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正为了 MBA 的申请焦头烂额嘛?念 MBA,绝对会是段辛苦的漫漫长路。再申请之前,或许你该问问自己:“念MBA值得吗?”、“念 MBA 对我来说的意义是什么?”这次 MIT Sloan 的毕业校友 Jossy,针对今年 MIT Sloan MBA 只录取一个台湾人的现象,特别找到 MIT 面试官 Mr. Rod Garcia 来分析台湾人面试上的三个缺点,沟通技巧不佳、专业态度不足、欠缺国际视野,以及可以更进步的空间!

深度访谈 MIT Sloan 资深面试官 Mr. Rod Garcia 

在过去的20年中,只要你曾经申请过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MBA Program ,你一定知道 Mr. Rod Garcia!申请学校时总要写申请论文(application essay) ,MIT Sloan 每年的题目都不同,但以下这题每年都不变:

“请写一封自我介绍信(最多500字)争取进入 MIT Sloan MBA 学程。信中请介绍你的成就,并包含任何能帮助我们评估你申请条件的事迹。这封信请依照商业标准模式书写,并指明收信人为 Mr. Rod Garcia , 资深入学申请总监。”

Bingo! 现在你知道他是谁了 Rod 从1988年九月开始为 MIT Sloan 的入学把关,今年九月刚刚庆祝在 MIT Sloan Admission 服务满25年!

我跟很多申请 MIT 的人一样,2009 年的秋天写了一封自我推荐信给素未谋面的 Mr. Rod Garcia,比许多人幸运一点,在 2010 的春天我飞到香港和他聊了一个小时,相谈甚欢,最后很幸运的收到录取通知。后来,我再见到 Rod,是 2010 年的八月, MIT Sloan 新生训练,我说:“谢谢你收我进 MIT!”令我惊讶的,他微微倾身鞠躬说:“谢谢你选择了 MIT!”

很快的开学了,第一个学期非常辛苦,在许多时刻都感觉自己比同学笨很多。于是我写信给Rod,问他可不可以给我一些建议,我半开玩笑说:“我想知道你为什么录取我?因为我觉得我和同学们很不一样,我想要确定我不是你不小心收错的学生!”“I'm curious about why you brought me in, because I feel that I am so different from my classmates. I want to make sure that I wasn't a mistake that you made!”老实说,当时我的确有这个想法,觉得我很可能是他不小心收错的学生。(延伸阅读:念MBA,值得吗?

Rod 非常好,他跟我约在他的办公室,然后他打开众多抽屉里的其中一个,再从抽屉里厚厚一叠资料夹中拿出一张纸,那是他当初面试我时手写下的笔记。不只我的,他保留所有他面试的笔记。然后他一点一点的告诉我为什么学校要收我,我身上有哪些他觉得可贵的地方,跟其他和我年纪相仿的人,他看到我有哪些强项跟弱项。从他而来的鼓励很有力量,我渐渐找到自己独特的专长和贡献的方式。

后来,我成立 MIT Sloan Design Club 也得到他的支持跟鼓励。毕业的时候我特别写了一封信谢谢他,他也很热切回应。今天,我又再次跟他约了见面。这次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台湾地区的 MBA 申请者。

今年 Sloan 只录取了一位台湾人,身为台湾人,当然希望 Sloan 收更多台湾人!所以今天讨论的重点是:“为什么 Sloan 不收更多台湾学生?身为一个 Sloan 的毕业校友,我可以提供什么帮助?”“Why didn't Sloan admit more Taiwanese? And how can I help as a Sloan Taiwanese alum ?”

(经查证,MIT Sloan MBA 今年录取的台湾人其实有两位,但只有一位接受录取许可选择入学。作者文中所指台湾人的定义是在台湾出生长大求学工作的人,因此不包括台裔美籍人或是大部份时间待在台湾以外的台裔。另外,作者文中引用 Mr. Rod Garcia 的话,并非逐字翻译他所说,而是将谈话内容中提到的想法加上作者的观察与理解写成文句,又为了方便台湾读者吸收资讯,因此以问答方式呈现。若有造成任何误解或不便,深感抱歉。--- 作者 Jossy 更新于 2013.10.31 )

以下我尽量将我跟 Rod 的讨论完整呈现:

Jossy:“为什么今年 Sloan 没有收更多台湾学生呢?”

