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选择相似还是互补的伴侣呢?海苔熊解析爱情成长三阶段,原来你不需要变成某种形状才能去爱,在爱的过程中,我们早已学会调整、成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亲爱的海苔熊:

爱情,让我对生命的看法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年轻时的我很乐观快乐,虽然家境普通,但也过得十分充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除了亲情和友情,世界上还存在着另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

当我无法解释自己为何会如此强烈地表达情感,当我感受到那股自然而然的情感需求时,我便踏入了爱情的河流。

原本,我以为爱情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求携手一生一世。然而,随着感情的深化,我发现爱情远比想像中复杂,甚至让我感到难以理解。后来,我终于明白,唯有了解自己,才能去爱他人。

爱情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爱的能力,就贸然接受和付出爱,是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很容易在感情中造成伤害。难道这也是人生的修行之一吗?

好想知道,我到底需要怎样的人生伴侣,到底是要跟自己相似还是互补?找个跟自己相似的会有多一点安全感,但我发觉互补的吸引力好像大一点,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向,要异中求同,还是求同存异,好矛盾······。

by 小黑兔(点播时间:2024/3/30 下午 1:51:46)

图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亲爱的小黑兔:

爱情是一个随着年纪会不断增长的修炼。每个人的恋爱经验可能会随着年龄有不同的“升级”,大家可以想像玩 RPG 的角色扮演游戏!

第一阶段,大概在 12 岁左右,你可能会第一个有那种怦然心动,对隔壁班或者是邻座的同学有喜欢的这种感觉,这感觉通常来自于跟你身边很类似的,有共同经验的人;此外,你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感觉叫做“崇拜”[1]。你会觉得他好帅哦,他走路的时候、讲话的方式,那些种种样子是你所没有的。

第二个阶段会进入到青少年期,在 12 岁到 20 岁这段期间,我们会开始对于爱还有性产生好奇。看网路上面很多的戏剧、漫画动画等等。想要透过身体的触碰、跟其他人牵手拥抱,开始产生这“心痒痒”的感觉,身体的第二性征开始产生。

你会跟同龄身边的人学怎么样开始谈恋爱、建立一些关系,比方说怎么接吻,怎么拥抱,怎么壁咚这些。所以他有点像是一个恋爱启蒙跟学习的时间点。这个时候,你看什么样的教材就变得非常重要[2]

到了大学、甚至开始出社会工作,就会进入第三个阶段。那成年期跟之前的青少年期有什么不一样呢?

你会开始进入所谓的“角色”的阶段。角色的意思是说,你不是只有谈恋爱而已,你会需要有一些事业上的角色,比方说你是公司的职员,你是家里面的老大,你是某一个家庭里面的支柱。反正你身上会分担不同的角色。

你不只是对方的另外一半而已。如果你有结婚生小孩,你可能还是小孩的爸爸或妈妈等等。所以在角色加入的情况下,你们谈的就不只是感情而已,还有很多的义务责任得扛在身上。

同场加映:【A Couple Minutes】为什么在一起久了之后,互补反而从优点变成了缺点?

图片|Photo by Katerina Holmes on Pexels

爱情成长三阶段

阶段名称 常见年龄区间 阶段特色
第一阶段:喜欢与崇拜 12 岁左右 初次感受到怦然心动,对同学朋友产生喜欢与崇拜之情。
第二阶段:学习与爱情价值观 12~20 岁 对爱情与性产生好奇,透过观看戏剧、漫画学习恋爱知识、价值观、态度与技巧。
第三阶段:角色与义务 20 岁以后 承担更多社会与家庭角色,如职员、家庭支柱等,感情以外的义务增多。

前述这是一般来说,亲密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等级一是“喜欢跟崇拜”的阶段,等级二是关于“学习跟爱情价值观”的阶段,等级三就会进入到“角色义务”的阶段[3]。

