道吗?学校说的是真的:我的申请资料没有一项特别高人一等,但是我很努力的让每一个内容都达到一定的水准,最后顺利过关。因此我建议:不要随意忽略一手资讯,任意猜测考官会偏心哪些领域,更不要觉得一个标准达到了两百分,就一定可以弥补其他项目(除非学校跟你这么说)。

推荐阅读:念 MBA 值得吗?

01. 如果学校问不到,你还可以向校友以及正在该学校念书的学长姊求助。

怎么找到他们?我利用 LinkedIn 网站(http://www.linkedin.com) ,在查询栏位里输入自己申请的学校以及”Taiwan”,通常就可以找到很多海外的台湾学长姊;另外也可以使用”advance search”功能,针对学校作筛选(只是一个列有各种项目给你打勾的页面,使用起来超简单!)。(又:LinkedIn是个免费的professional network网站,大家可以多多利用。使用时自己要先注册并成立一个professional profile,方便学长姊知道你是谁)

找到了学长姊,我会很有礼貌的寄封 email 说明自己想请教的原因,并且询问他们是否可以跟我短暂的通电话或是Skype。切记:一切以校友方便省时为主,不要觉得他们义务要写落落长的 email 回复你、不要直接 facebook 闲聊浪费人家时间:请把握快狠准原则,在 phone call 以前把想问的问题列出、该看的资料看完,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有礼貌的问到有用的资讯。

02. 如果还想要更多的意见,别忘了还有你和蔼可亲的教授!

老师们都很乐意帮我们解惑,也有丰厚的学问与经验(不管是学术上还是人生方面!),所以,能够抓住青春的尾巴装可爱问问教授问题,和乐而不为?如果教授愿意,甚至还可以请问教授是否有以前出国的学生可以联系,甚至是教授在国外的朋友。我曾经目睹美国教授毫不犹豫的将学生推荐给美国甚至是亚洲的学校们,热心的运用自己人脉来帮助学生。当然,前提是你对于申请已经做好该做的准备,知道自己要什么,或是知道自己要问什么,而不是嘻嘻哈哈去人家跟前期待教授一步一步辅导你。  

03 .布局的最后一步,是时间的分配。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做事效率、自己的强项和弱项。适用于别人的,不一定适用于你。根据你搜集好的资源,你要订定属于自己的作战计画:如果对于考试不在行,或许要规划更多的补习或是每天念参考书的时间;如果 essay 写作没有经验,或许要给自己两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构思,然后预留时间来检验批改;更长期的,如果自己想要的 program 强调某种专业能力,可以规划下学期选修课程,或是 sign up 一个网路课程等等。请你把时间拉长,替自己画一个 road map。

一万个小时的努力很重要,但是这一万个小时怎么运用更是关键。面对未来,你需要的是勇敢的替自己规划与布局。所以,请记得:搜集资讯很重要、知己知彼很重要、思考长远规划很重要、有效率的分配资源很重要。是时候了,对于留学这件事,我们要开始当起自己的诸葛亮,用智慧聪明的打一场仗。

同场加映:你准备一个礼拜想闯麦肯锡,在美国的他们用一万个小时累积竞争力

 

你想要的未来,你愿意拿什么来换?
〉〉欧洲求职生死斗:四个面试官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15分钟的美国工作面试,改变一个台湾人的工作态度
〉〉害怕失败,只想迎接成功,哪里错了?

更多作者 Fiona Lin 的学习笔记,都在 Sprinkles&Suits 

图片来源:来源来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