Rod: “今年(2013)是对申请者来说是难度比较高的一年,整体录取率只有 8% ,往年都是 10% 左右。所以今年难度的却是比较高的。再来,就是整体的申请者素质都高,台湾申请者相较之下并没有特别出色…”

Jossy:“你每年面试世界各地的顶尖申请者,你觉得台湾申请者和其他地区相较之下,有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加强呢?”

Rod:“我观察到几个有趣的现象,但原因我不确定,或许你可以帮忙我瞭解。首先,台湾申请者普遍来说,问题出在 沟通(communication)。请别误会,我并不是说英文,他们的英文够好,但清楚表达想法的能力欠佳。或许是因为台湾的产业偏向本土产业,台湾申请者在职场生涯中,没有机会发展沟通技巧和面试技巧,在这方面没有被好好栽培(well-coached)。相较之下,香港,新加坡,中国,泰国的申请者在沟通方面表现就较为出色,可能是因为他们比起台湾申请者有比较多的机会在跨国公司,向外发展的产业,工作本质比如说担任面对客户的角色也给他们足够的训练在沟通技巧上。”

Jossy:“所以你认为台湾申请者主要的瓶颈是在面试时的沟通技巧,不是申请人数太少或是论文故事不够有力?”

Rod:“没错!我认为瓶颈在面试。台湾申请者平均来说绝对有被邀请到面试的资质,他们也有很好的想法,但可惜好的想法没有用清楚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面试官无法接收到。”

Jossy:“那为何沟通技巧对学校来说如此重要呢?”

Rod:“当我在面试学生时,我心中想的是,这个学生未来能不能成为一个领导者(leader),他毕业后,能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家或是经理人。不管他的职涯发展是什么, 一个领导者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如果你要创业,你需要能够卖出你的想法给投资者给客户,你必须说服你的员工加入你的新创公司。如果你要成为经理人,未来你要能够清楚沟通公司的愿景给数以千百计的员工,要能够激励人心,你要能够跟董事会清楚描述公司下一步的策略方向…就算我们不用看到那么远,就看在学校期间找暑期实习跟毕业后的正职吧!”

延伸阅读:创业一定会遇到的八个困难

“你的沟通技巧会一次又一次的在和公司面试的过程中受到挑战,如果你在和我面试的时候没有好的沟通技巧,我会对你之后跟企业雇主面试时的表达能力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这代表你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可能相对低,而我希望收进来的学生在毕业后,不管当经理人或是创业家或是其他发展,都能有好的发展,成为 MIT 引以为荣的学生。”

Jossy:“还有什么是你观察到台湾申请者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呢?”

Rod:“我感觉台湾申请者来面试时,对于面试没有正确的认知观念(mindset)。他们大部份给我的感觉太随性了(too casual),欠缺“成熟”(maturity)与“专业”(professionalism)。”

Jossy:“可不可以多说一些?因为我回想三年前和你面试时,我记得整个气氛是很舒服很愉悦的(comfortable & pleasant)…那是你指的随性(casual)吗?”

Rod:“不是,我希望面试者感觉到舒服愉悦的谈话环境,就像你感觉到的一样,但我期待的是在这样的气氛下,还是能看见申请者成熟专业的应对进退。举例来说:在舒服愉悦的气氛下,有时候台湾申请者让我感觉他们忘记这仍然是一场面试,不是闲聊,他们应该要把握机会清楚表达他们的优点(selling themselves)”

“我的比较标准(benchmark)是比如说中国学生,他们在整场谈话中脑子都设定在面试模式,即使气氛轻松也清楚这是一场面试,非常擅于把握机会推销自己。这点台湾学生相较之下就需要多加强,这又回到之前说的沟通技巧,让我联想到学生进 Sloan 后紧接而来的工作面试表现或许也会差强人意。”(延伸阅读:台湾不该只是个故步自封随波逐流的海岛小国

Jossy:“还有没有其他你特别在台湾申请者身上观察到的呢?”