但不论你现在在哪一个阶段,你需要面对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有的人可能会在第一个阶段就开始想,有人会第二个阶段开始想,有的人可能三个阶段走完之后,一脚踩进棺材都还没想过。

你在信件里面提到一件事:好像要把自己修好、完全瞭解自己,才能够往前进、才能够去谈恋爱。我自己是比较不同意这样的想法啦~

因为如果你真的要“完全”瞭解自己的话,可能这天会遥遥无期,那你这辈子干脆不要谈恋爱就好了(笑),因为日子有点太漫长了。所以我比较建议的方式是,你可以透过一边学习,一边找寻自己,一边谈恋爱。这一路上一定会跌跌撞撞,对方也一样。所以你不一定要逼迫自己要变成某种形状,长成某个样子才去谈恋爱。

猜你想看:互补还是相似?该想的是如何建造健康的亲密关系

图片|Photo by Ketut Subiyanto on Pexels

心理学 OK 绷

有关相似跟互补,其实最古早的有两个阵营在讨论说到底是相似好还是互补好。

  • 相似派:Byrne(1971)[4]提出一个相似吸引理论(Similarity-Attraction Theory),人们倾向于被与自己相似的人吸引,可能是在价值观、信仰、兴趣、爱好、人格特质等不同的层面。人跟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跟共鸣,可以降低更多的冲突跟不确定性,关系会比较和谐和稳定,所以我们会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比较好。他发现,如果你被告知“跟你互动这个人他在态度上跟你有比较高的相似性”,你对这个人的喜爱程度也会因此而增加。

  • Winch(1958)(Complementarity-Attraction Theory)[5]这个看起来是很古老的理论,为什么还有人支持?因为实际上你会发现,好像我们蛮多时候都会跟被自己个性蛮不一样的人给“勾起”一些东西,怎么会这样?不知道为什么,明明他跟你很不像,你会就是被他给拉走?因为人会去找和自身缺陷互补的、能填补自己洞的这个人在一起,透过填补自己这个洞,来达到某一种内心的平衡。比方说,如果你是一个习惯性付出的人,你就去找一个习惯性接收的人。那反过来,如果你是一个总是“接收”的那个人,就会去找一个总是“给”的那个人。

因为这两个理论都有许多的研究支持,所以目前变成两大阵营。

图片|Photo by Ketut Subiyanto on Pexels

不过我自己的想法是“二阶段理论”(又称之为“过滤器理论”,Filter Theory)[6]。就初始阶段而言,可能相似性是比较重要的,也就是说刚认识的时候你们至少在态度跟价值观上不会有太大差别,不然如果你们连想法都不一样,光两三句话就吵起来了。

所以一开始至少态度上面要比较雷同;但随着时间渐渐认识更多一点之后,我们会希望对方跟自己比较不一样,毕竟他都跟你一样就很无聊了,所以一定要跟你有些地方不同,这个“不同”会让你看到他身上更多元的部分,然后你会觉得:“哎!这个很有趣哦!”,永远都会发现新的东西,先有一部分相似,再有些部分是互补。

目前看起来,好像相似性在一开始占了重要的地位。不过凡事总有例外,2023 年一个快速约会(Speedating)研究,找了 397 位在 18~28 岁之间的异性恋单身成人,约会之后,他们被问:在这个约会的过程当中你觉得约会的品质怎么样、聊的过程合得来吗、两个人在聊的过程舒适吗、愉快吗?他吸引你吗?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题目是:“你觉得对方的人格特质是什么?他是一个外向的人吗?他是一个谨慎的人吗?”

