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不是天生会,而是可以学。谘商心理师剖析“说不出爱”的难题,也带你一起练习,把心意好好说出来。

文|杜珝萌谘商心理师/旭立心理谘商中心

从谘商室到生活周遭,我常听见人们在亲密关系中,对彼此说出“难听话”,语气中充满命令或指责。当问他们为什么不好好说话时?有些人却觉得那样太肉麻、不自在。

但我一直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将内心最温柔、最温暖的话语说出口是一种肉麻?反而那些听起来刺耳、带有羞辱性的话却可以被轻易说出口?

我不断从历史文化及心理学的角度来解析这个现象,也同时从许多前来谘商的当事人口中得出了一些结论:“因为过去我没有被这样对待,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做。”

当我明白这个现象后,内心涌上一股酸楚。对许多人来说,那些对关系有益的语言从未出现在他们的成长经验中,所以在给予别人时自然就变得粗糙或生疏。对他们而言,要自然地把心中的爱说出来,真的很困难。


图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 on Unsplash

心里话,有时需要被“翻译”

在伴侣或家庭会谈中,我的角色有时更像是一位翻译员。我需要协助双方将那些没能说清楚的话语,或隐藏在指责与抱怨底下的讯息,像是脆弱、无助,渴望靠近对方的心情,翻译出来让对方听懂。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关系会谈。在个别谘商中,我也经常听到案主问我:“我真的不懂,为什么在我这么难过的时候,他还要责备我?”

或是,当我试着跟案主讨论如何把心里的真实爱意或关怀说出口时,他们常会疑惑地问:“有必要说这种话吗?”、“对方不能从我的行为中感受到吗?”、“我们家没有人这样讲话,说这些太肉麻了。”

同场加映:9 个伴侣“有效沟通”技巧,这样“吵架”能让关系更升华!

但当这些话没有被说出来时,所有原本正向的意图,就像一条被堵住的河流一样,无法顺利流向对方那里。爱与关心容易停滞在内心深处,变成沉默、误解,甚至变质为指责与冷漠。


图片|Photo by Korney Violin on Unsplash

我们常说“会说话的人走得比较远”,但在现实中,许多人在最亲密的关系里,却最难好好说话。这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而是因为在成长历程中,从来没有人教会他们怎么表达爱,或是如何让情感安全地被传递。

当一个人从小习惯在指责、冷漠,压抑中学习互动,自然也就会用这样的方式来面对他爱的人。而有趣的是,在这样的语言模式下,柔软和脆弱反而成为禁忌,成为一种“输了”的表现。

同场加映:面对不健康的原生家庭,5 个自救法:别期待他们改变、快乐不必依赖完美家庭

他们可能不曾察觉自己每一句的冷嘲热讽背后,其实藏着“我想被你看见”、“我很在意你”等没能说出口的爱。这些话没有出现在语言中,却流动在关系里,如影随形。

那么,读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知道要说出口很重要,可是,我要怎么说?”其实,我们不需要一开始就说得完美,而是从很简单的语句开始,像是:

  • “刚刚我那样讲话,其实是因为我在意你。”
  • “我有点不会表达,但我真的很想要你能懂我现在的感受。”
  • “我讲这些可能会让你觉得很奇怪,但我其实是想靠近你。”

甚至可以在说之前加上一句:“我不太会说这种话,但我想试试看。”这样的开场,或许可以降低彼此的防备,也能让对方知道我们正在努力建立一种新的沟通方式。


图片|Photo by CURVD® on Unsplash

表达,不只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选择。选择冒一点点风险,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对方看。我深知,把爱说出口其实不容易,但每一次的练习,都可能是让关系更靠近一步的机会。

如果我们还想要这段关系、还在乎这个人,那么,学习如何把自己的心意说出口,就是一件值得努力的事。因为关系不是只能顺其自然,也不是只能靠默契去维系,它是可以学习、练习的。

那些没能说出口的爱,不一定要永远被困在心里,它们可以透过一点勇气、一些练习,慢慢找到属于你们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