Rod:“还有一个就是比较深层的问题了,台湾申请者身上很难得看到有“国际视野”(global outlook),他们在工作经验上通常有累积商业知识(business aw areness),但我在寻找的是一种国际化的视角(global perspective),一种跳脱本土思考模式的开放观念(open mind)。很可惜的是大部份的台湾申请者都让我感觉他们只专注在岛上发生的事,他们的视角太本土了(perspectives are too local)。”

“但别误会我说的,并不是只有台湾申请者有这样的问题,也不是每位台湾申请者都有这样的问题,我也有看过在麻州出生长大,从未离开过的人,这样的申请者即使再优秀也会让我犹豫。”

Jossy:“为什么呢?如果这个人过去都没有多元经验,那不是代表 MBA 能够给他这些体验的机会吗?”

Rod:“我想我们在挑学生上,非常倚赖申请者过去的行为和所做的决定显示出他的价值观(value & mindset)。因为他过去的选择没有证明他是乐于拥抱多元文化的人,这个人大可以选择到西岸工作,甚至到其他国家,但他没有,而是选择从头到尾都待在麻州,我会假设他进来后可能分组都只会跟美国人在同一组,他可能不会参加 G Lab ( MIT Sloan 着名的 G lobal Lab,MBA 学生到世界各地做 project ),可能不会让 Sloan community 成为一个更多元的社群。”

延伸阅读:王品集团戴胜益说:年轻人,你要拥有好的价值观

Jossy:“回到台湾的申请者,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过度本土的视角呢?”

Rod:“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台湾太舒适了,人们可能想说这样何必麻烦去看外界发生什么事呢?也有可能因为台湾是个岛国,本身有地理上的局限,又总是担心中国的威胁,所以在想法创新上不够大胆。事实上,对于能够突破舒适圈的台湾人我是很敬佩的,因为在台湾你必须要做额外的努力才能跳脱你习惯的思维(you have to make extra efforts to go beyond the boundaries)还有可能是因为台湾人的文化比较内敛(introverted)。或许台湾人集体担忧,如果打开界限接受新想法,就会失去原本很珍贵的台湾文化。”

“相较之下,拿中国当例子,他们鼓励抛下旧有的文化,拥抱新观念,我感觉中国跟台湾在这点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千万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中国这样比较好;而是我相信,应该有在两种观念中取得最好平衡的方式。”

Jossy:“那你建议台湾学生怎么做才能培养多元的视野呢?”

Rod:“我觉得一切都回到你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共事共处(who you choose to surround yourself  with),你身边的人的价值观跟视角会影响你的,你们会互相影响,这是为什么我的工作是确保收进来的学生能够组成一个多元的学生群体(student body)然后正向的影响彼此。”

Jossy:“那有没有什么建议关于增加国际经验?现在台湾有许多学校提供交换学生的机会,你觉得那对于增加国际经验的帮助有多大?”

延伸阅读:趁年轻时扩展自己的视野

Rod:“我想,台湾学生在这点上比较吃亏,因为回到跟亚洲其他国家比较,新加坡,中国,韩国,泰国,香港的产业环境都提供比台湾产业更多的国际机会(global exposure),相较之下台湾产业就比较偏向本土。不过我觉得,还是回到你经历的人事物,还有做这些决定的动机。如果你能帮你的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或是选择学习日文并且到日本在日本人的社群中生活一阵子,这些都代表你对异国文化有兴趣,且愿意敞开心胸接受新的观念。”

“如果你选择到美国交换学生一年,但每天总是跟台湾人在一起,那我不觉得对于多元视角或国际观念的帮助有多大,因为你只是人在美国境内而已,你的视角跟观念都没有跳脱原本的模式。除此之外,到香港购物也不算,哈哈哈!”