总之,最后可以算出两个指标,一个是“实际人格相似性”(Actual Personality Similarityy),一个是“知觉人格相似性”(Perceptual Personality Similarity)。不论如何,他发现这两个相似性的指标都和他们事后评估对方的吸引力之间是无关的,意思是说,性格相似的人,其实不一定比较能够吸引对方。

图片|Photo by Thirdman on Pexels

其实,我们看单一因素是无法去预测任何吸引力指标的。你会被这个人吸引,或者你会想跟这个人在一起,有太多太多的因素组合在一起;而且,就算你跟这个人在一起,也不保证你跟他在一起之后会永远幸福。所以,通常在感情研究里面,我们会问三个问题:

  1. 你会跟谁在一起?

  2. 在一起之后,你会不会快乐?

  3. 会不会在一起很久。

关于第一个问题,你跟这个人会不会在一起,那有太多太多因素了,可能是外貌,他的声音、嗓音,是不是你喜欢的,他态度会不会跟你一样,你会不会常常看到他,会不会常常跟他见面。

这些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光是“会不会跟他在一起”,影响因素就非常多;再来,跟这人在一起会不会快乐,除了前面讲的种种因素之外,还有很多沟通的情境、讲话会不会有一些彼此互相贬低的状况、双方弹性如何,能不能够容忍彼此差异等等。

所以,快不快乐因素影响因素又更多。最后一个指标更是复杂:如果在一起很久但是不快乐,这样算是一个好的指标吗?

所以我觉得小黑兔问的这个问题“我到底要跟谁在一起”,或者是“我到底是不是要修好自己才算是可以跟一个人在一起”,真的是一个大哉问!

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给出一个方向,就是就像是他在这一首《爱情教我们的事》歌词所说,很多时候我们在感情里面学会的事情,并不是说我们要选谁,或者是跟谁在一起叫做幸运,而是嗯,我们可能要找到某种勇敢。

这种勇敢是学会“不放弃”的勇敢。

多么幸运 找到你

多么坚定 我爱你

面对命运 好多难题 学不会放弃

多么幸运 拥抱你

多么遗憾 失去你

多么可惜 错过爱情

学会刻骨铭心 怀念都是你

不是说学会不要放弃这个人哦(因为他如果很烂你还是要会放弃他啦),而是学会不放弃去经营一段关系的勇敢――经营你和自己的关系,而不是经营你和对方的关系。

听起来有点心灵鸡汤,但是我的意思是说,当你跟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勾起很多很多不舒服的感觉,因为他会对应到好多小时候你和家人依附的经验跟感受。

那些你以前没有被好好对待的、那些以前被忽视的、那些你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在这段关系里面都会像照妖镜一样被照出来。所以当你看到这个人,你发现有好多你讨厌的东西被照出来的时候,你就得一个一个一个去面对它。

但你要学会不放弃地,去把这些一个一个你不想要面对的东西捡回来,去陪他,去看他,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度过。

这是很难的,因为都是很丑陋、很脏的东西。

图片|Photo by Uriel Mont on Pexels

但不放弃,是我们在爱情里面学到最重要的事情。散场之后,可能大家各奔东西,那些美好,可能没有东西可以取代的了。那些你们属于你们之间的那些好的回忆,那些微笑,那些充满欢笑泪水的日子,可能没有办法再回到以前了。

那些幸运的日子,那些坚定的日子,那些属于你们之间,专属你跟他的回忆可能就冻结在那一刻了。可是你仍然拥有你自己,你要相信,你所拥有的这个自己,是别人带不走的。就算他离开了,他也带不走。

就像你说的,爱情是一个在所有的人际关系当中,一种很难被解释的情感。很多人在感情受了很多次伤之后,可能会害怕再去爱人,害怕再去被爱,可能嘟囔着说:“我不敢再涉入一段关系了,因为爱总是让我受伤!”但是叫着、嚷着,可最后若遇到自己很爱的人,还是会一脚就深陷其中。

爱就是会推你去面向那些,你平常都不敢、也不愿意去面对的改变。矛盾点,其实同时也是改变点,正是因为爱情总是会开启人的各种面向,总是会挖出那些你内心不安和渴望,它像是一把钥匙,能带你去开启,那些你还没抵达的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