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东西》深刻探讨女性的自由与成长,透过艾玛史东演绎的孩童视角,反思权力的课题⋯⋯

继女性主义话题之作《芭比》之后,《可怜的东西》接棒成为近期讨论度最高的电影。

改编自 Alasdair Gray 的同名小说,电影从一位医师 Archibald McCadess 撰写的回忆录展开,他在回忆录中记载了 19 世纪维多利亚晚期,一位“女科学怪人”贝拉(艾玛史东 饰)的离奇生活。

她的名字叫维多利亚,肚中怀了一个孩子,为了逃避虐待她的丈夫,她不幸溺水身亡。然而,她的尸体被古怪又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古德温(威廉达佛 饰)发现,他心生一计,取出她肚子里尚未出生胎儿的大脑,植入进她的头骨里,让维多利亚复活重生!

复活后的维多利亚,改名叫贝拉,心理年龄只有小孩子的阶段,以初生的心智毫无禁忌地探索情欲和世界,随着她的智力迅速发展,贝拉转而与马克鲁法洛饰演的放荡律师私奔。

渐渐地,她成为思想开放、性欲过剩、反覆无常、不受束缚的奇女子。导演尤格蓝西莫在夸张的美学、癫狂的表演、猎奇的情节之下,却能发人深省,重新以孩子的角度,去反思性别、身分、自由、女性主义。

猜你想看:《可怜的东西》电影解析: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挑战与反抗


图片|《可怜的东西》剧照

编剧台词灵感来自两岁儿

在《可怜的东西》中,艾玛史东用她的真诚与聪慧,精彩演绎了许多令人产生反思的台词。编剧透露,“其实那句‘我得去揍那个婴儿’,就是我两岁的小孩就说过的话。”

在一幕贝拉盛装打扮享用盛宴的场景里,贝拉享受美食却不领情,她吐出口中食物说:“既然令人作呕,何必要留在嘴里?”──想想看,这是不是令你想起家中孩子第一次吃副食品呢?

或是当邻桌幼童哭闹时,贝拉起身扬言:“我得去揍那个婴儿!”也是孩子般直观式的反应。孩子一不如意,是否就先顺手把它拨开呢?

心智未长的贝拉,故意一再摔破昂贵的陶瓷餐具,透过身体力行,去认知盘子摔了会破,是不是很像家里随时在乱丢乱翻东西的嫩婴呢?

随着孩子愈长愈大,都会经历社会化的过程。编剧麦克纳马拉却透过台词,让我们看到了:若跳过这个过程,大人会怎么用原始的观点面对现在的事物?

延伸阅读:海苔熊解析《可怜的东西》:不是任何一个人,都会无条件的爱上你的全部


图片|《可怜的东西》剧照

是谁阻碍了女人/孩子的成长与自由

贝拉是自己的孩子,也是自己的母亲。身边的男人欣赏她的自由,却也把她当一个有趣的玩具/宠物。当她学会了阅读、思考,身边的男人反而紧张起来。

电影透过贝拉,对照出父权体系的掌权者,是怎么透过贬低、操弄他人,来获得权力的丑貌。

反思父母如何看待“权力”

就像创造贝拉的哥德温,就是透过创造贝拉,为自己的童年疗伤。每一个爸妈,可能也会有被权力迷惑的时候。爸妈们的心中也有一个想被爱、被接纳、被渴望的小孩,以为孩子会是弥补缺憾的答案。

但最后却因为无法接受被孩子埋怨,最后也得要学会放手。

我们的孩子,也都跟贝拉一样,是被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但除了让孩子去选择自己的人生,我们也可以透过反思,去实践不一样的人生,就像哥德温在电影中所说:“你我可以是自己的父母,亦能作为自己的子女而存在,或是两者皆非。”

这也许就是电影在娱乐之余,还能够教导身为父母的我们的事。

同场加映:《可怜的东西》艾玛史东与《芭比》:活着很痛,但活着真好


图片|《可怜的东西》剧照