Jossy:“还有什么原因今年没有收更多台湾人?(试图问出更多)”

Rod:“我想还有就是有些申请者他们未来职涯的方向,并不是 MIT Sloan 的强项。我没信心他们进来 MIT Sloan 我们能有适当的资源和帮助他们,相反的他们到别的学校可能会有更适合他们的训练和发展。”

Jossy:“身为 MIT Sloan 的台湾校友,有什么是我能帮忙的吗?”

Rod:“我想就是提供适当的辅导(coaching)和教育(educating)关于整体沟通能力的提升。我知道欧洲有几个国家这样做,你可以参考一下。他们召集几个不同学校的 MBA 毕业校友,在某个周六下午举办座谈会,基本上就是让申请者有机会问校友问题,关于各个学校的分享以及实际在申请过程中的面试的技巧,然后分组做模拟面试。或许台湾的 MBA 毕业校友也可以参考,也或许你们会想出更好的方法,到时别忘了让我知道喔!”

与 Rod 聊完后,我反覆思考着,对于他眼中看到的这些问题,究竟是不是台湾普遍的现象呢? 沟通技巧不佳,专业态度不足,国际视野不够…若真是台湾申请者的问题,那为何今年除了 MIT 以外的友校 MBA 都录取了不少的台湾申请者,且有些学校还破新高呢? 我也没有答案,但仍然决定将这些想法分享出来,因为渐渐转凉的天气提醒我,又到了 MBA 申请者最焦头烂额的死线前夕,希望这些建议能对大家有一些些帮助!

如果你是 MBA 申请者: 增加国际视野不是接下来这一两个月可以快速改进的问题,但增强沟通技巧,以及在面试中表现积极上进的态度,却是现在这临门一脚的时机可以改进的。建议你:

  1. 早点开始想面试的临场问答,自己模拟回答,我当时是先把常问的问题都抓下来,答案逐字写下,反覆说出来直到它内化成为身体反应的一部份,一遍一遍琢磨到最好。切忌死背。

    *小诀窍: 当年我常常洗澡时或走在路上就像念咒语一般喃喃自语的练习,在咖啡厅时,若怕隔壁桌的人觉得自己是疯子,可以戴上耳机这样看起来很像你在 skype!

  2. 找身边念过 MBA 的朋友,练习面试。前几次一定很差,我还记得第一次找人练习时哑口无言的窘况,但想想在朋友面前出糗,总比胸有成竹的去面试最后在学校考官面前出糗好多了吧?宁可在朋友面前跌得狗吃屎一百次,也不要在考官面前有一个小踉跄。

    *小诀窍: 所以一开始要找够好的朋友,你不怕在他面前丢脸,也信任他会给你诚实 feedback 。最理想的情况下,这样的朋友有念过 MBA(最好是你要申请的学校),或在企业工作有许多面试人的经验。

  3. 在我准备的过程中,也受到许多学长姊的帮助!因为想把爱传出去,所以在情况许可之下,我愿意提供 40 分钟的时间,20 分钟模拟面试,20 分钟给 feedback 和回答你的问题。不过请原谅我的 offer 有附带条件:

A. 你已经得到至少一个面试邀请,从以下学校: MIT, Duke, Oxford, UCLA, Kellogg, Cornell, Harvard, Stanford, Yale. 这些学校是我申请过或是有好朋友念过的,因为对这些学校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我才有信心能给你有帮助的建议。回到 #2 的 tip,练习面试的对象最好有申请过你要申请的学校喔!

B. 如果你很幸运(也很努力)的申请上了,未来在情况许可下,你也愿意花时间帮助其他的台湾申请者。

你可以在 facebook 找到我:Jossy 

加油加油!如果念 MBA 是你的梦想,祝你成功;但若没有,表示你的人生有其他更好的安排。Getting an MBA doesn't guarantee a happy life. Wish you a life filled with joy & bless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