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编按:
难道做学问也有分国家的差别吗?当其他国家的研究生开始钻研自己喜欢的学问时,我们却常听见台湾的研究生戏称自己是菸酒生,究竟是台湾的大环境不鼓励我们追求学问,还是我们自己没有学习的心?女人迷观察家想和你分享他在德国学到的四个学习态度

也来看看:关于台湾,我们想说...


这几天 facebook 右上角的生日提醒,出现了一个我在德国德勒斯登(Dresden)念书时所认识的一个罗马尼亚女孩的名字,让我不禁想起了大夥儿去年在德国帮她庆生的那个晚上,也想起了在德国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念书、生活的那段日子,其实这里的学校生活与台湾真的很不一样,在台湾求学的我们总是说着这样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那我所遇见的德国的教育方式又是如何,今天就聊聊在那里求学生活的故事吧!

也来看看:哈佛启示录:台湾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德国大学校园,像个小小世界村

我念的是德勒斯登工业大学分子生物工程所,德勒斯登工业大学是德国九大重点学校之一,政府挹注了较多的教育经费在这九所重点大学上,有点像是台湾的五年五百亿,而我上的这个学程是个国际学程,班上学生也都来自世界各地,从美洲、亚洲、欧洲、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各国等等,反观德国人只有两三个,全班20几名同学大都从不同国家而来,俨然就像是一个小小世界村,所以这样的学程也必须所有的课程全英文授课,不然班上绝大多数的同学德文能力不足以应付这样的课程。而这样的国际学程我想在台湾鲜少曾听闻,至少在工学院来说是这样的情况,可能有少数的课程打着英文授课为名,但最后往往因为学生吸收能力不佳而变成半中文半英文式的教学情形,这是我所遇见的第一个冲击。

拥有较大独立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研究学习空间

而这里念研究所的方式也跟台湾略有不同,因为学生除了来自不同国家之外也都来自不同的领域,希望不同领域的学生在一起互相讨论,能够激荡出一些不同的创意与想法。所以研究所在硕一到硕二上大都是以修课为主,除了专业领域的课程外,也希望补足大家在各个领域的基础常识与观念。

上课的气氛与台湾很不一样,有几门课程上课的教室桌椅是 U 字型,教授就站在中间,用聊天的方式与大家讨论,同学们有任何问题也会随时举手发问,甚至就会互相讨论起各个领域不同的观念,而在最后的半年,在瞭解了其他领域的基础观念后,才会各自确定论文方向,专心于自己的小论文研究与撰写。

而台湾念研究所的方式,在我们刚进研究所时就会开始慢慢地摸索自己论文的题目,自己再从题目向外作延伸,有的人可能再一开始进研究室时,教授便有了指定的论文题目与方向,在这样的研究方式背后也许对于自己的领域的能够有比较深入地瞭解,但可能却缺少了广度与独立思考的可能性,所选择的教授好坏,所指定的研究论文题目的方向是否正确,往往是影响你最后研究成果的大半因素。

也来看看:给自己学习的机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以讨论的方式取代制式的上课与考试模式

在这里下课之后,同学们会自发性地在 facebook 上成立社团,分享笔记与资源,对于某一门课专精的同学会主动帮大家复习课程,平常也会有同学主动约大家出来讨论上课不懂之处,有一种彼此讨论一同前进的感觉,并没有太多为了成绩分数而斤斤计较的情形。

至于考试就更有趣了,有为数一半左右的考试是使用口试的方式进行,一个一个同学到教授的办公室里与教授聊大约25分钟,旁边会有一个助教担任纪录,你会有一支笔与一张纸,教授开始从对谈之中瞭解你对课程熟悉的程度,有时候也会问一些课程之外的内容,答案不会都是死的,甚至可以直接与教授讨论,在考完试之后甚至能直接与教授讨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规划,一开始其实有点困惑为什么教授愿意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考试,因为其实这样子的考试对于教授只会更麻烦,一个人25分钟,往往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才能将全部的学生考试完毕,但在跟教授实际对谈后,会发现他们都很愿意额外给予你一些课堂没有的观念与想法,瞭解个别学生的问题,也许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适应,但我自己却很喜欢这样的考试方式,而台湾的考试有时却单单只需要靠着学长姐的考古题便能够蒙混过关。

课余的生活,彻底的放松充电

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之下,同学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却也都是离乡背井在异乡打拼的夥伴,所以大家感情反而更融洽了,平常课余时间就会约出去河边晒晒太阳、弹弹吉他、聊天、烤肉喝着德国啤酒,晚上去个 lounge bar 坐坐,听听 live music,喝点啤酒微醺地度过 Friday night (没办法,在德国就是要狂喝啤酒)偶尔会去附近的小山散个步(还是会带瓶啤酒),冬天去滑个雪,彻底贯彻了 work hard and play hard 的一种态度。另外除了同班同学以外,也认识了另外一群不同专业的同学们,他们也来自各个国家,我们的感情特别好,三不五时就会约到谁的家里办个简单的小 party。

那天就是个罗马尼亚女孩的生日,他邀请了大家各自准备一些自己国家特别的小餐点,大家也藉此机会一聚,那天我们总共唱了八种语言的生日快乐歌,也用了八种不同的语言在墙上写下了祝福的文字,吃了各地不同的食物,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西班牙人们自己做的 Home-made 烘蛋,简简单单的晚上却让人分外想念,我想你可以从照片中真挚的笑容感觉到我们有多喜欢那个晚上。我在德国念书,但我总感觉我好像就在一个国际地球村一般,这是在台湾的学校比较难感受到的,而之后利用课余之时我分别到了罗马尼亚、波兰以及西班牙拜访他们就又是另外一段的故事了。(你真的长大了吗?20岁后你该学会的15件人生大事

积极且好奇的学习态度

我很喜欢在这里念书的生活,因为我除了学习到不同的教学与研究模式外,也认识瞭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与生活,更交到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我不敢说台湾的研究所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毕竟我不是这部分的专家,台湾的研究所教育深而不广,而我在德国所学则是广而不深,考起试来我们的学生其实也争气的不输给那群国际学生,我所参加的国际会议与发表的paper 也绝对大于德国修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只是考试毕竟只是个片面结果,这样的论文发表是否只是流于“学校充实所谓教学成果”的方式?

上课时我们与同学讨论或是勇于发问的情形确实没有那群国际学生们积极,对于课本投影片之外的知识也不像他们总是抱持着好奇,我想在念完研究所之后,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有着对应的帮助以及提升,对于未来在深造或是就业是否真的准备好了,还是就不过是多了张文凭而已?(真的吗?打破年龄限制,科技将带来学校教育改革

也许我们喊着教育制度需要改变,也许抱怨着部分教授的教学方式不令人苟同,但我想差别较大的其实反倒不是教育本身,而是我们学生本身的态度,我没办法忘记那群同学们在课堂中的聚精会神以及对于所学的好奇心,而在下课后的生活却又如此步调缓慢享受生活,大家不会天天只坐在 lab 里对着电脑发呆,也未曾听说谁对于电玩着迷,我想这部分才是我们身为一个学生要去思考与学习的部分,而不是自嘲自己其实不是研究生,只不过是个菸酒生而已。

也来看看:芬兰教育这样改:越多元,越平等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台湾能再更好
〉〉另类教育,让德国的孩子不一样
〉〉滑雪里的哲学,为什么法国的孩子不怕跌倒?
〉〉美国大兵以相机记录1957年的宝岛台湾
〉〉拒绝加班加到死!美国上司教会我的四个工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